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榮丹

【摘要】目的 分析傳統針灸治療中風偏癱的治療有效性。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風偏癱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治療方式的差異,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治療方案,實驗組患者在接受與對照組患者相同的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傳統中醫針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中風偏癱患者的治療實踐中,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傳統針灸治療,能夠促進療效的提高,表現出了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中風偏癱;針灸;有效率;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4..02
本院臨床人員以中西醫結合為基本原則,將傳統針灸治療應用于中風偏癱患者的治療實踐中,療效十分可靠,實施方法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風偏癱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所選取的患者都嚴格遵照中風偏癱診斷標準進行核查。為了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可靠,使用隨機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實驗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52~72歲,平均年齡(60.32±4.67)歲。病程3~12天,平均病程(6.25±1.74)天。對照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53~72歲,平均年齡(60.45±4.54)歲。病程3~12天,平均病程(6.63±1.36)天。兩組患者在例數、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治療方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患者營養腦神經、降血壓、降血糖等對癥治療,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給予營養神經細胞,恢復腦組織[1]。例如,可以使用胞二磷膽堿、腦活素等藥物進行治療,用于改善患者的腦功能。如果在常規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存在顱內壓明顯升高的癥狀,應該及時給予患者脫水處理[2]。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患者,也應該進行對癥處理,緩解病情,提高整體療效。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傳統中醫針灸治療,針灸治療的具體方法如下所示: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取不同的穴位,給予患者針灸治療。具體的施針方法如下:(1)面色蒼白、頭暈眼花、有顯著腎虧之證的患者,針灸治療應該以滋肝補腎為基本原則;以肝俞、腎俞、太溪、三陰穴位為主穴,以血海、陽陵泉、陰陵泉、梁丘為配穴[3];(2)頭痛、惡心嘔吐、懼冷盜汗、有陽虛寒凝之證的患者,針灸治療以溫陽散寒為治療原則,取患者的命門、大椎為主穴,取患者的手三里、手五里、尺澤、曲池為配穴[4];(3)對于大便無力,便后疲乏、苔白、脈弱之象,有明顯肺脾氣虛之證的患者,針灸治療遵循補肺健脾的原則,以患者的肺俞、脾俞、足三里為主穴,丘墟、解溪、昆侖為配穴[5]。針灸治療中,主穴采用補法,配穴采用平補平瀉法。每次留針20 min,1次/d,連續治療1個月。
1.3 評價指標
傳統針灸治療患者的效果分為有效、顯效和無效三種。有效:治療后,能夠實現生活自理,患肢功能完全恢復;顯效:治療后,患肢力量有明顯提高,能夠完成部分行為;無效:治療后,患肢力量無明顯提高,生活不能自理[6]。臨床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對照研究中,所使用的統計學分析軟件為SPSS 19.0,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所有數據都使用這一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不同的治療方案干預下,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存在明顯差異。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中風是一種臨床常見病,老年患者多發,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近些年來,受到飲食結構調整、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中風的發病率長期居高不下[7],給老年人口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中風發作后,容易形成多種并發癥,偏癱是最主要的并發癥之一,這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也增加了家庭壓力和社會負擔。如何提高中風偏癱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應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
傳統中醫針灸以患者的臨床癥狀為基礎,通過合理判斷患者的證型,對于不同證型的患者,給予不同的針灸治療方案。一般而言,中風偏癱患者的可以分為陽虛寒凝證、腎虧證、肺脾氣虛證等[8],有關人員在實際診療中,應該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加以辨證分型,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臨床診療中發現,中醫針灸作為治療中風偏癱的一種有效手段,其療效已經得到證實[9];傳統中醫針灸能夠有效減輕中風偏癱患者缺血、缺氧等臨床癥狀,增加腦灌注,促進偏癱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減輕患者的遲緩、痙攣等現象[10]。
綜上所述,給予中風偏癱患者傳統針灸治療,能夠促進療效的提高,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立鵬.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腦血管病偏癱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5413.
[2] 楊亞琴.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側足內翻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02:18.
[3] 王世新.針灸聯合康復運動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分析[J].藥物與人,2014,07:7.
[4] 彭輝躍,陳燕怡.針灸與推拿聯合治療中風后早期肩手綜合征臨床療效[J].藥物與人,2014,05:13-14.
[5] 劉正仲,劉政作,施德國.針灸、推拿和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下肢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藥物與人,2014,08:231-232.
[6] 羊青松.氣虛血瘀型中風病應用溫針灸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養生,2015,18:68.
[7] 萬曼莉.中醫綜合康復療法結合康復訓練對中風偏癱痙攣狀態的臨床療效[J].現代養生,2015,24:204-205.
[8] 魏 威.中風偏癱康復不存在禁區——解放軍455醫院詹軍醫生訪談錄[J].科學生活,2009,01:4-7.
[9] 李 衍.中醫治療腦中風“鬼斧神針”顯奇功——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教授[J].家庭醫藥,2006,01:14-15.
[10] 成 嬌,余生源,浦 創,韓俊松,李自強,趙 洪.針刀聯合針刺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的療效觀察[J].健康之路,2015,12:3-4.
本文編輯:徐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