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珍(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0)
日本軍國主義右傾化對中國的影響
孫利珍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330000)
安倍晉三在2012年12月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一改上一任時克制的形象,繼續撐起了前任復興軍國主義的大旗:不顧一切參拜軍國主義亡靈,為日本罪惡的侵略史翻案;把修憲、擴軍作為執政的頭等大事,極力謀求擺脫憲法約束,名正言順的獲得交戰權,赤裸裸的打造軍事強國,狂妄聲稱日本要在亞洲安全領域發揮重大領導作用;賣力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急先鋒。日益右傾化的日本,不僅是當前亞太地區的挑釁者也是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嚴峻現實威脅,中國應采取相應措施預防戰的重燃。
軍國主義;右傾化;中國應對
日本自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以來一直保持對中國的心理優勢,雖然二戰失利,卻不認為是被中國打敗的,而且戰后日本經濟上很快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中國仍然有居下的感覺。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綜合國力強勁提升,特別是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使日本在亞洲有了危機感。近20年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在亞洲甚至世界的影響力日益下降,在此期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大作用,這些都刺激了日本,此時,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滋生了日本政治右傾化,力圖重新做回強大的日本。
在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大背景下,面對經濟低迷,安倍本能的做起了邪惡的軍國夢。他不顧一切參拜軍國主義亡靈,為日本罪惡的侵略史翻案;把修憲、擴軍作為執政的頭等大事,極力謀求擺脫憲法約束,名正言順的獲得對外戰爭權,赤裸裸的打造戰爭國家,狂妄聲稱日本要在亞洲安全領域發揮重大領導作用;賣力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急先鋒,緊鑼密鼓的連續批準《國際安全保障戰略》、新《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等安保法案,明確將中國作為主要威脅和作戰對象,同時大幅增加軍費,加緊組建奪島部隊,推進陸海空一體作戰,決心與中國對抗,并公開宣稱對抗中國就是對世界和平做貢獻;處心積慮,強行出臺《特定秘密保護法案》,為隱匿、篡改、捏造事實真相和重大軍事情報,秘密進行戰爭決策提供法律保護;增兵西南諸島,加緊進行針對中國的戰略部署。政治日益右傾化的日本,不僅是當前亞太地區的挑釁者也是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嚴峻現實威脅。
德國跟日本同時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如今的德國依舊是歐洲的“領頭羊”。而日本政治右傾化是亞太地區甚至是世界和平的威脅,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日本文化的獨特性使日本對是非的判斷和反思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是日本政治右傾化的生層次原因之一。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歷史上長期與大陸隔絕,經過2000多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一種雙重性格:民族凝聚力和排外心理。民族情節可以凝結成一種巨大的向心力,然而一旦走向另一個極端即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此時,就會演變成巨大的破壞力,從而導致走向對外侵略擴張。第二,是美國因素。戰后初期,為了防止日本軍國主義的東山再起,美國當局對日本采取了較為嚴格的整頓措施,這對于祛除軍國主義毒素,推進民主化進程,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冷戰開始后,特別是新中國的成立打亂了美國在亞洲稱霸的戰略部署,美國便把建立反蘇陣線的重點轉移到日本,美國又與日本簽訂了《日美安全條約》,建立日美安全保障體系,使日本迅速走上了重建軍備的道路。再加上近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對美國來說,崛起的中國是一種威脅。但是伴隨著美國能力的下降,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右傾化,美國從本國國家利益出發,美國的默許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蘇,又適時挑起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系,最大限度的遏制中國的崛起。
1972年中日建交之時,為了不給日本造成沉重的負擔,放棄了戰爭賠款的要求體現了一個大國的高姿態。當時的日本政府和人民帶著贖罪的心理,在對華經濟方面實行了比較優惠的貸款政策。隨著日本軍國主義右傾化,對華友好觀念越來越淡薄,出現了對華貸款政治化的傾向。進入21世紀以來,經貿往來依舊很頻繁。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需要日本的技術和高端產品。而日本以技術和貿易立國,需要中國潛力巨大的市場,還需要中國制造的廉價日用品。所以兩國在經濟領域有很強的互補性,是雙贏的關系,而不是“零和”關系。但是伴隨著中日政治關系的變化極大影響經貿關系,有時甚至出現“政冷經冷”的局面。
正確認識歷史問題是事關中日政治基礎的重大原則問題。近年來隨著日本軍國主義右翼思潮的不斷上升,日本內閣首相與閣員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甚至有的在8月15號進行參拜,鼓吹“戰爭有理,否認侵略”,“島國狹隘,擴張有據”等的一系列的奇談怪論,刻意模糊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性質,妄稱發動大東亞戰爭的目的是“自存自衛”和“解放亞洲”。這些極端荒謬的議論和各種做法不僅違背了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承諾,而且也背離了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嚴重傷害了中國和亞洲相關國家人民的感情。
未來,中日兩國的國力都處于上升階段。兩國很容易產生對對方戰略的疑慮。日本在二戰中作為失敗國,在和平憲法的束縛下,確實也沒有擴張軍備。但是隨著國際格局的變化,日本開始突破和平憲法的束縛,擴張軍備。近年來,日本加快了走向所謂“正常國家”的步伐,自衛隊派兵出國門的門檻越來越低,海軍實力亞洲第一,準航母不斷開始下水服役,甚至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和平憲法面臨被架空的危險。這一系列新動向引起所有亞洲國家的不信任,在東亞地區挑釁制造矛盾,甚至威脅世界和平。
實際上,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拉動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并且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但中國只是一個參與者,而且是一個年輕的參與者,而不是一系列國際規則、制度的制定者和主導者。中國想要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中國應該有清楚的認識。
針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性、瘋狂性,我們必須放棄一切對日本的幻想,全面調整對日的政策思想,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堅決抵制右傾化,確保中國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確保抓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日本軍國主義右傾化的出現,使中日關系再度陷入困難的時期,這時候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觀察、沉著應付,堅定不移的走和平發展道路,并在外交領域同日本積極展開斗爭。
D8
A
1671-864X(2016)05-0061-01
孫利珍(1989-),女,漢族,河南安陽市人,法學碩士。單位: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研究方向:國際關系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