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同教師學生代表座談時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什么是好老師?不同的學生心中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不同的老師對自己的職業內涵也有著不同的詮釋。中國青年報的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2005人當中,有96.1%的受訪者表示遇到過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好老師。最受歡迎的老師是有愛心、愛學生的老師,其次是教學水平高的老師。受訪者還希望老師能與學生成為朋友,幽默風趣、知識豐富、細心溫和、有耐心等。由此可見,好老師應當是學生由衷喜愛的人。
說起好老師,我們常常會想起兩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一位是魏巍筆下的蔡蕓芝老師:“那時有十八九歲,嘴角右邊有榆錢大小的一塊黑痣”,“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還有一位是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我們想起蔡蕓芝老師,是因為她有一顆真誠的愛兒童的心,而藤野先生對人的尊重和對教育的堅守,永遠留在魯迅先生的記憶里。可見,判斷一位老師是否優秀,不是單看他們的教學成績,更重要的是看他們是否傳遞了理想、信念和熱情。
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們身上的職業精神和道德感,激勵著學生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學習,教會學生堅韌和樂觀地面對困難。在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的工作已不僅僅是塑造一個個鮮明獨特的學生個體,更重要的是關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學生喜愛的好老師呢?
首先,好老師要有高尚師德。教師育人必先育德,教師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為,將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起著潛移默化的塑造作用。學生對教師往往飽含著無限信任,在他們眼里,教師就是權威,就是智慧、理智與道德的典范,這就要求教師以身垂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誠實正直的品質、勤奮好學的作風和禮貌待人的素養。徐特立踐行高尚的師德情懷,堅持興辦平民教育;陶行知窮其畢生精力鉆研教育理論,改造鄉村教育。我們的周圍也不乏師德高尚的老師,如扎根鄉村40年的教師楷模文天立、“全國師德標兵”徐華等,他們身上閃耀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師德典范,在知識傳遞和點滴行為示范中影響著學生,讓學生享受到了“教育的甘甜”。
其次,好老師要有大愛情懷。好老師要熱愛自己的事業,要有強烈的職業自信和自豪感,要有“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的壯志豪情。好老師要熱愛學生,擁有一顆寬容的心,能夠包容無知和缺憾,無差別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在大山中堅守36年的支月英,縱然青絲染上白霜,卻感覺“活得比千萬富翁還舒坦”;從事特殊教育的劉文婷老師,常常有人對她說:“你真了不起,能教好這樣一群孩子”,她卻搖搖頭微笑著說:“我是無法拒絕這些無辜的生命啊!”他們的付出遠遠超過了常人,這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大愛。因為有了愛,我們在學生的臉上看到燦爛的笑容;因為有了愛,教師工作才會充滿朝氣和活力,收獲學生的喜愛。
最后,好老師要有人生智慧。知識關乎事物,而智慧關乎人生,智慧的教師才能培育出智慧的學生。正如楊絳先生說:“我是一滴清水,不是一滴肥皂水。清水微小,但并不渺小,它可以折射出陽光,照亮周圍的世界。”智慧的教師往往對教學充滿熱情和興趣,45分鐘的課堂除了教學生,也是教師自己的生命歷程。教師要熱愛生活,有積極向上的心態,要勤于學習,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適當地調節自己的心理、傾聽內心的聲音,學會釋放自我,懂得享受課堂,而不是把課堂當做教學經驗的簡單重復。只有準確理解教育的內涵,始終堅持理想信念,教師才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以陽光的心態擁抱智慧的人生。
教師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教師要有靜待花開的心態,執著守望,心向往之、力篤行之,努力成為學生喜愛的好老師。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