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梅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9-000-01
摘 要 “期望理論”是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維克托·弗魯姆提出來的激勵理論。近年來,東風神宇車輛有限公司運用期望理論開展員工培訓工作,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體會到M = V * E公式(激勵取決于行動結果的價值評價和其對應的期望值的乘積)對員工培訓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員工培訓 理論指導 實踐與影響等
一、從實際出發,選擇“期望理論”指導員工培訓工作
神宇公司成立于1998年,發展歷程中經歷了數次的企業整合及人員分流,呈現出人員冗余、學歷水平偏低,平均年齡偏大的結構背景,因此,運用“期望理論”模型指導培訓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培訓體系,就顯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構建“期望理論”模式培訓體系與指導思想
根據弗魯姆提出的個人期望模式——“個人努力→個人成績(績效)→組織獎勵(報酬)→個人需要”,構建“期望理論”模式培訓體系。在“期望理論”模式培訓體系的基礎上,設計企業員工個人期望的各階段的激勵與干預手段,從個人期望和組織保障兩個方面搭建期望模型,通過組織的干預和支持,提高員工的期望概率,實現員工個人成就需要與組織目標引導行為的結合,進而完成對企業員工培訓體系的構建。見下圖。
在組織干預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培訓工作的開展促進員工個人績效的提升,實現公司人力資本的增值;二是通過培訓周邊管理制度實現與個人期望的銜接,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形成公司的管理體系,相互促進,相互融合,這是個人期望通過培訓的前期投入得以實現的保障;三是通過設定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并激勵員工實現新目標。形成個人發展促進組織發展,組織發展影響個人發展的總體格局,實現個人期望和組織干預的良性循環。
“期望理論”模式培訓體系的主導思想是:以需求為導向、以學員為中心、以技能為本位,圍繞著“管理思維的前瞻性、管理過程的基礎性,以及管理成果的實效性”三方面,從管理類、專業技術類、技能類全方位開展培訓工作,從個人需求和組織干預兩個方面,實現二維的激勵作用。
三、“期望理論”模式員工培訓的路徑與實踐
(一)個人發展趨勢與組織激勵
企業發展伴隨著不斷的改革創新,員工換崗轉崗的比率逐年加大,強化了企業員工個人的就業緊迫感覺和競爭上崗意識。因此,員工普遍增強了希望通過培訓提高和擴展自己的工作技能的欲望。另一方面,公司希望通過培訓,培養“一專多能”、“多崗通用”的人才,人力資源部倡導跨崗位、跨業務參與培訓,塑造多面手。
(二)個人潛力挖掘與組織干預
神宇公司的人才管理模式是 “內挖潛,外引賢”,其中的內挖潛主要是指以企業培訓為載體,實現內生性人才的培養與開發,企業通過培訓促進人力資本的增值,這與企業構建學習型組織是相互促進的。
(三)個人成就展示與組織保障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員工在企業里追求個人成長與進步需要得到組織的肯定與保障。神宇公司制定下發了培訓管理制度、績效管理制度、薪酬福利制度、人才管理制度、晉升晉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形成了系統的、閉合的管理體系,從制度上實現了組織保障。
四、“期望理論”模式員工培訓的成果與影響
(一)架構培訓體系,為企業培訓工作搭設好平臺
神宇公司推行培訓體系平臺建設,從培訓管理體系,培訓課程體系,培訓實施體系三個方面全面系統的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員工培訓開發體系。在制度、課件、師資等領域向縱深開展,從制度上確保培訓的制度化、標準化,從體制上確保培訓的高質量、高績效,從確保培訓的常態性、實用性。
(二)強化培訓效果,為企業的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首先,培訓可以提高和改善員工績效。 通過培訓,員工個人擁有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就能夠承擔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責任,經過培訓的員工往往可以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糾正錯誤或不良的工作方法,其直接效果必然是促進工作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各種損耗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其次,培訓有助于提高和增進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良好的企業培訓課程,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主人翁責任感,減少員工流動的可能性。員工只有真正對企業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意識后,其能力和潛能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發揮。
(三)助力個人成長,為員工的成長成才搭建橋梁
首先,培訓能夠滿足員工對知識渴求的欲望,增強就業能力,其次,培訓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提高其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對工作目標有更好的理解。再次,培訓作為一種激勵的手段,他們把參加培訓、外出學習、脫產深造、課程進修等當作是企業對自己的一種獎勵,使員工感到一種認可。
總之,企業應在員工個人努力期望的過程中,施以影響和干預,通過開展培訓活動、培訓體系周邊制度保障等,最大限度的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達到個人期望與組織激勵的吻合,實現良性循環,合作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