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剛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和精神依賴,對于文化的認知和發揚應是每一代人都不可推卸的責任。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性學習的開始,無論是思維理念還是精神基礎都應該得到良好的奠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教育,無疑是以一種無形的方式向新一代人宣揚文化繼承的重要意義,使他們在一步一步的學習之中領略民族文化的深刻,強化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討文化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文化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61-01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一個國家最新鮮的血液,在他們的教育里不能沒有文化的滲透和文化意識的強調,更不能沒有文化自信心的樹立。中華民族泱泱五千年,源遠流長,根基深厚,正是有了這種文化精魂的支撐和民族情感的凝聚,文化意識放之四海皆是國家教育重視的一大方面。在小學教育里加入素質教育和思維奠基,促使其從小學階段開始就走上全面發展的新道路。文化意識在這中間便是一種思想根基的植入,它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直觀語言文化帶領下進入文化學習,還可以增添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文化滲透的現狀
就目前的總體情況而言,盡管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乏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和傳統文化的教學,但這些教學大多集中利用古文進行,并未考慮到學生顧問鑒賞能力的欠缺,容易出現斷章取義,一知半解的情況,不僅不能有效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還可能衍生出反感心理,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中文化意識的培養。另外,由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多以任務完成模式進行教學,并沒有良好的利用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大大降低了課本滲透力度和文化的培養力度,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文化意識的意義
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發展軌跡,其核心思想是仁愛,這一核心同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無形風格,通過小學語文的教學,這一理念可以脫離抽象的概念引導,而以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現,從而使小學階段的基礎文化教育深入人心。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語文學習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樂趣,強化其情感體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有效培養起學生的道德觀念和綜合素養,讓他們在一些文化型課程內容中重新吸收文化知識,重新審視到的理念,重新感悟道德概念。無論是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還是王勃咫尺天涯的情誼,都值得學生去感受和欣賞,這不僅是一個陶冶情操的過程,也是一個健全個人品格的過程,可謂一箭雙雕。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文化意識的相關策略
1.注重對教材中漢字文化的探究
漢字作為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標志,自其形成以來就囊括了祖國的山川河流、風土人情,一筆一劃之中都是天地人和的意氣和橫平豎直的民族傲骨,讓學生通過小學語文的學習而進入漢字文化的世界,體會中華文化的凝練與博大,從而挖掘漢字文化意象,強化文化傳承效果。例如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階段,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對漢字的傳承和發展做一個簡要的介紹和說明,利用多媒體資料展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從甲骨文、金文,乃至篆隸草行楷的字體演變,讓學生在直觀的漢字體驗中培養起對于漢字的情感。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將一些漢字的甲骨文形式展示出來,然后讓學生猜測這是什么字,最后揭曉答案,合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更好地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內涵。
2.積極開展古詩文鑒賞活動
除了漢字文化之外,漢文化中令人稱道的還有古詩詞文化,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傳世名篇,先秦風騷,兩漢辭賦,盛唐詩篇,兩宋詞章,無論是哪一種都代表了作者的濃烈情感和人與自然的無限思考。因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強化對于古詩文的的教學,通過開展情境解讀來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如在學習了《村居》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讀懂詩意,并且展開想象力,想象詩中的場景,從而揣摩詩人的情感,并且在課上進行討論和交流。如此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培養起對于文化名篇的學習興趣。
3.合理延伸教材內容
繼承性、民族性和穩定性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特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還可以通過傳統習俗和相關文化知識的講解進行滲透。例如在進行《贈汪倫》的教學時,除了單純的詩歌講解之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同時延伸拓展教學,讓學生同時學習李白的一些其他的名篇,感受詩人李白的作品風格。另外,詩作中所滲透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知識也是值得學生注意的,如《秦兵馬俑》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額外講解秦長城、秦始皇的相關知識,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以更高昂的熱情感受文化的魅力。這種文化意識的培養將會伴隨學生的一生,并且在往后的學習生涯里不斷強化,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精神根基,為個人的全面發展做貢獻。
四、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對于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的小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思維和精神領域的開發和培養,因而文化意識的培養無疑又是一大任務,無論是對于學校還是對于學生都是一個可以提升的契機。文化意識不同于書面知識,它是需要在無形之中逐漸形成并把控方向的,因此小學語文教育除了肩負民族語言文化的教學之外,同時又擔負了文化意識啟蒙的重任,可謂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范劍南.播下一粒種,收獲一份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J].考試周刊.2013(75)
[2]錢雪蘭.關于小學語文課堂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04)
[3]王現標.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思考[J].文學教育(下).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