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芳芳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從水墨動畫的藝術魅力探討其發展
鄧芳芳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00)
水墨動畫是一種將水墨技法以及電影技術結合形成的一種全新的藝術,我國的水墨動畫在國內外多次獲得顯赫的獎項,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贊賞與評價。水墨動畫是中國傳統動畫的代表之一,具有無以倫比的藝術魅力。水墨動畫在繼續發展,在創新,對中國動畫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傳統;水墨畫;水墨動畫
提起動畫,可能多數人腦中的印象被以下類型占領:美國迪士尼童話動畫,日本人物美型的快餐式電視動畫,以及在國際上屢獲獎的歐洲藝術動畫。很多人都對這些極富異國情調的作品充滿了興趣。
1955年我國動畫片《烏鴉為什么是黑的》在意大利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片展獲獎時,一些評委竟誤以為改作是蘇聯的作品。這次事件引起了我國動畫工作者的思考,決定重新把眼光放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傳統水墨畫給中國動畫從業者帶來了啟發,并于1961年制作了世界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
水墨畫中國畫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畫的本質精神都表現在筆墨上。筆墨對中國人能具有恒久魅力,是因為它不需要通過研究、思索,不需要憑借淵博的知識和頻繁的觀察才能獲得旨趣。它直接訴諸于人的感覺。[1]中國水墨畫自誕生以來,作為中國畫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水墨畫家們的藝術創作的推動下,已經取了舉世矚目的成。
作為水墨動態藝術展示的水墨動畫也具備了較高的審美價值,他既傳承了水墨畫本身的優美流暢,以更靈活的方式被廣大人民所接納,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水墨動畫與一般的動畫片相比,它沒有輪廓線,突破了動畫電影史上只有“單線平涂”這一種形式,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創舉。它注重筆墨精神,與中國傳統藝術一脈相承,更有“潤物細無聲”之妙韻。
上文已提到過的中國動畫藝術史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它在國內外多次獲獎,這是對該片藝術成就的高度肯定。影片的畫面優美、明快、清新,故事情節簡潔易懂。動畫家們巧妙地設計它們游動時尾巴線條的變化,如頻頻擺動時的歡快,緩緩移動時的悵惘,傳神地表達了它們的感情。[2]
中國水墨動畫還有另一大特色就是民族音樂的充分運用。1988年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水墨動畫電影《山水情》堪稱水墨動畫巔峰之作,音樂與畫面的結合更是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影片中悠揚琴笛聲與風聲、水聲、雁聲等大自然的聲音交織成一曲天籟般的交響樂,與國畫寫意的畫面、靈動喜人的角色,三者之間為的完美配合,已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使觀眾情不自禁地陶醉其間。
看多了美日炫目的動畫風格,這般幽美的水墨動畫是不是能給人帶來另一種心靈的平靜呢?
我們探討了水墨動畫在上個世紀的一些成果。近年來,中國動畫的發展雖然不太盡人如意,但始終在發展著,水墨動畫也如此。傳統水墨動畫的制作工序及其繁瑣,成本又高,跟不上當代的“高速”文化,于是,高科技軟件中,新型的水墨動畫制作誕生了。
水墨動畫片的現代電腦水墨動畫的一種制作方法:首先將人物造型的三維圖定出統一的筆痕位置和各自的筆墨效果;并進行定施工稿;對于干筆層用水墨定稿,其他層為筆痕輪廓;原動畫為線條造型,并按拍攝表進行排表、描線、掃描,把各個層用二維動畫掃描儀掃描輸入到計算機的二維動畫軟件系統;按色指定的樣本,利用計算機的二維動畫軟件上色系統中逐幀逐層地上色;將各層按統一規定的筆墨效果進行處理合成,最后拍攝成片。[3]比起傳統水墨動畫的制作,電腦水墨動畫的制作方法顯然更簡單低廉,更適合水墨動畫的商業化。電腦新技術的發明重新為水墨動畫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因此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果。
許毅于2003年導演了一部水墨動畫短片——《夏》(Ode to Summer),是第一部用三維技術來制作水墨的動畫。入選了SIGGRAPH(SIGGRAPH有號稱動畫屆的奧斯卡之稱)。雖然沒獲獎,但是是中國的動畫作品第一次入選,已經非常難得了。用現在的眼光看《夏》是有很多缺點,但是在當時,可以說是眼前一亮的作品,更是水墨動畫的一種探討和嘗試。距離03年到現在,3D水墨元素和制作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的運用已經很流行了,比如日本光榮公司的三國11的開頭CG、仙劍奇俠傳4的結尾CG、央視招商廣告: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等等。
動畫之所以能成為產業,不僅僅因為它是節目,影像,更重要的它還是產品,或者說是由多種動畫及衍生的周邊產品所構成的“產業鏈”。構建完整的動畫產業鏈將是動畫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形成動畫制作、周邊產品生產以及市場銷售的良性循環,將是動畫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4]美國和日本的動漫產業的發達和他們良好的動畫產業鏈是分不開的。美國把動畫電影和電視動畫區分開來,將前者納入電影的范疇,其運作方式也和電影的運作方式更接近,比如重視前期宣傳,情節相同的游戲版也在電影首映的當天同步出售等;日本動畫制作公司習慣在原著漫畫和輕小說已經打下一定群眾基礎之后才會著手制作,之后主要是靠向海外賣版權和DVD等產品掙錢,反響不錯了再出周邊產品,同時,日本聲優偶像化,漫改劇、電影的盛行也為動漫原著擴大影響。
動畫制作本身成本相對較高,只有良性資金流通才能讓投資人有信心繼續出錢制作。尤其對于制作繁瑣的水墨動畫,形成良好的產業鏈非常重要,周邊產品的開發不可忽略。水墨動畫沒有輪廓線,這就意味著水墨動畫的周邊產品制作也應該和其他動畫的有些許不同,其周邊產品也應該根據水墨的特色及優勢進行開發制作,例如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水墨動畫的特點嘗試高端產品的開發。像時下新新的室內投影儀,立體投影儀,其技術完全可以用到水墨周邊上,充分表現出水墨的美感。同時,水墨動畫在充分展示本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其他文化對于這種文化的認同度和接受度,將其置于全球化的文化系統中才能走向世界。
水墨動畫仍然在發展,水墨動畫制作新方法的研究和實驗還在繼續。水墨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當代文化沖擊下,水墨動畫有了新制作方式和新內容,我們有理由相信,水墨動畫對中國動畫的發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致謝
衷心感謝本文引用的數位學者的研究文獻,感謝各位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幫助和啟發!
[1]中國畫研究院主編.水墨研究3. 民族出版社,2003年5月.
[2]尹巖.動畫電影中的“中國學派”. 當代電影,1988年第六期.
[3]吳筱琳.探討水墨動畫是否適應當代審美文化.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7年.
[4]齊驥.動畫文化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J954
A
1671-864X(2016)05-0272-01
姓名:鄧芳芳(1990-),女,漢,廣西浦北人,全日制研究生(在讀),單位: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電腦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