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環保局環境監測站,新疆 塔城 834700)
?
某縣集中供熱技術改造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及對策
王 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環保局環境監測站,新疆 塔城 834700)
摘要:對某縣集中供熱進行了技術改造,能有效地合理利用能源、減少消耗,優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熱源廠的供熱負荷,解決了該廠供熱范圍內新增供熱需求問題。
關鍵詞:集中供熱;技術改造;環保保護措施;對策
1工程概況
某縣城采用片區集中供熱與分散鍋爐房聯合供熱的方式,現有鍋爐房3座,(其中:片區集中供熱鍋爐房有1座)。縣城供熱范圍內現有建筑面積約130萬 m2,其中:集中供暖面積44.5萬 m2,占城區總建筑面積的32.3 %。縣城目前仍有44萬 m2建筑面積未采暖,基本為平房和較為分散、離鍋爐房較遠的樓房。供熱效率不高,已不能滿足城區范圍內日益增長的供熱需要。
工程熱源位于某縣哈同南路西側,其廠區東側為哈同南路,南側為空地,西側為縣二中學校體育場,北側300 m為縣二中教學樓。工程改擴建不新征用地,在原有廠區進行。工程為改擴建項目,在原有鍋爐廠房拆除14 MW鍋爐的基礎上,新建擴容的45.5 MW鍋爐,不新增占地。
根據建成區將要取代的供熱面積及規劃中將要新增的供熱面積,對原有鍋爐的脫硫措施進行改造,脫硫均采用雙堿法處理。除塵采用了布袋除塵,脫硫采用鈉鈣雙堿法濕式脫硫,除塵總效率為98 %,脫硫效率為70 %;同時對原有供暖鍋爐的脫硫方法進行改造,全部使用鈣鈉雙堿法進行脫硫,將原有鍋爐的除塵設備改造為布袋除塵。項目實施后與現有工程相比,供熱面積增大的同時,很大程度上消減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擴建項目的實施減輕了該項目區域的環境容量負荷,減輕了對環境空氣的污染,項目建設對環境正效應較顯著。
2環境保護措施及對策
2.1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2.1.1鍋爐煙氣
擴建工程45.5MW鍋爐煙氣采用布袋除塵器除塵,除塵效率達到96 %,再采用鈉鈣雙堿法旋流板濕式脫硫器除塵脫硫,并加裝pH值監控,其除塵效率達50 %,脫硫效率達70 %,2者結合,最終除塵效率可達98 %,脫硫效率可達70 %,并安裝在線連續自動監測儀。
為滿足和布克塞爾縣環保局對SO2總量控制的要求,環評要求改擴建工程應對原有的鍋爐脫硫設施進行改進,原有鍋爐均采用鈉鈣雙堿法進行脫硫,保證其脫硫效率達到相應要求。
2.1.2貯煤場
熱源廠儲煤采用全封閉儲煤篷,地面硬化,為混凝土結構。卸車時設噴水設備,卸車時噴水抑塵以防止煤塵飛揚。對廠區煤堆場周圍的圍墻進行加高,要求不低于5 m。
2.1.3灰渣
鍋爐的灰渣經落渣管排入除渣溝,原有鍋爐部分灰渣由原有重型框鏈除渣機輸送至新建鍋爐重型框鏈除渣機后,經除渣斜廊集中輸送到高位渣倉,要求灰渣隨出隨運。
2.1.4運輸揚塵
對運輸揚塵提出防治措施:汽車運輸揚塵主要是沿途超載拋灑及道路行駛引起的2次揚塵,因此,對物料運輸提出如下具體要求:①限制汽車超載,運輸車輛加蓋篷布,環評建議采用廂車,防止煤炭撒落;②原煤裝車運輸時,應對表面進行加濕、壓實處理;③運輸汽車行駛出煤礦前應對輪胎、車體進行清洗;④熱源廠廠區內道路要硬化,要對路面經常清掃和灑水,保持路面清潔和相對濕度。
2.2噪聲防治措施
熱源廠噪聲來源主要由鼓風機、引風機及換熱站各種機械動力設備造成的機械震動引起,包括站內的泵類及熱交換器等。運營期間夜間噪聲的監測值超標,所以應對廠房內采取降震減震、使用吸聲材料等;同時鍋爐房北側的噪聲較為嚴重,為保護周圍居民,在鍋爐房北側建高5 m的隔音墻。
擴建工程新建5座換熱站,改造11座換熱站。各換熱站距周圍分布的居民樓、辦公樓等均較近(一般在10~30 m)。具體噪聲污染控制要求如下。
(1)合理選擇換熱站水工設備,從聲源上控制噪聲級別。對于機械產噪設備,應選擇輻射噪聲小、振動小的低噪聲設備,同時也要選擇有可能采取控制對策的設備,提高安裝精度,從源頭上控制噪聲產生的級別。
(2)設置減噪隔振措施。對泵類、熱交換器等因振動輻射產生噪聲的設備需要考慮減振、隔聲和密閉措施,安裝隔振座等。
(3)加強換熱站廠房的隔聲性能。門窗應設計為雙層結構,且距離周圍居民住宅樓、辦公樓小于15 m的換熱站應增加室內吸聲措施。
(4)重視綠化。根據現場勘察,換熱站周圍用地一般無其它使用功能,可充分利用作為居住區及辦公區綠化美化用地,同時可阻滯噪聲傳播。
(5)加強個人防護。除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外,還應充分重視操作人員的勞動保護,為其發放耳塞、耳罩,并設置操作人員值班室,避免操作人員長期處于噪聲環境中,從噪聲受體保護方面減輕污染。
2.3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產廢水主要為鍋爐排污水和軟化廢水。鍋爐排污水為定期排放,水溫較高但沒有有害污染物。軟化廢水除含鹽量高以外,沒有其它污染物。軟化廢水全部用于脫硫,不外排,不足部分可用鍋爐排污水。鍋爐排污水可用于除渣、干灰加濕、煤庫降塵灑水。
生產廢水大部分經沉淀池沉淀后循環使用,只有少量的鍋爐排污水和除渣溢流水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下水管網。
2.4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1)對于運輸車輛必須采取密閉措施,以杜絕沿途的拋灑。在裝卸過程中對灰渣進行噴灑是防止飛灰的有效措施。
(2)嚴禁在大風等不利天氣條件下清運灰渣,以防止揚塵的大面積擴散。
(3)對運送灰渣的車輛應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采取密閉措施,以避免爐渣灑在路面上而破壞城市衛生市容環境。
項目在運營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還有少量的生活垃圾,按0.5 kg/(d·人)核算,總產生量為8.1 t/年。評價要求企業必須在熱源廠及各換熱站內設置相應的封閉式垃圾箱,收集后定時委托環衛部門處置。
3結論
某縣集中供熱工程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以及當地規劃,符合規模化經營及當地環保管理要求。在促進地區經濟、改善區域居民生活條件等具有一定的作用;公眾對項目持支持態度;項目建設合理、生產工藝、環保設施先進,符合清潔生產的基本要求。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嚴格落實環評規定的各項環保治理措施,加強企業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的情況下,污染物排放可以滿足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的要求,廠址符合環境可行性要求。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某縣集中供熱工程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國家環境保護局.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T2.1-93[S].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局,1993.
[3]國家環境保護局.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 2.4-2009[S].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局,2009.
[4]國家環境保護局.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HJ/T19-1997[S].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局,1997.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簡介:王龍(1976—),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污染源和生態環境監測工程工作。
中圖分類號:TU9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0-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