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彥迪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天津 300380)
?
高校運動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團隊積分”評價的可行性分析
孟彥迪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天津 300380)
運動教育模式就是根據體育運動項目“競技”的特點,在教學中以運動比賽為主線,在分組比賽中以分組學習與比賽、角色擔當與互換為特點所進行的大單元體育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擔當比賽所需的任務角色管理團隊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素養,激發學生運動參與的熱情。在運動教育教學模式中,體育學習評價的目的、內容、主體發生了變化,原來單一的評價方法也應適應教學實踐的需求,向多樣化評價方法轉變,重視綜合素質的考核與評價,重點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自身的能力與發展。在高校進行體育運動教育模式的過程中,評價要采用多元的、開放的形式,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的前提下,給不同學生制訂不同的發展目標,在評價中,除了采用量化評價測量、測驗和技能評定的方法外,還應該在質性的評價方法上下功夫,使多元化的評價在實踐中得到落實,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依據這一理論和從網絡游戲團隊積分得到的啟示,提出運動教育模式下學生分組比賽進行“團隊積分”的教學評價方法,并在前期有效進行了“團隊積分”教學評價的可行性操作。
2.1運動教育教學模式“團隊積分”評價具有更好的真實性
運動教育模式下學生分組比賽進行“團隊積分”的教學評價,其核心是模擬“市場競爭”,再現“真實”情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團隊的管理工作,適當增加競爭性體育學習內容,布置競爭性體育學習練習內容,以及團隊比賽中的角色任務,為自己的團隊提供足夠的經營“項目”,使之在體育學習中展開合作式“經營”競賽,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在運動教育模式教學中,教師應該公平、公正地記錄每個“團隊”的業績,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隨時公布成績,通過語言激勵領先者,鼓勵后進者,并要求落后者要在課余時間開展與學習有關的活動,來彌補成績的差異,如增加體育與健康學習資料收集、撰寫體育小評論、組織開展體育運動技能的學習研討、體育技戰術的交流討論和小型體育比賽來對技術動作進行理解等。在運動教育模式教學中,對學生成績的考核要落實到每一個學生,團隊成績的考核主體是任課教師、班級和學生個人。在運動教育模式教學中,學生團隊的運作應該時常營造“經營”情景,讓學生體驗模擬情景,品味團隊合作效應,經歷競爭對抗壓力,從實踐中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促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2.2運動教育教學模式“團隊積分”評價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整體性
運動教育教學模式是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整合,利用“團隊”,在教學中將“比賽教學法”“課堂討論法”“啟發教學法”等整合起來,并創新出“對抗競爭法”“團隊合作法”“自我評價法”“情景模擬法”“共同愿望法”等新的教學方法。運動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體育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在提高能力,提高學問,熱愛運動。運動教育模式并不是將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機械拼湊,而是將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整合,使高校體育教學更加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適用性,來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素養,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激情。在運動教育模式下學生分組比賽進行“團隊積分”的教學評價中,對教學的評價進行重構,不但對學生個人的學習進行評價,而且對學生團隊進行評價,將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個體與團隊成員的積極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通過引入“團隊積分”的教學評價,抓住體育運動“競技”的特點,將競爭機制引入教學中,刺激學習過程中的團隊不斷采取學習創新策略,激發學生團隊內在的學習動力,利用團隊對學生的個體學習行為進行監督,營造“團隊學習、團隊合作、競爭對抗、共同提高”的情境體驗,提升團隊的核心競爭力,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3運動教育教學模式“團隊積分”評價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育學習效果
在高校運動教育模式中,根據課程內容和班級的學習特點,在體育教學中依據競技項目中“競技”特點,通過學生分組的比賽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素養。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進行學生角色任務的完成、學生角色的互換、團隊研討、情景模擬、競爭游戲,激發學生團隊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對抗與競爭意識,始終將教學創新貫穿于運動教育模式中,并通過運動教育模式下學生分組比賽進行“團隊積分”的教學評價,活躍教學的氣氛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2.4運動教育教學模式“團隊積分”評價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運動教育模式根據學生不同的個體差異,在比賽中角色的選擇上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己管理球隊的一切活動,除了運動實踐和理論上的內容之外,還要擔當比賽所需的任務角色。創新程度比較大,如學生的根據自己的能力,對教練、管理者、隊長、裁判、體能教練等進行選擇。通過團隊積分教學評價法讓學生加深自我了解,正確估計自己的學習現狀,便于學生調整學習步調和克服學習上的缺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樂觀的態度和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精神。教師的評價應善于發現每個學生學習過程的閃光點,并對其閃光點進行增力評價,把學生從枯燥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感到運動的樂趣,團隊的樂趣和創造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總體來說,構建這種體育學習評價的指標,符合學校體育發展的思路、方向和指導思想,在教學實踐上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將對學校體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2.5運動教育教學模式“團隊積分”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
傳統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是自己的事,和別的同學無關,學生體育學習的參與度、興趣、成績等都是獨立的行為,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有重要作用,但是對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相互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就比較缺乏。導致學生的行為、心理和綜合能力不適合社會競爭的需要。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就應該借助運動教育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運動教育模式下學生分組比賽進行“團隊積分”的教學評價就是基于這一理念而提出來的。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在體育課堂教學這一有限時間里,建立起“學習型組織”,有效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不但為學生帶來了友誼,還在學習中學會了團隊成員的工作,在學習中分享了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學會了體育比賽的公平公正,以及對運動比賽勝負的對待,在比賽中熟練運用技術和戰術,理解體育比賽。
2.6運動教育教學模式“團隊積分”評價能有效改善學生社會適應等心理品質
運動教育模式下的團隊學習中,誰也不愿意給自己的團隊丟臉,學生間必須相互理解、相互接受、充分發揮個體的潛在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支持團隊的目標、任務,將不同個體的意志得到統一,為獲取團隊的利益而努力。在團隊中,不同個體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建立友好的關系,學生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既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運動教育模式下的團隊學習中學生之間的交流多了,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以自己組合為主的團隊合作活動形式,比固定的行政指定小組活動形式更富有情感,可以提高興趣、興奮激情,競爭意識對體育活動起著導向、維持、促進和創新作用。交往的每個人既是客體又是主體,每個人都在交往過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觀意識并做出自己的貢獻。這種具有一定自由空間的合作團體,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華、發掘潛力的天地。在團隊活動中,需要組織調配、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等,因此,既促進了個性發展,還激發了團體協作精神,使學生產生了不僅為個人榮譽,更重要的是為集體榮譽而戰的感受。它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尊重他人、發現他人優點的美德,
樹立正確的集體觀和良好的現代競爭意識。正是這些優勢有效地改善了學生個性心理品質,極大地豐富了體育教學。
運動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在教學前對教學活動精心策劃、認真準備,才能在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參與度,才能在比賽中為學生提供運動體驗,善于運用體育知識與技能參與運動并學會欣賞運動,通過體育教學讓學生有能力、有學問,并熱衷體育運動。運動教育教學模式“團隊積分”評價是一種教學評價的嘗試,是可行的、有效的,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的改進、規范、提升,使“團隊積分”的評價更加科學化、適用化和可行化,發揮好教學評價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付英偉.“課積分”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考核中可行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
[3]俞國方,婁美珍.“團隊積分”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評論,2006(1).
[4]武俊清.團隊積分教學評價法在高中體育選項教學中可行性操作[J].體育教學,2007(4).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7-071-03
收稿日期:2016-06-14
基金項目:天津市2013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編號:TJTY13-017)。
作者簡介:孟彥迪(1983~),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動教育模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