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三中,河北 保定 072450)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實踐與思考
周杰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三中,河北 保定072450)
初中數學里包含著大量的數學概念,而掌握數學概念并進行記憶是數學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概念開始入手,利用合適的方法學習概念,使學生在獲得概念的同時,也可以加強他們的歸納推理能力,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由于數學概念具有言簡意賅,用詞精煉并含義深刻等特點,再加上概念量較多,長此以往,就會讓學生們產生厭學情緒,尤其是對于自制能力較差的初中生來說,在遇到一些比較難于理解的概念時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老師有必要定期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中理解數學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結合作者多來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初中數學中加強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希望對相關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實踐;思考
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特征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概念的教學,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是學好定理、公式、法則和數學思想的基礎,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尤其是在新一輪課改理念的引領下,更要注重對概念的學習,掌握在新舊理念下對數學概念和教學模式的層次分析。傳統的數學概念教學大多采用“屬+種差”的概念同化方式進行。通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給出定義、名稱和符號;②對概念的進行特殊分類,揭示概念的外延;③鞏固概念,利用概念解決的定義進行簡單的識別活動;④概念的應用與聯系,用概念解決問題,并建立所學概念與其他概念間的聯系。
數學概念具有過程和對象的雙重屬性,既是邏輯分析的對象,又是具有現實背景和豐富寓意的數學過程。實踐證明,這種教學過程雖然簡單明確,甚至被稱為是“學生獲得概念的最基本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比較直接地學習概念,還可以節省時間,但是,從教學的長遠角度來看,僅從形式上做邏輯分析讓學生理解概念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對數學概念的傳授必須返璞歸真,通過向學生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從概念的現實原型、概念的抽象過程、數學思想的指導作用、形式表述和符號化的運用等多方位理解一個數學概念,使之符合學生主動建構的教育原理。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指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將它聯系在一起,那是一個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一串不連貫的論據在記憶中僅有短促的可憐的壽命。”就數學概念教學而言,素質教育提倡的是為理解而教。新課改理念下的數學概念教學要經過四個階段:①活動階段。②探究階段。③對象階段。④圖式階段。這四個階段反映了學生學習數學概念過程中真實的思維活動。其中的“活動”階段是學生理解概念的一個必要條件,通過“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直觀背景和概念間的關系;“探究”階段是學生對“活動”進行思考,經歷思維的內化、概括過程,學生在頭腦對活動進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質;“對象”階段是通過前面的抽象認識到了概念本質,對其進行“壓縮”并賦予形式化的定義及符號,使其達到精致化,成為一個思維中的具體的對象,在以后的學習中以此為對象進行新的活動;“圖式”的形成是要經過長期的學習活動進一步完善,起初的圖式包含反映概念的特例、抽象過程、定義及符號,經過學習,建立起與其它概念、規則、圖形等的聯系,在頭腦中形成綜合的心理圖式。
(一)突出“靈活”。數學活動課的內容不是像學科課那樣“照本宣科”,而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給他們選擇的機會。活動的方式必須擺脫學科教師慣用的復習、新授、練習、小結、作業的模式,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采用不同的活動方式,如低年級可采用游戲的形式,開展小制作活動;中高年級可開設數學講座,微機操作,數學病院,舉辦數學學習園地或者開展數學競賽等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
(二)強調“自主”。要開展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由于不同而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差異,所以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根據學生的要求給予具體指導,著重引導、啟發學生去感受、去理解、去應用,廣泛地接觸事物,盡量地多感知事物,并能從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力求通過實踐解決問題,獲得親身體驗和直接經驗,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三)提倡“愉悅”。數學活動課是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所以說課題的引進要有趣,使學生在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滿足。此外,活動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年齡特征,努力創設一些輕松地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有所樂、有所得,形成和諧民主的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這種愉快的情境中求知、求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四)保留“異步”。與其他數學學科課不同的是,數學活動并不要求學生考試成績至少“及格”,最好“優秀”,從而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分數”包袱。反而,活動課從思想上師生均可完全“放開”,同一年級同一內容,在培養層次上可以不同,效果上允許差異,發展上不受限制,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允許學生在活動中興趣轉移,以滿足學生多種興趣愛好的需求,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活動。
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數學概念過于抽象,所以單純地講授數學概念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可以將數學活動與數學概念聯系起來,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所以,老師應該能夠掌握這一特點,并能夠充分運用好這一特點,讓學生們能輕松的去學習數學。
[1]安桂賢.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2015,14.
[2]李芳.漫談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若干嘗試[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1.
[3]劉海濤.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教學與管理,2013,13.
[4]周志萍.初中數學課堂幾何概念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3,09.
[5]夏兆陽.初中數學概念形象化教學設計實踐小結[J]. 教育教學論壇,2016,08.
G633.6
A
1671-864X(2016)05-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