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歡(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廣東 廣州 510260)
空間形態設計基礎教學的多維化思考
陳美歡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廣東 廣州510260)
對空間形態的把握是當下設計師必備的素質與能力,本文提出了空間形態設計基礎教學的多維化理念,著重論述了其定義、特點與實施關鍵,從而強調對學生心理行為研究的重要性,主張空間形態的教學重心應從老師轉移到學生,提倡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空間形態;基礎教學;多維化
空間形態作為一門傳統學科在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空間形態的教學要求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所謂空間形態教學的多維化,是指走出單一化的、分裂式的傳統教學法的模式化誤區,使教學思維方式由一維走向多維,由平面走向立體,把立體思維恰當地運用到空間形態的教學構建上,實現教學重心從老師到學生的轉移。
空間形態要解決的是二維平面相關基礎課程中不能解決的立體造型與空間邏輯組合問題。基于大部分學生長期接受二維視覺的訓練,導致他們習慣于以二維的視點來看待事物,形成了較為狹窄的思維定勢。因此,筆者認為空間形態教學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學思維方式的多維化。本文所指的“維”,是特指空間形態的教學維度,空間形態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教學環境、教學媒體組成的復雜空間系統,這就要求其教學維度應該是多維化的。而這種多維化則體現在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學媒體、學生與教學環境等多個空間維度之間的相互交流、對話與碰撞。
(一)教學內容的多維化。
空間形態是構建學生立體意識體系的重要開端。因此,要使教學達到優良的效果,首先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升級,例如上課過程中可向學生灌輸建筑、服裝、工業等等與立體形態相關的設計類型,使教學內容更為人性化、現代化、多維化。
(二)教學互動的多維化。
空間形態教學多維化的教學重心從老師轉移到學生,即從重“教” 到重“學”,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這里,教師和學生同屬于探求知識的一方,共同構建一個關于空間形態知識的體系。學生不需強制性地聽從老師的指示和解答,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查詢資料、相互討論以及自我反思而獲得和理解知識,不是僅僅從教師和課本中獲得知識。這樣一來,師生一同身處充滿靈性的課堂里,“教”與“學”的互動達到了良好的循環。
(三)組織課堂的多維化。
由于空間形態的授課周期短,內容多,作業量相對較大。因此,在安排與引導學生完成作業時適當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不再像以往那樣只重視與教師的交流而忽視與同學的交流。學生們在共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以一個主動參與者的身份進行學習,共同承擔完成作業責任和義務。同時,根據各自的特點分配一定量的工作,使彼此在知識建構上相互相成、緊密相連。這樣不僅能極大的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縮短完成作業的時間,還能鍛煉他們解決問題技能與團隊合作能力,從而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四)教學策略的多維化。
空間形態多維化的教學策略是從注重學生群體統一標準的模式轉向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原創能力而非摹仿能力。當然,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必然會參考相關資料,但教師應及時作出適當的思維導向,讓學生真正地體味到原創的愉悅與張揚個性的滿足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和學生情緒的轉換,隨機應變地調整相應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在高昂的情緒和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當今大學生面對的是日新月異的世界,學生心理行為研究逐漸成為熱點話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心理個性和行為模式的多樣性應受到保護與尊重,而不是被盲目地壓抑。教師應因學生心理行為的變化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題設置等諸多方面作出適當的修整,使學生的多樣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師生之間取得互動的默契,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空間形態的多維化教學中,正是通過對學生心理行為的探究,整合出些許教學要點:
(一)課題設計的生活化。
課題作為教學實施的主要方式,是課程的核心部分。沒有課題,課程就失去了用以表達意義與傳達價值的媒介。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如何,最終的教學效果如何,與課題設計的成功與否有直接的關系。課題設計的方式與手法應該是多維化的,而最重要的線索莫過于日常生活。因此,課題與日常生活的緊密結合,不僅符合學生心理行為的要求、保持選題和內容的開放性、實驗性與研究性,還有利于學校與社會構筑起和諧的互動關系。
(二)思維導向的人性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贊揚的渴望。”當今的大學生希望被人理解、贊揚的心理顯得尤為迫切。在空間形態的多維化教學中,學生在完成從二維平面過渡到三維空間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不同程度地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教師作為學生的思維導向者,應該對學生們作出誠懇的鼓勵與贊美,并允許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目標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又能激勵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為學生展示自由的心靈提供了一個空間的舞臺,為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
綜上所述,空間形態教學的多維化是基于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反思而提出的一種抽象的、虛構的教學理念。這種理念是可以在教學實踐中操作的,它具有明確的特點與方向,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本文的目的并非建立起某個完整的教學理論,而是通過對空間形態教學的總結,提高空間形態的教學質量,從而帶動整個設計基礎教學領域的改革與進步。
[1]姚翔翔:《藝術設計課程實驗教學從書——空間游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3年8月。
[2]尹定邦:《現代構成藝術100年》,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2000年11月。
[3]賀壯:《走向思維新大陸——立體思維訓練》,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5月。
G642.0
A
1671-864X(2016)05-0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