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
摘 要: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其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就是責任意識,要培養學生從小就有責任意識,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無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都非常溺愛孩子,導致他們形成了依賴心理,不會去承擔責任,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就拿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為例來研究一下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怎樣來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小學生;責任意識;信息技術
一、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培養個人目標責任意識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育學生去設定一個課堂的學習目標,從而培養他們的目標責任意識,讓他們明白自己要對自己所設定的目標負責任,要去努力實現。在小學生打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設置教學的目標,比如A學生說“我這一節課準備記住打字時手的姿勢”,B學生說“我這一節課準備記住每一個字母在鍵盤上的位置”,C學生說“我這一節課的目標就是能夠一分鐘打20個字”。雖然看起來只是單純地進行打字的教學,但是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給自己設置學習的目標,然后他們就要對自己所設置的目標負責任,在課堂上努力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然后在即將下課的時候教師就要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看學生是否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培養學生要對自己所設置的目標負責任的意識。
二、利用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意識
無論是什么科目的教學,現在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已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我們教學過程中,教師都知道的是通過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但是其實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也可以培養學生對集體的責任意識,這個時候學生不是以個體存在的,不是完成個人的目標就可以了,而是一個團隊都能做好才算是完成了教學目標,這就要求學生有集體的責任意識,加速自己的學習,及時去幫助他人的學習,然后提高整個小組的學習效率。比如,在教學“圖形的復制、旋轉”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去進行,看看哪個小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全員學會這個知識點,這個時候可能有的學生會學得快一點而有的學得慢一點,這就需要教師去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意識,讓學得比較快的學生去幫助學得相對比較慢的學生,從而使一個小組共同進步,共同去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利用小組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集體的責任意識。
三、利用幫扶式學習來培養學生對他人的責任意識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發現這種現象就是一節課下來有的學生已經完全掌握了教師所講述的內容,而有的學生還是云里霧里的,因此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課下去幫助那些沒有掌握的學生,給他們補習。這個時候就需要去培養學生對他人的責任意識,有的學生可能會想“我已經把我自己的內容學會了,為什么還要課下去浪費我的時間呢?”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嚴重,缺乏對他人的責任意識,以至于有的時候其他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并不愿意伸出援手。所以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制定這樣的幫扶政策來建立學生對他人的責任感,并把這一項列入對學生的考核中,讓學生意識到對他人的責任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對他人的責任意識。比如,在教學“認識Word”時,有的學生因為家里有電腦,所以在平時就已經對這一部分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有的學生家里沒有電腦或者父母不讓接觸,因此對這一部分內容比較陌生,學習起來就會更難一點,所以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互相幫助。
四、培養小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性
為什么要在教學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呢?因為現在的社會中,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導致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也沒有責任意識,在犯了錯誤的時候不敢承認,即使承認了也不愿意去承擔后果。然而,學生是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動力,是國家未來的支柱,作為教師,無論我們教授的是哪一門課程,我們都有義務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真正去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人。
總之,有的小學信息教師認為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是無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的,因為它是一門需要學生去學習操作的課程,跟責任是沒有關系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可以利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一些教學手段去抓取可以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點,然后對學生進行引導。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抓取可以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點呢?這就需要我們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慢慢研究,希望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的知識得以增長。
參考文獻:
[1]賈志敏.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4.
[2]郜小燕.淺談小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