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藝術設計概論與教育
黃毅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417000)
設計是人類對創作活動的規劃和構思,是為了人們未來的生活世界勾畫出藍圖的活動。在這里,設計體現了人類生產區別于動物本能的根本特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經對建筑師的活動與蜜蜂構筑蜂房的活動做了生動的比較。盡管蜜蜂構筑蜂房的本領使許多建筑師干到慚愧,但是在蹩腳的建筑師也有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因為他在動手之前已經在自己頭腦中以觀念的形式把他建成了。他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他事先確定的,并且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實踐過程之前。這說明,設計不僅是面向未來的,而且具有合目的性與規律性的特征。
設計;實用性;大學教育
藝術設計是整個工業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文化創意的主要手段。他在整個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最用。針對此本文對此做了一些個人闡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從制造工具開始就逐漸有了原始的設計意識,并逐漸發展成為藝術設計近現代工業化的進程促進了藝術設計活動的繁榮發展,催生了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事業。藝術設計專業高等教育在各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實踐中逐漸成熟、定型。
(一)藝術設計理念不是一種物品,而是物、人、事的一種狀態,我們稱之為藝術設計理念態。一種人、事、物的狀態是否能被認為是藝術設計理念態,是受到特定時空中的意識形態決定的。所以,藝術設計理念是一種文化生產。而這樣一種文化生產和別的文化生產相比,它的特殊性在于,作為文化生產的藝術設計理念是為文化本身找出路的自我生產。所以,藝術設計理念生產必定和主流意識形態具有足夠的差異性,并依靠這種差異性來反思主流意識形態,為主流意識形態的麻醉力消毒,提供主流意識形態的替代型模式。這種反思和替代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過后,它將成為主流意識形態的新的成分。因此,藝術設計理念生產是意識形態的自我否定機制。
藝術設計理念是一種文化生產,所以我們必須在文化研究的基礎上建立我們的藝術設計理念工作。總體藝術設計理念就是以文化研究為基礎的藝術設計理念生產。其使命是,通過文化研究成為有知者,通過實驗性的試錯行為稱為無知者。其使命是發現比現實世界更廣大的可能世界。可能世界的呈現,可能社會的現實化過程,便是社會的進化過程。
藝術設計理念具有一定的有效期----保鮮期,也因為它是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被生產和維持其藝術設計理念態的,因此,藝術設計理念生產是歷史性的。有效的藝術設計理念生產必定同時是一種歷史批判。因為它要從系統中來,最終目的還是要回到系統中,改變系統,所以它是社會性的。有效的藝術設計理念創作必定同時是一種社會批判。因為它的目的是改造系統,所以,異于日常生活的藝術設計理念卻必須要被編織在日常生活之中。藝術設計理念必須要改變生活。我們要相信,生活是可以改變的,生活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以想象的,盡管它可能并不是可以設計的。
藝術設計理念是社會性的,它不是由個人的靈感單值地決定的。所以,我們反對天才論和靈感論。因為它是社會性的,我們把藝術設計理念生產理解成一個面對任務,創造性地解決任務的過程。我們相信藝術設計理念態是經由有效的工作過程所推出的。
藝術設計理念是一種文化生產,所以藝術設計理念家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產品,所以藝術設計理念家是可以訓練的。而創作的過程本身既是改變現實的過程,也將是改變自我的過程。藝術設計理念生產必須要改變藝術設計理念家。
(二)實用性。
藝術設計是為人服務的,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是設計者將藝術的形式美結合社會狀況、文化背景、地理環境、經濟條件、科技水平。市場競爭、特殊要求等因素,設計出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認知功能和審美功能的產品,有針對性、有條件地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動。
通過改變藝術設計理念,來改變語言。通過改變語言,來改變整個世界。在文化研究的視野里,每一個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和整個世界息息相關,互相構成----故曰總體藝術設計理念。總體藝術設計理念最終是促使人和世界的進化的工具。
[1]胡議丹,胡佳;淺談環境藝術設計及其個性化,現代情報,2004,03。
[2]李斌,藝術設計中的材料美學,文藝爭鳴,2010,10。
(接上頁)和依據。
西藏應急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加強“一案三制”建設的同時,應更多地重視影響西藏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的制約因素,樹立全面、科學和可持續的應急管理觀,緊密結合西藏實際,走出一條具有西藏特點的應急管理路子,讓應急管理有效地服務于西藏長治久安和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注釋:
①“六個西藏”是指富裕西藏、和諧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麗西藏。
[1]趙明霞.論影響西藏公共危機管理的特殊因素[J].民族論壇(學術版),2011(12):5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http://202.108.98.30/defaultQuery?shengji=%CE%F7%B2%D8%D7%D4%D6% CE%C7%F8%28%B2%D8%29&diji=-1&xianji=-1.
[3]中國西藏新聞網.http://www.chinatibetnews. com/2014/0805/1350782.shtml.
[4]王躍,王娟麗.西藏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創新探析[A].吳開松,方付建.民族地區社會管理創新[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4-5.
J50
A
1671-864X(2016)05-0168-01
何成都(1984-),男,四川廣元人,西藏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地區公共管理。
倪潔(1984-),男,四川安縣人,西藏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地區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