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國土資源局富陽分局 黃益明
富陽引進“生態海綿水田”新技術試點“旱改水”項目成效初顯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富陽分局黃益明
杭州市富陽區域面積1831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13個鎮6個鄉,戶籍人口66萬?!鞍松桨胨职胩铩钡纳絽^地貌,先天條件不足,山多地少,可利用的土地資源相對緊缺,人均占有土地量相當有限,不足0.65畝耕地,嚴重制約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對此,富陽區積極尋求破解“占補平衡”中新開墾耕地質量差、生產能力低問題的方式和突破“占水田補水田”瓶頸的方法。今年,在“自然水資源微循環灌溉系統”新技術改造水田試點的基礎上,引進“生態海綿水田”新技術力,積極尋求水田建設新方式以破解瓶頸。

海綿農業高產試驗田
2015年8月,浙江省、杭州市相序出臺文件,明確建設用地審批前期必須全面落實“先補后占、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政策,富陽區至2015年底尚沒有一畝水田入庫。此間,該區經過幾年研究的微循環灌溉水田技術,由于犁底層介質生態問題和水循環利用農藥殘留降解問題,未得到省農業廳相關專家的完全認可。2016年初,開發區在新型項目引進過程中引進了從海綿城市技術衍生的海綿農業技術。擁有該技術的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家集科工貿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擁有硅砂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專業致力于“砂產業”的開發、研究與產業化,目前已成功研發出300多項發明專利成果,自主產業化,成功應用于“以砂精鑄、以砂增油、以砂興水、以砂建筑、以砂興農、以砂興藝、以砂治沙”七大領域,從而開創出一個以用沙為標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砂產業。仁創集團原創性發明的透氣防滲砂生態防水材料已成功取代塑料膜防滲用于沙漠改造水稻田,2014年在內蒙古通遼奈曼旗試驗種植50畝,畝產1100斤稻谷;2015年試驗種植1000畝水稻,平均畝產1200斤稻谷。“硅砂蜂巢結構蓄水凈水池”已成功應用于海綿城市建設,在全國13個省市累計應用大小工程300多個,均取得凈化保鮮與儲水的良好效果,雨水經儲存凈化后,經權威第三方檢測,均達到Ⅲ級地表水標準,該項技術成果2015年經水利部組織專家評審,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列入全國建設行業科技成果推廣目錄。
2016年3月,仁創集團在開發區成功利用透氣防滲砂技術和硅砂蜂巢結構蓄水凈水技術進行了5畝水田示范實驗。3月2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農業部生態資源總站、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浙江農業科學院環境資源研究所、浙江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局、杭州市農業局生態資源處的專家以省、杭州市國土資源、農業等部門相關領導實地查看了試點水田項目,并召開項目可行性論證會,與會專家對生態海綿科技改造水田技術給予了肯定。
1.“生態海綿水田技術”由“透氣防滲砂”和“硅砂蜂巢結構地下水庫”等核心發明專利技術組合構成,能夠將旱地改水田,并收集儲存凈化雨水且循環利用,具有高效節水、防止農業面源污染等功效。
2.采用透氣防滲砂替代傳統塑料膜用于稻田防水,并且在透氣防滲砂土上鋪設10厘米左右普通沙層,并在普通沙層上鋪墊30厘米土壤,作為耕作層,構建水田生態土體,具有保水透氣功能。該項技術已在內蒙古得到示范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3.“硅砂蜂巢結構地下水庫”發明專利技術已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得到大量應用。該項技術采用六邊形井筒組合而成蜂巢結構儲水空間,可收集、儲存、凈化、循環利用稻田排水,可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4.“透氣防滲砂”技術和“硅砂蜂巢結構地下水庫”構成的“生態海綿水田”技術具有創新性,在農業“一控兩減三基本”中具有重要推廣價值。
2016年3月,仁創集體在該區利用透氣防滲砂技術和硅砂蜂巢結構蓄水凈水技術進行了5畝水田改造,其中早稻1.7畝,品種為“金早2 7”。由于試驗田插秧機無法駛入,采用人工種植方式播種,實現畝產380.3公斤,與同期早稻畝產持平。

改造前

改造后
下一步,富陽區政府將與北京仁創科技集團就“生態海綿水田”項目開展三方面合作。
一是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些公司與富陽區出資成立海綿農業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作為雙方海綿農業合作領域的唯一平臺,負責在富陽區、杭州市乃至全國范圍內開展海地改生態海綿水田的改造、建設、維護及研發與推廣等業務,為旱地改水田工作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二是進一步開展業務合作。富陽區擬將轄區范圍內適宜旱地改水田項目的改造建設權交由海綿農業合資公司進行改造建設,由合資公司統一規劃,逐步實施。目前,在富春街道楊清廟試點20畝生態海綿水田,其中15畝已完成改造,并在7月份完成單季稻耕種,預計10月份收割。
三是聯合省市專家,對生態海綿水田實際節水情況、改造標準、水稻具體成分等進行專業分析,出具詳細的評估報告,接受省、市領導和專家的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