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網站教學效果的優劣與否不僅在于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也與網站的視覺效果有緊密的聯系。良好的網頁視覺設計可以把枯燥的學習內容變成生動的學習資源,網頁的視覺效果直接決定了該網站受到需求者的歡迎程度與傳播的廣泛程度。因此,教育網站的視覺設計對于推動教育教學的傳播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教學網站 教學資源 視覺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29-02
一、視覺設計對于教學網站傳播的意義
當今社會互聯網正在飛速發展,人們在互聯網上聊天、沖浪、購物、求職,這個包羅萬象的在線世界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也加入到互聯網這個大家庭中。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教學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然而在眾多的教學網站中,很多網站忽視藝術視覺效果的設計,導致網站吸引力下降,流失大量學習者。目前我國教學網站視覺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教學主題不突出。很多教學網站為了表現自己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網頁就追求大而全的效果,語文、英語、政治等學科通通往頁面上羅列,生怕遺漏了什么。這樣的做法讓網站失去重點,沒有主次,影響學習效率。其次是網頁排版設計沒有貼合教學內容。一些教學網站為了讓教學內容顯得豐富詳實,把大量的文本、圖片、視頻都放在網頁上,學習者進入網站后不但不能輕松的獲取教學資源,反而會因為版面的單一而覺得枯燥乏味。最后是網頁配色雜亂。為了突出網站的教學內容,網頁使用了多種顏色進行搭配,觀看網頁的過程仿佛在看一幅色彩繽紛的兒童畫,讓人眼花繚亂,影響了教學信息的傳達。
二、教學網站中視覺設計應用方法
1.突出主題的鮮明與清晰
對教學資源有需求的人群是教學網站的主要服務對象,也是教學網站的瀏覽者。不同的學習主體對于教學網站的認知與喜好是不同的,只有充分了解到學習主體的認知特征才能對教學網站進行一個正確的定位。比如說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紀較小,學習注意力較低,邏輯分析能力不強。面對這樣的學習主體,可以把網頁設計的簡單一些,把主題文字用不同的字號加以區別,甚至可以把網頁的顏色和配圖做得活潑一些,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便使他們更容易的獲取教學資源。一般來說,教學資源是具有難易程度區分的,掌握基礎類別的知識對于較難較復雜的知識的理解是有幫助的。具有明確主題與清晰條理的教學網站符合學習者搜索信息的邏輯方式,能讓學習者方便快捷的尋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從而推動教學網站的傳播。
2.注重網頁內容與形式統一
教學網站有了自己的教學資源以后,需要通過網頁的排版設計把不同的內容“合理”的展現給學習者。所謂“合理”的展現,就是指通過視覺設計語言把教學內容分布于網站之中,讓網頁在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環境中把學習資源傳遞給學習者。設計者必須充分了解網站想傳遞的內容,然后通過合適的表現形式讓教學網站彰顯出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可汗學院的官方網站獨具形式美感,主頁頂端羅列了網站的所有主題,接下來是兩行熱門主題和視頻的縮略圖,圖片與文字的比例適中,形成一個律動的整體。在二級網頁中,頂端排列著數個該主題下面更為具體的二級主題,頁面中下部分是詳細的教學資源。設計者運用三列無線對齊的方式把教學內容分離開,最左邊一列是教學內容的簡介,中間和右邊兩列則按對齊法則羅列了相關資源的鏈接。每一個學習內容行之間用一條灰色暗線做分界線,使得頁面邏輯清晰明朗。可汗學院網站整體頁面布局在簡潔清爽之中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學習資源,可謂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保證色彩整體與局部協調
在教學網站的設計中,色彩不僅具有修飾頁面的作用,還可以對學習者產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如果網站的色彩搭配不協調,不但會讓人眼花繚亂,產生視覺疲勞,同時會影響學習者對教學網站的瀏覽效果。在網頁的色彩設計上,應該把教學資源的內容、教學對象的特征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作為綜合考慮因素。比如可汗學院的網站為不同的主題網頁設計了不同的色調,對于數學主題,網頁使用藍色作為主色調。數學是一門具有邏輯性、嚴密思維的學科,而藍色屬于冷色調,可以很好的表現冷靜、理智的感覺,兩者搭配可謂相得益彰。教學網站中合理的色彩搭配不僅可以優化界面,加強網頁的藝術美感,還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快進入學習環境,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總結
教育網站要做到廣為傳播必須做到實用性,網站的教學資源可以滿足學習主體的需要,學習主體可以方便快捷的獲取教學資源。網頁的視覺設計對于滿足網站的實用性起到了必要的支撐作用。在教學網站中運用視覺設計的方法優化網頁,可以增強網頁的視覺感染力,讓學習主體對學習資源的獲取更加得心應手,從而擴大教育網站的傳播范圍。
參考文獻:
[1]南征.設計師的設計日記[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05
[2](美)斯伯克特等.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09
作者簡介:
陳思迪(1990.8-),女,四川人,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