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內蒙古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政務微博在政府信息公開中的效應分析
黃云
(內蒙古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手機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代信息革命已經悄然而至,一個嶄新的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尤其是作為新媒體出現的微博,讓信息傳播方式有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微博逐漸成為反映社情、民意、突發事件的交流平臺,政務微博體現的不僅是政府對人民意見的足夠重視,也成為政府積極履行為人民服務,走群眾路線的重要途徑。隨著政務微博隊伍一天天的不斷壯大,如何發揮政務微博“便民”、“為民”、“親民”的價值,并且與政府的實際工作相結合,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中之重。本文簡要的分析了政務微博的研究意義、發展現狀、作用、問題與對策,希望對政務微博今后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政務微博;政府信息公開;效應分析
(一)政府信息的內涵。政府信息是政府部門為履行職責而產生、獲取、利用、傳播、保存和負責處理的信息。政府信息是指政府機關在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職責或者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制作、獲得或者掌握的,以紙質、膠卷、磁帶、磁盤以及其他電子存儲材料等載體反映的內容。它是人們全面考察、評價社會情況,從事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活動所必不可少的國家資源。[5]據統計,我國的政府信息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具有一般信息不可比擬的優勢,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
政府信息具有信息資源豐富、信息品質優異、信息采集壟斷、信息傳遞可控的特點。第一,在整個國家信息資源體系中,政府是信息最大的生產者、擁有者和傳播者。因此,政府的信息是最多的、最廣泛的,并且其中科研機構的大部分數據庫也由相關政府部門掌握。第二,與其他信息相比,政府信息具有權威、真實、準確等優異品質。第三,政府信息的采集與政府機構的職能密切相聯。隨著政府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的職能將更加明確和單一,政府只做政府該做的事情,政府信息的采集具有不可替代性。第四,信息傳遞的可控性,政府信息的傳遞,通常都嚴格按照組織機構正規的權利職能結構、等級結構和信息網絡來進行,是一種有系統,有組織的傳遞活動。
(二)政府信息公開的內涵。關于政府信息公開的含義,學術界的認識不盡一致。有人認為,政府信息公開就是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開與社會成員利益相關的所有信息,并允許公眾通過查閱、閱覽、復制、摘錄、收聽、觀看、下載等形式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的行為與制度。顏海認為,政府信息公開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授權和委托的組織,在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動將政府信息向社會公眾或依申請而向特定的個人或組織公開的制度。①
(三)政務微博的內涵。
所謂政務微博,主要指代表黨政機構和官員等,因公共事務而開設的微博。政務微博從其實質上講,就是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借助新媒體武裝政府、使政府真正成為為人民服務的服務型政府。政務微博能更加及時有效的推進政府工作、指導科學發展,提升政府績效。它也可以將現代網絡與服務型政府、陽光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等完美結合,充分發揮其在社會管理中的功能作用。
(一)政務微博的“形式化”。隨著政務微博的一時興起,一些政府機關和政府官員紛紛開通微博,但有些機關開通政務微博是為了跟風,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反映政府行為,缺乏實質性內容,發表內容的速度也是周期性的,不是經常更新,網友笑稱“人去博空”。當人們在反映了相關事實以后,一些政務微博的回應均是“您反映的問題我們已經交給相關部門去了解,請您耐心等待問題的解決,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與理解”這樣相似的、敷衍的系統自動回復內容。
(二)信息內容缺少特色。政務微博發布的政府信息長時間不更新,而且發布的信息有時會和一些政府網站的內容重復,造成信息的浪費;發表在政務微博上的信息有些不是當下的最新信息,而是已經發生的被其他渠道已經報道過的,或者為了維護政府政府的良好形象,發表一些經過篩選之后的信息,這樣就失去了信息的時效性;網民希望可以被公布的信息和政府選取所公布的信息有差距。
(三)官民互動積極性不高。政府信息發布在政務微博上以后,對其后信息的收取與回復的積極性不高。一些網民在政務微博上提出自己的意見或看法,相關政務微博的管理員對網民的意見視而不見,不能及時收到人們的答復,更不能對網民提出的意見進行合理的解釋與分析,這樣政府就失去了與網民溝通的機會,也不能及時的了解普通大眾對某件事的具體看法,導致官員和人民不能進行良性有效的信息互動。而且,由此人們產生出來的疑問也不能及時被政府官員所解釋,導致人們對官員的信任度降低,影響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形象。這樣就達不到問政于民,施政于民,建設服務型的政府的目的。
(四)政務微博缺乏監管機制。
政務微博開通不只是在網上公布某地某部門已經開通此項業務,而是為了能更好的服務百姓,在創辦了政務微博以后,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缺乏相應的專業管理人員來對系統進行維護和修理,在出現一些問題后已不能夠及時有效的去解決,導致某些政務微博成了擺設,僅流于形式而沒有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沒有一整套完備的監督管理機制,缺乏制度的保障。
(一)加強政府對于政務微博的執政理念。在當今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虛假信息越來越多,輿論也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因此我們更需要將政府的權威聲音凸顯出來。根據網民對政府微博和政府官員發布信息的反饋結果可以看出,中國網民更傾向于一些權威性的政府信息來源這些信息更具有說服力,更有可信度、權威性。政務微博作為政府和人民溝通的新媒體橋梁、為實現民主政治創造一個更加廣泛的交流平臺。新媒體信息時代,只有政府樹立起政務微博執政的新理念,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微博這一強大的網絡平臺,清晰地定位微博在政府信息公開中的作用,提高官員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識,加強與人民之間的溝通,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和自身的執政能力,并且根據本部門所屬的業務范圍及時有效的公布相關政府信息,特別是對于一些突發事件、群體事件熱點事件在第一時間信息的發布,能夠切實的考慮人民的需求對信息及時作出回應與反饋,積極的引導輿論,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為人民服務,提高政府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政府執政能力建設。
(二)提高政務微博信息的質量和水平。首先,新聞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實性,政務微博的內容更應如此,政務微博內容的真實性與否,是考驗政府誠信與否的一個重要平臺。在政務微博中,如果網友談到的具體事實不屬實或理解有偏頗,可以作適當解釋,及時回應關切,務求坦誠相待。其次,要積極提升執政方式,堅持政務微博要注重時效性,堅持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的原則。政務微博向公眾傳播信息要及時,搶占官方的話語權,以打消群眾的疑惑。此外,微博發布突發事件信息的及時性、互動性,也對廣大干部的應變能力、決斷能力、工作效率、心理素質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最大限度獲取群眾的認同。
(三)重視“粉絲”效應。政務微博要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必須要有強大的“粉絲團”來支撐它,讓更多的人關注政務微博。要及時有效的發布準確、全面、高質量的政務信息來吸引人們的關注,這些信息最好是和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相關的。在信息發布以后,要在網絡上及時關注人們對此事的一些看法和觀點,對提出問題者可以歸類回答,做到良性互動,與人們及時溝通,信息互換,滿足網民的合理要求,有效的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網民們也應該有主人翁的意識,對政府在政務微博上公開的信息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督,可以舉報政府部門或政府官員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要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功利主義”。利用傳統的媒體手段,比如電視、廣播等媒介幫助政務微博宣傳,增加政務微博的粉絲數量,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與關注。
(四)建立相關監管機制。
完善相關制度和法律的建立,出臺關于政務微博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和保障政務微博的有效運行,也有利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政府信息公開的有效監管是政府信息公開得以正常有序運行的關鍵環節和重要保證。為了實現政府信息公開的目標要求,必須建立一個系統的、有效的公開監督與管理的體系,遵循正確的公開監管原則,把握監管的環節和內容,拓寬公開監管的渠道,運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對政府信息的公開進行監管。政府信息公開要注重三個重要的環節:政府信息的獲取環節,政府信息的發布與提供環節以及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環節。
注解:
①顏海.政府信息公開理論與實踐[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1]燕道成.微博的傳播形態與本土化發展[J].中國青年研究,2011.
[2]王婧、耿雪.微博的新媒體特征[N].青年記者,2012.
[3]顏海著.政府信息公開理論與實踐[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4]金湘軍.電子政務背景下的公民參與和政府管理創新[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3) .
[5]竇含章、李未檸.政府如何開微博[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
G206
A
1671-864X(2016)05-0055-02
黃云(1990—)男,漢族,陜西榆林人,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