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蔣鴻輝 漆小鵬 鄧義群
【摘要】近年來隨著無機非金屬行業的發展及面臨的諸多問題,工業領域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上升到新的高度。對于高校而言,如何有效改革教學方式與體系,對本領域的推動將發揮重要作用。本文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提出將引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應用到無機非金屬材料概論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探索式、合作式、自主式、探討式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無機非金屬 課程教學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本論文受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13“卓越計劃”背景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課程創新改革研究(編號:JXJG-13-7-14)項目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32-01
隨著現代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的迅猛發展、知識體系的擴充及翻新、學科之間競爭的加劇、交叉學科的涌現以及工業領域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無機非金屬材料行業的發展面臨著更多挑戰,同時對高校教育,尤其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掌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就業難”現象的凸顯再一次印證了我國高等教育不應單純關注于人才的數量,在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是高級應用技術性人才質量的保證方面,任重而道遠。因此,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想要達到或滿足相關的標準,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必須對本專業的課程進行相應改革。
無機非金屬材料概論是無機非金屬專業的基礎課程,該課程具有涵蓋內容廣、綜合性強、學科交叉特性突出、知識系統豐富等特點,它主要研究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成分和制備工藝、組織結構及材料性能之間的相關關系,包括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復合材料及新型陶瓷材料等。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接受性學習的方式授課,抽象化的授課方式增加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難度。同時,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狀態,對其思維能動性和創造性均不利。此外,在課程設置方面,教學內容繼續沿用過去傳統的精英教學模式,單一、僵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程實驗及工程實踐經驗的缺乏進一步導致學生對相關知識是理解和掌握僅停留于理論階段,不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總之,對目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引入新的學習方式,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發散思維能力;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探索式學習、合作式學習、自主式學習、探討式學習等方式,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變成學生主導,教師統籌的“氣氛”課堂,最終實現知識點的梳理和問題的解決。“氣氛”課堂不僅僅限于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它更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實現,重視個體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價值的培養。在“氣氛”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是指根據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共同學習,從而利用合作性人際交往促進學生認知、情感的教學策略體系[1]。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創造情景、學生在相互合作與對話中主動構建知識。教師作為問題的設計和開發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促進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而學生通過相互幫助、協作和理解,最終促成問題的解決[2]。因此,以“氣氛”課堂取代傳統精英教學方式,將為目前所面臨諸多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在傳統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概論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理論授課。但是,作為工科專業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養往往被忽視。因此,在掌握扎實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對學生就業率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由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概論”屬于認知性基礎課程,鑒于本課程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動畫、視頻和模擬仿真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處理工藝進行直觀的展示,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和工藝有更直觀的認識[3]。此外,通過增加生產技能實訓、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實訓、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設計與實踐等環節,能夠進一步對所學基礎知識進行加深和鞏固。
總之,在無機非金屬材料概論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針對目前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我們對本課程的教學方式作了一定的探索與改革,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印證了改革的可行性。因此,今后我們對相關教學方法進行推廣,以期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為滿足“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明龍. 大學課堂合作學習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9
[2]劉宏波.近十年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J]. 廣州化工,2016,44(8):201-202
[3]王春香,李之鋒,蔣鴻輝等.卓越計劃背景下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課程改革初探[J].大學教育,2016(1):129-130
作者簡介:
楊輝,1986年8月生,江西理工大學,講師,博士,主要從事生物醫用納米材料和納米儲能材料的制備及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