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95-01
相信學習英語的同學都或多或少在各類型英語考試過程中有過類似經歷——明明我都已經抱著那本厚實的詞匯書從頭到尾又從尾到頭的把里面的單詞都記了無數遍,可為什么一到了考試中,無論是在聽力當中聽到還是在題過程中讀到,那些單詞的意思我好像都能認得,知道它們的意思,但是,當單個詞匯組成了段落變成了文章,我怎么就是沒辦法理解其中的意思呢?——當然,就更別提如果是在口語或者寫作中,我明明背過那么多單詞,但怎么就覺得沒有哪一個是真正能派上用場的呢?
這樣的經歷其實正是我們的同學們不擅長英語自主學習,或者說缺乏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典型表現。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果是在課堂上見到的經由教師講授之后的詞匯,記憶效果卻明顯好得多。那么為什么同學們自己在課后學習記憶的詞匯效果會如此差呢?如果用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相關來分析,就是這些同學其實根本沒有真正學習獨立自主的學習英語,他們只是沿用了一種古老僵化同時低效率的學習方式在做重復的無用功——然而卻并不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這不僅是影響到同學們學習英語語言的學業成績,更會潛移默化的打擊同學們繼續進行后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換句話說,只有學會了怎樣學習和記憶單詞才算是踏出了培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第一步。
筆者將在下文中把自己在多年英語語言學習和英語語言專業教學實踐中分析總結出來的學習和記憶單詞的科學方式逐一呈現,希望能切實幫到在此方面仍舊迷茫的同學們:
第一,“學不會查字典,就學不會單詞”
幾乎所有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生涯都伴隨著一本經典的《英漢字典》或是《牛津英漢雙解字典》 ;當然,隨著時代發展與科技進步,現在同學們都會選擇在手機上直接安裝某個字典的應用軟件來滿足查詢詞匯的需求——但就其利用率和發揮的作用來說,無論是需要翻閱的傳統紙質字典還是輕輕松松手指一點就來的手機應用軟件,與其說它是學習好幫手的工具書,還不如說是人人必備的擺設品。我們的同學們經常在遇到某個需要表達而自己又不知道的意思又或是看到某個不認識意思的單詞時,最司空見慣的解決辦法就是拿出手機、輸入相應的漢語或英語、點擊搜索、看到答案、關閉應用。不少同學看到這里或許會說了,對啊,查字典不就是這樣嗎?有什么問題呢?
——那么,讓我們來看一下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例1】我們應該限制某些市場行為。
按照大部分同學的慣常做法,我們只是簡單的在字典中輸入漢語“限制”,其結果顯示如下:limit、restrain、restrict…,困惑不知如何做出選擇的同學們往往會隨意挑選一個來完成句子的翻譯表達——而這種輸入查詢、看到顯示、隨意挑選的做法已經成為影響詞義表達正確性與恰當性的最大攔路虎。
面對同一個漢語意思多個對應英語詞匯時,我們的正確做法應當是仔細閱讀并比較它們在字典里出現的英文釋義、搭配用法與例句說明,從而挑選最為貼切與正確的那個。這一過程也才是同學們在課堂之外進行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那么回到例句本身,此句當中的“限制“究竟該用哪個詞來表達呢?
【分析】
limit:to limit sth. means you prevent it becoming greater than a particular amount or degree (把……)限制(在某個數量、范圍或程度等當中)
restrain:1)to restrain sb., you stop them from doing what they intended or wanted to do制止
2)to prevent sb. yourself from showing that emotion or doing what you intended or wanted to do抑制(住)
restrict:to restrict the movement or actions of someone or something means to prevent them from moving or acting freely管控限制…,使其不會任意行為、活動
綜合以上對于三個漢語都含有“限制”意義單詞的英文釋義進行分析對比后,不難發現,例句中——我們應該限制某些市場行為——的限制,應該使用restrict。
第二,“熟詞辟義”必須重視
我們有相當數量同學在記憶單詞時,別看絞盡腦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十分刻苦,但事實上其實并沒有真正熟練全面地掌握該詞的用法與搭配;相反,大部分同學只是把某個單一意思或用法作為了該單詞的標簽,人為的生生把該單詞的其他高頻用法搭配割裂開來,于是,同學們在課堂外的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明明識得某個單詞,但就是無法正確理解其在文中意義的情況。
【例2】To carry on with this practice would be indeed to invite disaster.
本句當中有兩個詞值得我們好好斟酌,來看看我們熟悉的是什么,生僻的,或者說被我們忽略掉的,又是什么?
【分析】
1.practice n. & v. 除了“練習、實踐”以外,還可以表示“慣例(做法)”
2.invite v. 除了“邀請”以外,還可以表示“引起招致(麻煩、批評等)”
綜合以上對于我們熟悉單詞的辟義分析,不難得出此句的正確理解應該是:
“倘若我們繼續(如此做法下去),將會招致災難。”
眾所周知,語音和詞匯是任何一門語言的最基礎構成單位,而語言的學習,本就是一個漫長的學習、累積、實踐過程;通過教師講授與課堂輸入所學到的東西只能說是九牛一毛,更多的語言知識靠的則是同學們在課后和日常生活中通過自主學習獲取。所以,如果沒有詞匯作為堅實的基礎,語言的后續學習與內化輸出都無法順利開展——即,倘若始終不能攻克詞匯這個難關,無法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詞匯學習和記憶方式,英語的自主學習無從談起,而英語語言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是無從培養。
作者簡介:
張旭玲(1983-),女,漢族,重慶人,西南大學教育學碩士,職稱:講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專業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