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寶雞文理學院附屬小學,陜西 寶雞 721013)
簡析小學一年級開展足球教學的好處及實踐經驗
李 平
(寶雞文理學院附屬小學,陜西 寶雞 721013)
眾所周知,體育運動能增強人的身體健康。足球運動因場地大、參與人數多、活動強度高、體能消耗大、對抗激烈精彩等特點,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足球運動是一項個人技術與團隊合作相結合的集體項目,受到各年齡階段學生的熱愛。但由于家長與學校在對待小學生參加足球運動的利弊問題上仍存在爭議,使得小學的足球教學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得出,小學足球教學不僅有益于兒童身體健康,也有益于足球人才的早期培養。
1.1 足球教學有益于小學生身體健康的全面發展
對小學生來說,參加足球運動不僅能鍛煉長跑耐力,還能鍛煉快速啟動反應能力以及短跑速度。通過鍛煉,小學生可增加飲食量、加快身體新陳代謝、增強身體抵抗力和大腦反應靈活性、促進身體強健和協調;通過鍛煉,也能有效促進小學生骨骼的生長發育,能使骨密度增大、骨骼直徑增粗、骨重量增加。據科學測定,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兒童肌肉重量能達到體重的45%~50%,比一般兒童的肌肉重量高出5%~10%。從7~10歲兒童身高年增長方面來看,經常參加鍛煉的兒童年增長速度比一般兒童高出0.6cm~1.1cm。作為一項集體項目,足球運動能培養小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組織紀律性,促使小學生養成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的性格,對于新鮮事物也能適應和進取。堅持參加足球學習與訓練,對小學生來講是一種對意志品質的磨煉,因為學習足球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學好的,需要加倍的努力和付出。小學生參加足球運動有益于智力發展,可以說,足球教學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1.2 小學足球教學可為發現和選拔足球人才打下基礎
我國雖是一個人口大國,但不是一個足球發展強國,在足球發展水平和足球人才儲備方面落后其他國家很多,因此,振興中國足球就應從娃娃抓起,發展少年兒童足球運動,把校園足球作為發現和選拔后備人才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縱觀國內外足壇,幾乎所有的優秀足球運動員都是從小喜愛足球、從小學習和接受足球訓練的,這為自己的足球技能打下了良好的運動基礎。因此,足球訓練必須從小學生開始,長抓不懈,才能有所收獲。少年兒童認識和接受事物的能力極強,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正處于識記事物的初始階段,通過足球教學的引導,不僅能夠培養其觀察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形成積極進取的精神品質。所以,在小學一年級的體育課上開展足球教學是十分有意義的。
2.1 培養學生對足球的興趣是小學足球教學的前提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在小學一年級開展足球教學對體育教師來說,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要充分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體育教師要做到寓教于樂,用足球小游戲來培養和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和友誼。在游戲的選擇上既要有個人的,又要有小團體配合的。例如,帶球跑、兩人傳球、帶球穿過小樹林接力跑等,這些輕松愉快的游戲教學能讓小學生很快愛上足球,覺得足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增進友誼。
2.2 科學的指導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是小學足球教學的重點
(1)通過科學的設計來激發和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及時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可制定不同的學習訓練評價目標,如設置不同遠度的射門練習,教師可從5m或7m的距離開始讓小學生練習,逐漸拉遠,只要小學生能夠5進3,就可進入下一遠度的練習。可在練習中給予進球滿數的同學以物質獎勵,這樣會讓孩子更努力地去進行體育鍛煉,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2)注意足球基本技術的教與學,讓小學生知道足球運動是需要技術來支撐的。良好的足球技術是經過復雜系統的學習之后才能獲得的。體育教師一定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遵循科學的教學方法,將足球入門的基本技術教給小學生。例如,在以腳弓踢球技巧授課中,任課教師首先要對該技巧進行標準性動作示范,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播放專業運動員的教學視頻演示;其次,結合學生的模仿和接受能力設定一個既定的目標,即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腳弓與球怎樣接觸才能踢得更好,以及發力時如何與另一只腳協調配合,爭取在一節課結束之前讓學生兩只腳都會踢球。設置既定目標,可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學生踢球技術也會進一步提升。
(3)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運球意識,掌握基本的運球要領,提高運球技能。必須要讓學生明白運球是最基本的足球技能,在足球比賽中運球是對足球進行控制和創造射門機會的基本手段。在學習傳球技巧時,體育教師先講解示范,然后在練習活動中找出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再進行二次示范,通過個別榜樣,可刺激小學生的表現欲望,并在班級中形成競爭和趕超意識,以提高學習和訓練效果。通過運球障礙練習游戲可提升小學生的運球水平。例如,“小樹林”游戲是通過給學生設置一些障礙物來提高學生技能的,如果學生碰到障礙物,就要扣除相應的分數,這可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將枯燥的足球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進一步優化課堂學習。
(4)注重身體協調性訓練,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運動素質。身體協調性是足球運動技能的基本素質之一。良好的身體協調性主要體現在小學生能夠更好地處理和掌握人與球的關系,能與隊友進行默契的傳、帶球。如果學生的控球能力能夠提高,就能夠自如的將球控制在腳下,有效減小運球過程中與他人相撞或丟球情況發生的概率。當然,身體協調性的練習和提升,是一個長時間、反復訓練的過程。協調性的訓練通常采用以下2種方法∶①肩繞環動作練習,以肩關節為軸,做順時鐘(前—下—后—上)或逆時鐘(前—上—后—下)的圓周擺動,周而復始。該動作練習主要是對小學生肩部肌肉的斜方肌、肱二頭肌、及上胸肌這幾塊肌肉進行鍛煉。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過程中,其動作幅度盡可能地要慢和穩,否則很容易出現肌肉拉傷的現象。②腿部動作練習,可分為3種,一是吸腿跳動作練習,左腿屈膝收至胸前,右腿原地跳,落地要緩沖,同時手臂要做前后交替擺動動作。二是收腿跳練習,雙腳并攏,向上揮動手臂,并帶動身體向上跳。需要注意的是,落地過程中要有緩沖,這樣可以避免腳腕發生損傷。三是前后跳動作練習,同樣并攏雙腳,向上揮動手臂,并帶動身體向上跳。需要注意的是,身體要向后或向前移動。
2.3 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小學足球教學的關鍵
小學一年級的足球教學是校園足球運動的開端,堅持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以及直觀教學的方法非常重要。在小學一年級的足球教學中體育教師必須遵循一年級學生體能等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足球的學習內容,保證小學生處于一個適度的運動范圍內,嚴禁盲目安排超出小學生訓練強度的教學內容,這會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運動量的安排也要循序漸進,只有適度的量的積累,才能使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能得到穩步提升。學生正處于一個心智和身體發展尚未成熟的年齡階段,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較為直觀的事物上。為此,在足球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遵循直觀的教學思想,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小學生進行足球技能的學習,從而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學生的足球運動知識與技能得到提升。
[ 1 ]吳柳.素質教育理論與基礎教育改革[ 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 2 ]王光明.國外關于教學效率的思想(中):西方近代教育關于教學效率的思想[ 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5).
G843
A
1674-151X(2016)11-029-02
2016-08-29
李平(1971~),小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