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晨報副刊》為線索"/>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文(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二十世紀初女性啟蒙文學的興起
——以《晨報副刊》為線索
張文
(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浙江 金華321004)
孫伏園接手《晨報副刊》編輯工作后的四年里,《晨報副刊》結束了李大釗編輯時代所帶有的的強烈政治色彩,開始轉型為純文學副刊。該時期,《晨報副刊》發表了一系列受五四新文化影響的女作家創作的作品,具有極強的啟蒙和開創色彩。
啟蒙;女性文學;《晨報副刊》
伴隨著五四文學的興起,女作家的寫作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在文學經歷了漫長的女性創作的缺失時期之后,五四啟蒙的火光終于照亮女性的性別意識和創作實踐的熱情。二十世紀初女作家的創作總體來看帶有濃重的五四啟蒙文學色彩,此外,女作家在五四初期集體選擇的發表園地——《晨報副刊》與該群體的興起和壯大之間的關系,也是值得探究的。
《晨報》經歷了許多主編,談及對純文學報刊發展的推進以及對新進作家的提攜,就不能不提1920年接任《晨報副刊》編輯的孫伏園。
孫伏園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報刊編輯,他對副刊的創辦理念很有自己的風格,他認為,“日報的附張于是又須代替一部分雜志工作”,“一面要兼收并蓄,一面卻要避去教科書或講義式的艱深沉悶的弊病,所以此后我們對于各項學術,除了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引人研究之趣味的,或至少艱深的學術而能用平易有趣之筆表達的,一概從少登載。”①這樣的理念決定了《晨報副刊》中刊登的文章類型多是“文學藝術之一類的作品”,孫伏園還表示,“文學藝術的文字和學術思想的文字能夠打通是最好了”,且“文藝與人生是無路如何讓不能脫離的”,作為文學研究會的成員,“為人生的文學”始終是其追求的目標的和所欣賞的文藝類型。在這樣一位編輯的領導下,《晨報副刊》所刊登的文學作品具有十分明顯的風格——為人生的文學。啟蒙,理性,問題,思考,科學,民主,這些新文化運動的關鍵詞,正是《晨報副刊》中所刊文章和所辟新版塊的核心。
五四啟蒙思想照亮的不僅是有志男青年,也照亮一些進步女學生的道路。女性自我的發現在五四得以實現。而那些初出茅廬,在文壇毫無地位和知名度的女作家想要發表文章、表達思想,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孫伏園對待沒有名氣的新人恰是敢于大膽扶持,給予滋養。“……記者竭誠地歡迎新進作家。新進作家的名字,自然不是社會所習知,但希望讀者對于他們的作品,不要以為名字生疏而厭棄之。”“不成名的新作家的作品,我們尤其希望多多介紹。”②孫伏園不存成見、一視同仁的對待作家的眼光,也是女作家的作品得以在《晨報副刊》發表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晨報》地發展歷程和編輯的思想來看,這份雜志的基調便是思想啟蒙,這種思想基調在不斷發展的社會覺醒意識中傳遞下來,較為完整地繼承了五四的思想。1920年到1924年間,五四運動由最初的高潮到逐漸平淡下來,《晨報副刊》在接受各種思潮以保證報刊的豐富性的同時,仍然以啟蒙為第一核心,刊物中的一些板塊,例如“婦女問題”、“小說”等板塊也主要以發表這類作品以期影響更多地讀者,孫伏園擔任編輯時期,還增設了“開心話”、“戲劇研究”等板塊,可見他的辦刊思想——趣味與啟蒙相結合——是《晨報副刊》擁有大量不同階層讀者的重要因素,并且從來沒有放棄對啟蒙這一要義的追求。
女作家在當時思想解放的社會環境中,創作出的作品,實際上正是常常發表和翻譯外國對婦女問題討論的文章的《晨報副刊》所需要的,二者相互作用,能夠將對女性的思想啟蒙觀點傳遞給更多的人。
對婦女問題的討論,是“五四”運動中一直以來持續思考和討論的問題。1918年《新青年》發表了女作家陳衡哲的作品《老夫妻》,但是女作家群體并沒有在《新青年》上形成一股大規模的氣候,《新青年》作家群主要男作家為主。與當時主要以男作家為主導的其他刊物不同,《晨報副刊》在五四運動初期便發表了很多女作家的作品。因此,談及二十世紀初女作家群體的興起,《晨報副刊》上有一條很明顯的軌跡。冰心、凌叔華、廬隱、石評梅、馮沅君等作家最初的創作,都可在《晨報副刊》中找到蹤影。《晨報副刊》之所以成為眾多女作家的共同選擇,上文已經提到,與其辦刊的宗旨和啟蒙核心是分不開的。與此同時,女作家群體的創作對《晨報副刊》的影響也同樣值得深入的探究。
冰心的作品從1919年開始便頻繁地發表在《晨報副刊》上。她的文藝創作的處女作《兩個家庭》在《晨報副刊》連載,“冰心”這個名字也首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在此之前,受到新文化影響的女性作家作品,只有陳衡哲在1917年發表于《留美學生季報》的《一日》等少數。在冰心發表《兩個家庭》后的一年,《新青年》雜志方發表了陳衡哲的小說《小雨點》。此后,女作家的作品逐漸多了起來。《晨報副刊》對女作家的接受和培育,可見一斑。
此外凌叔華的小說《女兒身世太凄涼》發表之前,身為燕京大學的學生、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感染的她,寫信給周作人并受到其賞識。周作人將凌叔華的作品交由孫伏園發表在《晨報副刊》上,由此開啟了凌叔華渴盼成為一位女作家的道路。在她筆下,無論是對人物心理細膩的分析,還是對女性人物命運的關注,都顯現出啟蒙之光,接下來發表于《晨報副刊》的散文《朝霧中的哈大門大街》、小說《資本家之圣誕》等使讀者對凌叔華更加熟悉,這是她在文壇上走出的第一步,此后諸多優秀作品的發表,在文壇取得的成就,皆繞不開她與《晨報副刊》的這段淵源。
回顧中國的歷史,不難發現,長期處在父權話語主導下的社會,女性文學的發展并不昌盛。歷朝歷代的才女詩人,都處在一種偶然的和高壓的環境中寫作,而且其創作并未形成一種集體現象。女性個體的自我發現,直至五四時期才真正實現。從秋瑾女士開始,到現代新文學運動中對女性問題的討論,到女性自我意識的逐漸蘇醒,《晨報副刊》中的女作家的創作,是一種女性個體意識發現的踐行,女作家群體在《晨報副刊》的發展和壯大,不僅為《晨報副刊》增色不少,也為后來的文壇女作家的成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注釋:
①王文彬:《中國報紙的副刊》,孫伏園《談談日報的附張》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26-27頁
②同上。
[1]錢理群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大學版社,1998年版.
[2]王文彬.中國報紙的副刊[M]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3]王喜絨等.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批評[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G634.3
A
1671-864X(2016)05-0002-01
張文(1992.01-),女,漢族,山東省臨沂市人,浙江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碩士學歷,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