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松(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滿城小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小學體育教學應重視體育游戲的作用
蔣曉松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滿城小學,河北 保定071000)
在小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游戲占的比例相對較多,而且非常重要,通過游戲的加入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增強體育技能,還可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鍛煉綜合能力。因此,根據小學生對體育的認知以及對自身身體素質的了解,如何把體育游戲引入到小學的體育教學中是一個讓人值得深思與探索的問題。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體育游戲;作用
在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我深有領悟體育游戲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來說有多重要,意義也非常重大。
(一)游戲可以幫助少兒了解社會,了解自己。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少兒可以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扮演,體會不同的情感,從而可以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遵守社會規范,進而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尤其是在一些集體游戲中,少兒需要相互協作、相互配合,一同完成某些規定性的動作。這有助于少兒集體生活習慣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并且效果顯著。
(二)少兒通過體育游戲可以提高自己身體承載的運動強度,使各系統、器官的肌肉得到活動,從而有利于身體的生長發育;還可以在游戲中鍛煉跑、投、跳、走、爬越、攀登、搬運等實際活動的技能,提高自身的靈活能力和生活能力。據報道,以往在競技體育中表現較強的上海中小學體育課,現在在逐漸的進行改革,引入了“滾鐵圈”、“斗雞”等各種弄堂游戲,并且將高爾夫球、保齡球等一類的休閑活動項目也成為了新體育課的備選內容。上海體育老師發現,弄堂游戲的引入,使得學生在玩 “滾鐵圈”、“斗雞”等游戲時所出的汗和運動量并不比投鉛球或跑步少。因此,從競技走向游戲,將成為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
根據游戲的功能不同,將體育游戲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趣味型。此種類型的游戲內容活潑、生動有趣,正好與學生樂于運動、求趣、求新的心理特點相吻合。例如:打陀螺、抖空竹、放風箏、捉迷藏、蕩秋千等。二是情節型。也就是把游戲情節化或者與主題貫穿起來,讓學生扮演情節或主題中的角色,并跟著游戲情節的發展主動思考、積極活動。例如 “兔子與烏龜賽跑”、 “地道戰”、“深山探險”等。三是競爭型。體育游戲中特點最為鮮明的是競爭性游戲。比如:“奪球仗”和“迎面接力”等,在激烈對抗中,老師可以教導學生要敢于拼搏、努力克服困難,積極爭取勝利,從而在其中獲得快樂。 四是教育型。通過 “美化校園”或“植樹小能手”等游戲教育學生要環保的重要性。五是益智型。通過游戲活動的開展,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 “拼圖接力”,“建設兒童樂園”等。
游戲的創造與改編是新課標教育下對教材開發提出的新要求,可以依據實踐經驗或生活內容來開發新課程。要根據學生體能、認知的不同來對游戲進行開發,目的是為了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在游戲道具和器械的選擇方面,要挑選輕便、安全、適合孩子的,比如毽子、跳繩、球類、布條、墊子等。教師在游戲教學中要仔細觀察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狀態和心理反應,捕捉信息,以便及時改進不足。
體育課游戲方法是指游戲的組織方法,介紹游戲如何進行,如:分組人員安排、距離、完成的時間和次數規定等等。學生通過游戲方法的介紹,明白活動路線和應注意的問題。
游戲規則是對游戲的具體要求和活動準則。規則既是對學生活動的約束,又是評判的標準,有了規則,游戲的競爭性才得以凸
顯,游戲的過程才充滿樂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游戲規則決定游戲的方法和效果。不同的游戲規則能讓同類型的游戲具有不同的方法,從而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游戲規則的變化能夠創編出不同的游戲。
(一)符合學生課堂任務。小學一、二年級水平的教學內容應選擇一些小朋友喜聞樂見的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戲項目,以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為目的。小學三、四年級水平和五、六年級水平的教學內容可選擇一些小球類作為游戲內容,以發展學生靈敏、協調和綜合活動能力。男孩喜歡那些對抗性比較強的游戲。而女孩肌肉組織比男孩發育差,因此,選擇一些帶有平衡動作、協調性較強的體育游戲能引起女孩子的興趣。
(二)根據教學對象選擇游戲內容。在教學中,同一個游戲在不同年級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包S河、長江”這個游戲在小學三年級教材中已經出現,但在高年級也可以進行,該游戲雖然有跑,但主要是練習反應能力,在跑的距離上就要對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在低年級根據兒童愛模仿、喜歡表現自己的特點,應選擇一些動作簡單易學、運動量小、規則簡單的游戲,滿足他們的運動需要。在高年級可以選擇一些難度和運動量較大,技術性較強,規則較復雜和競爭較激烈的游戲。
(三)注意趣味性與教育性相結合。趣味性是體育游戲的本質特征之一,如果沒有趣味性,等于失去了游戲的特性,就不能吸引學生。因此,在游戲選材時應把興趣作為直接推動主動學習和鍛煉的內在動力,使它成為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但不可單純追求趣味性,而拋棄游戲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應該始終堅持以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為準則,把游戲作為體育教學育人的積極手段,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既自覺地鍛煉身體,又從中得到良好品質的教育。
(一)織漁網。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將一團尼龍繩子拋來拋去,每次拋給下一人之前,都必須在自己的手上繞一圈,并且大聲叫出下一個人的名字,請他接住繩團。當繩團傳給所有人后,也就交叉織成了一個大漁網。這時,邀請一人躺在網中,四臂伸展,挺直腰板,大家把他拉起,搖來晃去,其樂融融,活動也就告一段落。
(二)圣斗士大戰。發令后,兩個相對從相距20米的起點出發,至前面3米的圈內,撿起一根棒頂粘有一個皮球的長棒,將棒底觸地,用鼻子頂住皮球,雙手扶桿,迅速沿桿旋轉十圈。然后,沖到中間的圈中,搶奪充氣大棒,先打到對方頭部的為勝。
[1]陳月榮.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 大眾科技,2012,07.
[2]王嫦敏.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5.
[3]郁佳園.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 科技資訊,2013,26.
[4]劉小強.簡析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的誤區[J]. 運動,2013,05:12.
[5]李廣源.探索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的作用與設計原則[J].科教文匯,2015,02.
G623.8
A
1671-864X(2016)05-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