王倫
(新疆喀什市第四小學,新疆 喀什 844000)
探究小學數學趣味教學
王倫
(新疆喀什市第四小學,新疆 喀什844000)
我國的數學教學過程向來都是一大難題,因為那些絲毫不與生活掛鉤的公式數字以及生澀的數學語言,讓不少人感覺都是冷冰冰的、枯燥無味的,經常使同學們望而卻步,甚至使得一部分同學產生了厭學的想法。怎樣將我國的數學課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讓同學們能夠喜歡上數學課,是每一位數學老師所應該思考的問題。下文就將針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等方面介紹幾種趣味教學的方法,希望能為廣大教師提供幫助。
小學數學;趣味教學
創設情境是一種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小學生由于年紀小,很容易對真實的情境產生探索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結合具體的問題創設生動的情境。如我在講“圓的面積”一節時,就設計了以下問題:1.一只小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繩子(無彈性)拴在大樹上,小羊能在什么范圍活動?學生答:在一個圓內;2.在怎樣的一個圓內活動呢?學生答:在以大樹為圓點,以繩子長為半徑的圓內活動;3.小羊能夠吃到草的最大范圍有多大?學生又答:小羊能夠吃到草的最大范圍可以用以這根繩長為半徑的圓的面積來表示。這樣一來教師以“小羊吃草”作為情境引入,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教師的問題,很自然地走進了一個圓的世界,問題很容易地得到了解決。
讓學生從小學階段就接受數學思維訓練,掌握一定的數學思維對于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另一方面,數學思維其實是很有趣的思維方式,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之所在。我曾在數學小組活動時讓學生解過一道“三兄弟分糖”的應用題:父親分糖給三兄弟,老大最多,老二其次,老三最少;老大從自己的糖果中拿出一些分給弟弟們,使兩個弟弟原有的糖果粒數翻倍;老二效仿哥哥,也從自己現有的糖果中分一些給哥哥和弟弟,使他們已有的糖果粒數翻倍;老三也學兩位哥哥的謙讓精神,從自己已有糖果中分一些給哥哥,使兩位哥哥已有糖果粒數也翻了倍,結果兄弟三人都得到了64粒糖。問父親原來分給三兄弟的糖果各有多少粒?對于這類問題的解決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認為用方程思維,有的學生認為用逆向思維,直接用算數解法就可以。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兩派,分別運用這兩種思維解題,看哪一派的思維方式更巧妙。經過比較,這類問題用方程解非常麻煩,而通過逆向思維用算術方法不僅計算量小,而且解法巧妙,不僅鍛煉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讓他們在動腦思考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數學的趣味性,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的場所,學習的本質應該是快樂的,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們絕對不可以只是一味地死教書,一定要注重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事實上,當一個班級里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了,那么這個班里的學習成績肯定差不了,所以打造“快樂課堂”應成為教師的第一要務。而事實上,當下的不少課堂死氣沉沉,讓學生如坐針氈,苦不堪言。教師如果能另辟蹊徑,創新教學方式,則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以評書的形式將趣味橋段引入小學數學課堂,可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完成學習,值得贊賞。“且道唐僧師徒走到了天竺外郡,地名鳳仙郡,郡侯上官張貼告示,鳳仙郡連年抗旱,累歲干荒”“孫行者上天行至披香殿里看時,見有一座米山,
十丈高下;一座面山,二十丈高下。米山邊拳大之雞,嗛那米吃。面山邊有金毛哈巴狗兒,在那里舔那面吃……”如此精彩的評書語言試想哪個學生不喜歡?眾所周知,評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引入課堂,是當前每一個教育者必須要面對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是課堂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源泉,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就拿評書來講,它是傳統文化中出類拔萃的一門語言藝術,深受國人的喜愛,學生也是如此,教師不妨能動地加以利用。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生本理念,要多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去改革教學方法,擯棄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方法,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多在校園里出現,多在課堂上展示。惟其如此,才是成功的課堂、成功的教育、成功的教師。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活動,僅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還比較膚淺的,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才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有效的培養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獲得與興趣關系密切,小學生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們的情感來支配的,教師應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熱愛學習的情感,并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恒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鑰匙,增添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因為數學教學的主陣地在學校、在課堂,而不是一項室外活動,因此,教師們應該努力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同學們的數學能力為重點,絕對不可以生硬地給學生灌輸那些枯燥無味的數學理論,一定要學會從實際出發,根據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為學生準備一些有趣味、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又不脫離當前課內學所學的題目,運用深入淺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到饒有趣味,這樣做才能真正達到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讓同學們喜歡上數學這一門學科。
[1]張濤. 探究小學數學趣味教學[J]. 學周刊,2014,08:133.
[2]陳蘭. 趣味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 求知導刊,2015,13:139.
[3]鄧成芬. 小學數學趣味教學初探[J]. 亞太教育,2015,23:134.
[4]劉昌平. 對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方法的探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5,15:84.
[5]劉麗娟. 論小學數學趣味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15,35:143.
G623.5
A
1671-864X(2016)05-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