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華
【關鍵詞】語文課堂 等待 探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A-0082-01
小學生思維比較稚嫩,在教學中出現短暫的思維停頓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教師缺乏耐心,在課堂中隨意打斷學生的思維,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影響。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情況有充分了解,將等待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法,以完成探索意識的順利啟動,提高學習認知品質。
一、在思考中等待,期待思維升華
閱讀教學常常是教師設計思考問題,讓學生根據閱讀感知情況,對相關問題展開解答。學生思維不到位或者存在表達障礙,都有可能出現回答中斷的情況,這個時候學生往往處于持續思考的狀態之中,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時間進行等待。為了降低干擾影響程度,教師在學生思考階段要注意調整表情、體態和眼神,不能帶有“逼迫”的意味,可以適當給出提示、啟發,讓學生快速調整思維方向,實現認知突破。在學習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早》一課時,教師設計思考問題: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學生這樣回答:“魯迅先生在桌子刻一個“早”字,是對自己的激勵,從此再也沒有遲到過。我們應該向魯迅先生學習……”學生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些什么,課堂出現了冷場。教師沒有急于請學生回答,而是用信任的目光給學生以鼓勵。學生繼續說:“我們不僅不能遲到、曠課,還要認真聽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做一個守時守信的人。”這個學生在回答過程出現了表達障礙,教師沒有催促學生回答,也沒有終止學生思考,而是耐心等待學生厘清思路。從學生的回答情況可以看出,學生思維出現短暫停滯之后還是成功地理順了思路。這樣教學,鼓勵了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在交流中等待,啟動探究意識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閱讀教學常見的交流形式。在具體操作中,學生出現表達“卡殼”現象,如找不到恰當的詞匯,弄不清表達意圖,或者出現思維短路。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教師都要給學生一定的調整時間,讓學生有意識地探尋問題所在,并及時進行糾正。如果是師生交流,教師要注意打破尷尬氣氛,不能出現太久的“冷場”,而是利用幽默的語言調節氛圍,給予學生一定的調整時間。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鄭和遠航》一課時,教師在分析解讀課文時提出問題:鄭和七次遠航,為什么作者只詳寫第一次,其他六次卻一筆帶過呢?學生討論后紛紛說:“第一次太重要,所以要重點寫。”有的學生說:“因為第一次面臨的困難最多,遭遇的風險最大,所以要重點寫。”這時沒有學生再接話,教師等了半天沒人來補充,再給出提示:如果每一次都詳細寫,恐怕這本書都放不下吧?學生繼續發表見解:“這就是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可見,教師提出思考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答,難免出現思維偏差,教師需要觀察學生實際表現給予幫助,當學生都陷入思維瓶頸時,教師要及時給出引導,重新激活學生思維。
三、在操作中等待,突破學習認知
學生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時,由于對操作程序不熟悉,或是不具備操作技能,很容易出現“暫停”現象,這時學生會比較焦急,急于擺脫困境,思想斗爭很激烈。教師不可武斷終止學生的操作,也不能給出過多示范,而是輕輕點撥給予一點提醒,讓學生自行矯正思維方向,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語文課堂實踐活動非常豐富,體現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語文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比較常見的是課堂演繹活動。教師讓學生扮演特定人物,通過情節演繹感知人物性格思想。如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談禮貌》一課中有幾個例子,非常適合展開課堂演繹活動。教師找到三個學生演繹第一個情節,一人扮演牛皋,一人扮演岳飛,一人扮演路人老者。表演開始了,牛皋大搖大擺地走過來:呔,老頭兒!爺爺問你,小校場怎么走?“老者”看了一眼牛皋:冒失鬼。這時該“岳飛”出場了,飾演岳飛的學生上前來說:“請問方丈……”學生們頓時哄堂大笑,這“岳飛”被笑懵了,把后面的臺詞都忘光了。教師提示道:“岳飛來干嘛的?”演岳飛的學生才緩過神來,繼續表演。在這段課堂演繹操作中,學生記錯臺詞是意外,教師給出時間鼓勵他回憶、思考,讓等待生成了課堂的精彩。
總之,小學生認知建立需要一個過程,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熱心,利用教學等待喚醒學生的主動思維,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等待環境,給學生帶來了寶貴的思維成長契機。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