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蓮
【摘要】小組學習很好的體現了課改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小組的建立和建設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靈魂;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
【關鍵詞】班級管理 小組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58-01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是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可以推行“我要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對班級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小組建設的科學性是高效課堂的關鍵,也是高效課堂的驅動力。本文筆者以實際工作經歷,對“小組自主管理”模式展開簡單分析。
一、小組的建設
小組的建立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民主競選組長,成員要由雙向選擇產生,老師對小組的創建有自己的通盤打算。
前20名學生演講,參加競選小組長,同學們投票選出9名小組長,組長選好后,按成績單每10個同學一組,由組長選擇組員,重復幾次后就會有5、6個同學沒有組長選,這些就是我們所謂的問題學生了,這個時候不硬性攤派,老師動員組長收他們做臨時組員,并要求他們寫出保證書,好好表現,能否轉正組長說了算,期限為1個月。
二、小組管理的核心
小組管理的基本原則:時時有競爭、時時有管理、時時有目標、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評價——培訓是最好的管理。
1.培訓內容
行政管理小組培訓包括有:常務班長培訓、值周班長培訓、值日班長培訓;高效科研小組包括有:學習方法培訓、知識內容培訓、學習習慣培訓;高效學習小組培訓包括有:小組統一培訓、組內分層培訓、小組組長培訓。
2.培訓方式
班會、談話、紙條的形式,或寫信交流,老師培訓學生,學生培訓學生。老師課前對學習班長、小組長的培訓,學習班長對小組長的培訓,把流傳千年的“因材施教”變成現實,讓老師走進學生心靈,使教師專業水平快速提高。
3.培訓案例
《成長日記》記錄要求:各科作業、交作業的時間、作業完成情況、自主學習時間安排、今日反思、明日提醒、家長簽字。用《學生成長日記》規范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用一個行為培養一種習慣。
三、小組的評價
針對上面的培訓內容都會有評價的細則,做到時時有評價,事事有評價,主要是從小組晉級、個人晉級和標兵評選這三方面去評價。從學習、紀律、衛生、作業收交、成長日記、勵志冊、兩操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值日班長認真記錄平日班級獎勵、懲罰情況,周末納入量化。評價部每周定時把各考核情況匯總,評出每周“個人標兵”,并貼上紅旗,及時做好個人量化公布,同時對個人進行晉級。對各項量化成績做好保存,以備進行小組晉級和月冠軍、學期冠軍的評選等。評價要盡可能公平、科學、合理。在評價過程中會發現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評價部負責及時修改,做到評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真正是為了成長自己而去評價,化有形為無形,起到“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小組的展示
1.學生的自主管理
學生每天填寫“我想說 我能行”《成長冊》,只寫進步,不寫落后。學生填寫《成長冊》的時候就是在搜尋每天的“進步”,從而激勵自己每天不斷進步,老師每天批閱小組《成長冊》,只鼓勵,不批評,每天關注學生、關心學生,真正做到“每天關心每一位學生”。拉近師生的心靈距離,點滴滲透思想教育,真正起到德育導航的引領作用。
學生每天早7:30和下午2:20的“我想說 我能行”勵志冊誦讀,每2周一封勵志信,誦讀時兩臂平舉,聲音宏亮、富有感情。
2.學生的自主學習
“我要學”高效課堂,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展示點評。
為了真正的實現課堂的高效:(1)以一個小組為單位組織預習,組長發揮領袖作用。(2)提高學生強烈的目標意識、效率意識:學生強烈的目標意識、效率意識是“我要學”高效課堂實現的根本。①目標意識:A層要有拓展,目標達成120%,B層目標達成100%,C層目標達成超過80%,全力以赴投入學習,不浪費一分鐘。②效率意識:在各個環節中,清晰認識自我,有明確的目標追求,確保當堂內容當堂解決。(3)在預習的基礎上完成學案,訓練應用。(4)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把自己的解題思路或知識網絡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同學講解展示,在展示過程中小組其他同學可以用其他顏色的筆對展示內容進行補充和修改,其他小組同學一律做學案,讓所有學生在展示環節中都處于緊張狀態,有事可做。(5)另派一名同學點評,點評結束后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出對抗質疑,然后老師再進行點撥。這種展示點評的方法可以實現課堂的大容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升。
3.學生的自我教育
值日班長在一天的工作結束時,總結一天的工作,并在《永遠的青春印記》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失敗,迷茫,探索或是成功。
也許并非每一步都是完美的,但可以看得出他們在爭取,中間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痛苦,他們都忠實地記錄下來。不管是經驗也好,教訓也罷,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努力的拼搏。
“小組自主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團結互助意識。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將班級管理工作細節落得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