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市國土資源局 楊 玲 王玫瑰
新常態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探討
東陽市國土資源局楊玲王玫瑰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本文結合東陽市的實際,對新常態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現狀和對策措施作一粗淺的探討。
土地開發整理和墾造耕地,實現耕地的占補平衡,是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努力,這項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經濟新常態下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一些不確定性風險開始顯性化。
1.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
東陽市墾造耕地工作已經開展18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用地需求強勁,后備耕地資源相當匱乏,而且分布零散。同時,在耕地后備資源中,一些面積大、條件好、易于開發利用的地塊已基本被開發利用,剩余的大多是種植情況良好或鎮、村規劃原因而造成墾造耕地項目立項實施難、投資大的地塊,可持續開發利用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2.開發整理期間糾紛較多
由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從立項到實施需要鄉鎮、村集體或承包戶的協調配合,一些矛盾糾紛小、容易實施的項目早已開發利用,留下來的一些項目在具體工作落實中,溝通協調工作難度很大,導致鄉鎮(街道)、村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立項的積極性不高。
3.新政實施后占補平衡難
以前占補平衡只需補足數量對質量無太高要求,但是隨著“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占用耕地等級相同”等新政實施,占補平衡耕地補充難度加大。首先,由于大部分農轉用報批項目所占耕地(水田)均超70%,導致補充水田缺口較大。其次,省廳規定農村私人建房占補只能新造水田補充,不允許補改結合。另外,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今年開始也需占補平衡,建新區地類為水田則復墾區必須復墾為水田。一方面我們需加大開展墾造水田、“旱改水”等項目力度;另一方面在農轉用報批項目、農村私人建房、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建新區選址時應盡量避開耕地(水田)。
4.耕地表土剝離不夠積極
東陽市農轉用報批涉及違法補辦的項目較多,導致了很多項目表土無法剝離。自耕地耕作層剝離和再利用工作辦法出臺后,絕大部分鎮鄉(街道)對這項工作比較陌生,宣傳落實不夠到位,導致目前人民群眾甚至一些基層干部也對這一工作不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表土剝離工作的推進。
針對近幾年來國家宏觀的經濟政策的調整,為了確保耕地保護政策的落實,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實現全市耕地的占補平衡,東陽市采取了以下舉措。
1.政府重視
東陽市政府每年多次召開土地整治專項會議,把上級下達的任務以政府文件專項分解給各鎮鄉(街道)。并對工作布置、實施、通報等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實行月報制,每月按時通報各鎮鄉(街道)項目進展情況,在項目驗收階段市領導親自帶領相關部門進行實地驗收,對超額完成任務的鎮鄉(街道)設立專項獎勵基金。根據去年全市墾造耕地等土地整治工程資金使用情況,市政府今年財政預算3億元資金保障全市土地整治各類項目的順利進行。
2.政策保障
為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現建設項目耕地占補平衡“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占用耕地等級相同”等新要求,東陽市政府層面下發了《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力度切實提高補充耕地能力的意見(試行)》《東陽市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和再利用實施辦法》等文件。政策的出臺、實施,提高了項目工程資金補助力度、村的政策處理費及鄉鎮(街道)獎勵資金的補助力度,激發了有關部門對土地開發工作的積極性,保證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3.質量監管
為了確保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質量,全市實施土地規劃預算和工程監理備案制,每個項目由專業公司結合村、鎮(街道)編制進行規劃預算,工程項目實行監理制度。每個土地整治項目均委托當地村民實行實時監督并匯報相關情況。市領導及有關部門會隨時隨機抽查項目并到實地查看項目相關情況。工程結束后每個項目均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預算審計和決算審計,以保證項目資金的有效使用及質量的落實。
4.強化考核
市政府年初對各鎮鄉(街道)的土地整治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年終專項考核滿分為100分,并對鎮鄉(街道)綜合工作中的土地整治任務進行考核,年終考核滿分為1分。同時還在開展農業競賽活動時將土地整治任務納入考核,年終考核滿分為8分,以加強鄉鎮(街道)的重視程度。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縱向發展,過度消耗土地資源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模式,已經觸到了資源供給的邊界和生態維系的底線,大量優質耕地被非農建設占用,人地矛盾日益尖銳。這對新常態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大工作力度
土地資源極度匱乏的新態勢下,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已成為未來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一個有效措施。自我加壓下達“旱改水”任務,當年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盡可能提前一年立項,同時在規范辦事程序的基礎上,提高辦事效率抓開工,為保證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及占補平衡工作做好準備。為了確保項目的耕地質量、規范施工環境,緊把項目土地規劃預算和實施工程監理關,嚴要求、高質量,提高項目建設水平。
2.提高補助標準
為提高墾造耕地后村民種植熱情,進一步增加“旱改水”及墾造耕地項目的補助標準?,F行的提補助標準是:墾造耕地后種植三年的管護經費,旱地每年500元/畝,水田每年1500元/畝。“旱改水”項目的政策處理費,最低檔補助3000元/畝??紤]到今后墾造耕地的難度越來越大的實際情況,一些“旱改水”及墾造耕地項目補助標準的在現有的基礎上可再提高一個檔次,以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有效增加項目的種植率,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3.加強表土剝離
表土剝離工作是一個新生事物,它事關耕地的質量,是墾造耕地、保護耕地的核心問題。墾造耕地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表土剝離的狀況。要加大表土剝離工作的宣傳力度和工作力度,使表土剝離工作深入人心,把這項工作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工作重點是私人建房和公益類項目的表土剝離,以后逐步展開,長期堅持,形成制度,實行常態化管理。通過有效實施這項工作,為提高耕地質量打好堅實的基礎。
4.推行耕保獎補
耕地保護長期以來重視“約束性”保護和“建設性”保護,但對“激勵性”保護重視不足。經濟激勵政策在耕地保護中長期缺位,導致耕地保護者得不到應有的經濟補償和激勵,既不利于耕地保護目標的實現,也影響了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和諧。推行耕地保護獎補機制,采取獎勵和補償相結合的方式十分必要。對承擔耕地保護任務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提供合理的獎勵和補償,彌補土地用途管制對管制區農戶造成的收益損失,讓耕地保護者在不開發耕地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到耕地應有的價值體現,從而提高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從原來的被動保護,變為積極主動保護,進而遏制土地違法高發態勢。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是落實國家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客觀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是破解城市建設用地緊缺的現實需要。新常態下的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更是要保質保量,切實做到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緩解經濟發展與耕地保護的矛盾,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六石街道王村造田造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