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軍(南通市通州區通海中學,江蘇 南通 226311)
對足球課練習密度的思考與認識
邱 軍
(南通市通州區通海中學,江蘇 南通 226311)
1.1足球課的特性對練習密度的影響
足球運動相對于其他體育項目來說,具有其獨特性,足球課的練習密度受到多方面制約。
1.1.1范圍廣 足球課教學學生的活動范圍廣,一般需要的場地比較大,教師在講解與示范、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集合的時間比較長,造成練習密度下降。
1.1.2易傷性 足球運動是項技術多姿多彩,戰術變幻莫測,具有對抗、干擾、限制的一些動作,容易出現一些傷害事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敢讓學生充分參與足球運動,限制學生練習的強度與密度。
1.1.3不可控性 足球課教學中,不管學生有沒有足球基本技術,任何一名學生只要想踢都可以踢上一腳,是體育項目中容易開展的體育運動,這種不可控性往往影響著學生的練習密度。
1.2足球課不同教學階段對練習密度的影響
在足球教學中,一般來說新授足球課教師在講解示范、糾正錯誤方面所花的時間要多一些,學生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理解、消化、練習所學習的新技術動作,相對而言學生的練習密度就會小一些。足球復習課由于學生對所學內容已基本掌握,只要在技術動作完善和熟練程度上下功夫,在組織方法中還可以穿插一些球性練習,在技能練習的過程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學生練習的密度。
2.1保證每位學生充分活動是練習密度的重要保證
一堂足球課要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不只是靠教師的設計達成的,這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練習 、相互配合來實現。因此,在足球課教學過程中如何把學生吸引到足球運動中,如何真正地讓學生動起來,是教師設計足球課練習密度的設計思路。練習密度的大小,與教學技術動作的難易程度、教學分組、教學組織有關。金欽昌老師編寫的《學校體育學》中提出,一堂體育課學生實際從事體育練習比較合理的密度是30%~40%;深圳市教學科學研究院劉晉老師在“對大密度大強度體育的探索與實踐”一文中提出,體育課的練習密度要達到70%~75%才不浪費學生有限的體育課練習時間;江蘇省體育教研員孟文硯老師說過,一堂體育課的密度能達到30%、40%和50%,分別對應的就是及格、良好和優秀。上述練習密度的設想給足球教學練習密度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參考。
在足球課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起來,必須要有滿足運動的場地和足夠的足球器材。在當前的條件下,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往往1塊標準的田徑場上至少有10個左右的班級同時上課,條件再艱苦一點的學校甚至沒有適合足球課教學的場地和足球器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普遍采用集體練習的方法來提高課的練習密度,但這往往造成學生不能充分活動,這種集體練習適合用在足球課的球性練習上,如撥球、踩球等。但運球、射門、教學比賽必須有足夠大的場地和器材來調動學生充分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足球課練習密度時要利用現有場地器材,做好合適的教學分組、教學組織,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地活動是關鍵。
2.2教師要深入理解足球課的內涵,提高對練習密度的認識
在足球教學中我們最常見的現象是足球門沒有網,學生練習時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撿球;人數多、足球少、技術練習時等待的時間過長;講解、示范時集合隊伍慢等。這些現象往往造成足球課練習密度變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體育教師對足球課程的把握和理解不到位,要求體育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
足球課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技術動作的學習與練習,技術動作只有經過大量的、重復的有效練習,才能逐漸掌握技術動作要領,最終達到動作的自動化。課堂教學中要提高足球技術動作的實效性關鍵在于提高足球技術動作的練習密度。
3.1研究技術動作、優化課程設計
上課前教師要對教學內容中的技術動作全面理解其要領、重點、難點以及對教學組織及練習密度的預設做到心中有數。如課堂練習足球運球繞桿射門時,學生在剛接觸這一完整動作時,教師可以預計練習密度在30%左右,讓學生有機會利用一定時間來相互觀察,并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來改正、提高自己的動作質量。教師要強調過桿的節奏、角度和射門的方向。同樣的這個技術動作,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動作方法后,課堂教學預設練習密度應該控制在50%左右。在組織方法上,教師可要求前一個學生練習到第二根桿的位置時,下一個學生迅速跟上,并要求學生在等待的時間中做撥球和踩球的練習,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練習密度就明顯增加了。
3.2提煉語言、精講多練
足球課教學對于技術動作的講解,教師只有精講學生才有時間多練。教師在課前應充分準備,對技術動作的要領、重難點進行語言提煉,盡量通過順口溜、口訣和單字來表示各個動作要領。如腳背正面運球練習中,教師要強調重心降低、腳尖朝下、人要跑動、球要滾動等要領,這就非常形象地體現了動作重點,學生更容易理解。
3.3分層教學、區別對待
在足球課教學中,男女生的足球水平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同樣的練習內容,男生完成得快、失誤少,男生力量大、對抗強度大。所以在日常足球課教學中要注意男、女生的分組情況,盡量考慮到男女生的生理差異和個體差異。可為男生和身體素質好的女生設置更遠的練習距離、更大的練習強度、更快的速度要求,使得課堂教學合理、高效。
3.4合理利用場地器材
再好的足球課程教學設計、再周到的教學組織、精煉的語言藝術,如果沒有合理的場地、器材條件,這一切都是空話。足球進校園以來,在開展足球活動的過程中,很多學校都存在著人數多、場地小、足球器材少的問題。因此在上課內容上,同組的教師要相互協調、統籌安排,錯開上足球課的時間,并根據足球教學內容合理利用場地、器材,以便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在球性練習過程中盡量做到人手1球,使學生練習的時間和次數相對有保證。在主教材教學中,在場地器材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做到小組化,可以4 人1組或2人1組進行練習。如腳內側運球,可以相互繞“8”字練習,也可以繞圓的圖形。合理利用場地器材在足球課教學中不僅能使教學內容順利開展,教學密度也會隨之加大。
[1]劉晉.對大密度大強度體育課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學校體育,2015(12).
[2]于素梅.密度的困惑:教案中準確的練習密度如何預計[J].中國學校體育,2015(9).
G843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8-027-02
2016-07-10
邱軍(1975~),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