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社會工作參與創新社會治理的路徑探析
田華
(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陜西 西安710127)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整合各方資源解決具體社會問題,協調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專業,是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以及福利制度的健全方面,社會工作都有介入的空間并能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因此,社會工作的發展對推進創新社會治理的深入進行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社會工作;社會治理;路徑
隨著市場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傳統的社會體制和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體制由單一逐漸向多元轉變,城市單位制和農村集體化的解體,使大部分社會成員成為脫離組織管理的自由人活動于社會之中,他們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轉為由社會承擔,而非原來的單位組織;同時,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社會上涌現出了大量的、棘手的、未曾經歷社會問題,給社會管理部門帶來嚴峻挑戰,如何更好的進行社會治理成為管理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專業和職業,有其獨特的技巧和方法,依托社會組織,可以在基層方面獲取并運用各種社會資源來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協調個體之間、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最終達到和諧狀態。李立國[1](2013)指出社會工作對于特殊人群的服務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領域。王思斌[2](2014)認為社會工作可以也應該在創新社會治理、建構社會治理體制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社會工作有助于搭建社會參與網絡。轉型期社會結構大幅度調整、社會成員個體意識逐漸增強、群體性突發事件不斷增多等一系列因素都影響著傳統政治權威在維持、維護社會秩序方面的作用。社會治理理念也在不斷強調激活社會活力與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社會的重要性。因此,要維持穩定、有序的社會秩序,形成合理的治理結構,就需要社會工作的參與。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時常需要一種聯結的力量來促進政府、社會組織以及社會個體的互動,而社會工作就扮演著這一中介者的角色。
(二)社會工作能為社會成員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務。自社區建設推進以來,我國居民逐漸由“單位人”轉向“社區人”,原來由單位承擔的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向社區過渡。然而,居委會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工作內容復雜、經費不足,很難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增強社會服務功能、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創新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要訴諸于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是聯系政府、社會組織、社區、家庭和個人的橋梁和紐帶,它采用賦權的理念實現助人自助,通過整合各方資源進行扶弱助困,為社會成員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務。
(一)改進社區治理方式。引導專業社會工作者進入社區,把社區當作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治理的基點,既可以提升社區居民對社會工作的認同感,也使社會工作能夠持續不斷地滲透到社會治理的基礎層面。我國社會工作體系起步相對較晚,模式還不夠成熟,社會成員對專業社會工作的信任度和認同度偏低。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社會工作要介入社會治理,讓廣大社會成員了解并接納其獨特優勢,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從社區入手。一是因為社區建設在我國已開展數載,公眾對社區的熟知度較高,以社區為依托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容易在較短時間內獲得社區居民的支持與信任。二是因為社會治理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社會建設,是要構建人際關系和諧、互助、合作的社會共同體,從微觀角度來說,這個社會共同體也可看作和諧社區。
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之一,社區治理的結果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穩定與和諧,而社會工作將在改進社區治理方式上大有可為。近年來,國內各地區不斷探索開展“三社聯動”模式,以政府為主導,社區為平臺、社工引領社區志愿者,發揮社區志愿者在社區服務中的獨特功能,形成各方優勢互補,共同服務于社會需要,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二)發展社會組織,激發社會活力。發展多元化的社會組織,以滿足社會成員需求為導向,為更多的人群做好服務,是社會工作在更深層次上介入社會治理的目標。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領域應該涉及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殘障康復、司法矯正等多個領域,通過提供權益維護、心理疏導、矛盾調解等專業化的服務活動,滿足人們具體的生活需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政府公共服務的不足,推動了政社分開與政社合作。
從國外經驗得出,社會組織或者民間非營利機構是社會工作者就業的主要途徑之一,大力發展社會組織也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激發社會活力。另外,社會組織尤其是社會工作機構在協調政府與社會成員關系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健全社會福利體系。社會工作在健全社會福利體系方面也有自己的作用空間,通過倡導、建議制定系統的福利政策,以消除潛在的社會風險。社會工作注重扎根于社會基層進行實踐活動,能接觸到各類弱勢群體,能直觀看到受助者的處境,了解其所思所想,從專業角度評估其需求,并代表其向政府與社會發出聲音,倡導制定公正公平的社會政策,增強社會支持系統和社會網絡對弱勢群體的覆蓋。
綜上所述,社會工作是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社會治理的各方面都有介入空間并可以發揮相應的作用。但社會工作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到目前為止仍面臨種種困境,如有關社會工作機構和人員的權益依然得不到健全的法律法規維護,社工的待遇缺乏國家標準、崗位不明確,導致人才流失嚴重,社工的能力素質還有待提高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國家應該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法律支撐,繼續給予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支持,提高社工人才的整體水平,使社會工作能更好的發揮社會管理的工具作用,推動創新社會治理的深入進行。
[1]李立國.創新社會治理體制[J].求實,第24期,2013
[2]王思斌.社會工作在創新社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種基礎-服務型社會治理[J].社會工作,2014
[3]李迎生.探索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治理創新的有效路徑[J].社會工作與管理,2014
[4]王思斌.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的特點及其貢獻—對服務型治理的再理解[J].理論探索,2013
[5]柳拯.社會治理背景下的中國社會工作[J].社會工作,2013
C916
A
1671-864X(2016)05-0060-01
田華(1992—),女,陜西榆林人,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