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財經大學 徐珮琦
淺析中國行業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對策
山東財經大學 徐珮琦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收入差距的問題日益顯現。人力資本理論和行業特征解釋了我國行業之間的巨大差異,利用基尼系數、泰爾系數,我們可得到我國行業收入差距逐年增大的結果。筆者分別測度每一個行業的基尼系數,從中可以得出行業壟斷、人力資本、行業勞動生產率等因素是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的主要影響因素的結論。最后,筆者提出通過打破行業壟斷、健全資本市場、加大教育投入、稅收調節和法律法規建設的方法,以縮小我國行業收入差距。
行業收入差距 泰爾系數 基尼系數 人力資本 行業特征
在我國行業收入差距一直存在,計劃經濟時代的平均主義分配制度使得行業之間收入差距甚微。但在改革開放以后,行業之間職工的收入差距逐步加大。改革開放之初,電力、煤氣、建筑業等為高收入行業,而這一時期金融、保險、房地產等行業的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擴大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逐步深化,我國不同行業之間收入差距越來越嚴重,并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國際上公認的“警戒線”0.4以上,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重大,為縮小行業間的收入差距,首先應該對產生行業收入差距的原因進行分析,總體可分為人力資本和行業特征。
1.1 人力資本理論
人力資本對行業收入差距有著直接的決定作用,在一般情況下,工人的人力資本越高,該行業收入越高。在一定階段和時間內,教育選擇直接影響行業工資差距,勞動力可以選擇受教育程度與質量,因此人力資本在生產中就會形成很大的差異。如果假定勞動力市場完全競爭,人力資本積累越多的行業,也即教育水平越高的行業,工人也能獲得較高的工資。Lucas的人力資本的外部性理論認為由于存在學習效應,相互結合的人力資本所產生的效應要大于其簡單的加總,擁有高人力資本的行業具有更高的平均收入。
1.2 行業特征
比較我國各個行業收入差距的數據可以發現,人力資本理論不能準確解釋對行業收入差距,因為一些人力資本不是很大的行業中的員工仍然可以獲得較多的收入。因此在我國,必定會有其他主要因素導致行業之間巨大收入差距的形成,結合我國經濟體制的特點可以發現,行業壟斷因素是另一主要原因。張原和陳建奇根據2001年我國城鎮家庭調查數據和行業中觀數據,比較了人力資本和行業特征對我國行業收人差距的貢獻,發現人力資本和行業特征均為我國行業間職工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但是通過兩階段最小二乘法和Z評分體系發現行業特征的作用更為突出。王敬勇采用1992年~2010年19個行業的相關數據,考察了壟斷、人力資本作用對行業收人差距的影響,他強調壟斷行業會扭曲資源配置,一些非市場化手段,如政府賦予的行政特權,使得即使是整體虧損的行業也會由于政府的補貼,使得工資福利不會降低,行業間的收入差距仍然存在。我國壟斷行業職工的高收入并不完全代表他們對于社會的貢獻大,反而通過壟斷控制市場價格,進而把行業內的高收入、高福利轉嫁給消費者,進而影響經濟的發展、社會的不公。
2.1 人力資本水平
本文從受教育程度的角度進行人力資本對行業收入差距實證分析,借鑒Mince的人力資本論中計算教育收益率的方法來量化人力資本水平并將公式調整為:

根據上述公式可計算出各行業受教育水平數據(見表1)。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各行業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即人力資本水平逐年提高,但是不同行業之間的人力資本水平差距較大。2006年~2013年,人力資本水平最高的行業一直為教育行業,最低的一直為農、林、牧、漁業,這說明某一行業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總體呈現穩定形勢。另一方面,由表1可知,人力資本較高的行業如教育行業、金融業、科技服務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行業人均收入水平都高于其他行業。相反,受教育水平較低的行業員工的低工資與其整體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關系。同時通過與各行業職工人均年收入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教育行業一直是人力資本最高的行業,但從業人員的人均收入水平卻不是最高的,甚至排名靠后,這說明教育行業并不是直接創造價值的,而是通過培養出有用的人才,在其他行業將人力資本物化于實物資本之上,以此提高生產力,提高收入水平。而一些人均收入較高的行業并不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本,這說明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了行業收入。
2.2 壟斷行業收入分配不合理
行政壟斷普遍存在于我國經濟領域中,如石油、成品油、廣播電視、煙草、食鹽和軍工行業等。這些行業利用行政壟斷行為以及自己的優勢地位,通過不正當的競爭或政府的國度保護來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由表1可以看出,居于最高收入水平如電力、信息傳輸、金融等行業中員工的工資收入是最低收入水平如農、林、木、漁行業、住宿餐飲業業中員工工資的約4.4倍,通過對比逐年數據可以發現,壟斷性行業職工平均工資基本是逐年穩步提高,其增長速度也越來越快。通過對2013年電力、電信、煙草等壟斷行業的收入進行統計,其職工的年平均工資達到5.2萬元,比競爭性行業的平均工資高出1.4萬元,比公益性行業的平均工資要高出2.1萬元。
我們再根據分行業的工資基尼系數就可以發現壟斷行業及政府行政、事業、公共部門對行業工資差距的影響,從2011年19個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來看,有8個行業的基尼系數小于0.4,收入差距相對合理;除了采掘業外,其他10個行業的基尼系數均超過0.4,但小于0.5,由此顯示行業收入差距較大;采掘業的基尼系數在0.5以上,收入差距懸殊。當前電力水力行業和金融保險業等行政壟斷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是形成我國行業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因素,如果這些壟斷性行業的收入繼續加速增加,那么我國的行業收入差距將會進一步擴大。
2.3 行業勞動生產率
李曉寧將行業勞動生產率、行業人力資本水平、行業壟斷率作為三個解釋變量,對壟斷行業、非壟斷行業和全部行業分別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行業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對非壟斷行業工資水平差異的影響相比之下更大。從長期來看,技術進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即我國社會的技術進步與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相關性很強。因此技術進步快、勞動生產率高的行業職工平均工資也高。

表1 各行業人力資本水平及人均資本水平
2.4 市場機制本身
我國經濟體制轉軌需要有一個過渡期,特別是我國實行漸進式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轉軌的時間可能更長。在這一個較長的過渡期中,體制缺陷就為很多非法不合理收入的獲得提供了巨大空間,拉大了行業間收入差距。其中,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對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影響很大,通過對統計年鑒數據分析可知我國勞動力市場還遠未建立起來,勞動者不能自由流動是形成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3.1 打破行業之間的壟斷壁壘,建立相對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
我國行業行政壟斷有其特殊的形成原因: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由于我國利益分配、行政壟斷干預,各類企業存在機會上的不平等,生產領域的一些壁壘、公共產品和服務由國家壟斷經營等。針對上述形成原因,經營自由化是有效解決大多數行政壟斷的途徑,大多數行政壟斷沒有可以獨立經營的經濟基礎,只要政府采取管制和經營自由化的政策措施,行業間的行政壟斷自然就會瓦解。當然,我們政府管制也有其合理性,其適用于少數行政壟斷行業,比如,對石油、成品油等行業,控制國內市場價格的穩定有助于保證原油的持續穩定供應,使國內市場油價穩定。同時政府也要合理地降低一些行業的壁壘,引入競爭機制從而打破或削弱行業壟斷。
3.2 完善資本市場,均衡資源在各行業間的配置
要縮小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就要減少行業特權和行業區別對待。李婉指出,要盡快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進一步優化各個產業的內部結構,也就是要打破長期以來我國嚴格實行的行政關系,同時進一步加強戶籍管理,允許勞動力自由選擇職業,建立統一完善的勞動力市場,可以有效清除國有壟斷性行業在使用勞動力方面的壁壘,使勞動力能夠合理自由地流動,把扭曲了的勞動力價格機制轉變過來。
3.3 重視教育投入,提高行業人力資本水平
人力資本對行業職工收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職工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個人收入也越高,因此,人力資本投入是解決我國行業收入差距問題的重要切入點。政府應對公共教育要加大財政投入,著力解決低收入行業群體教育水平低的問題,為他們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以提高職工整體素質,其中主要包括自身的競爭能力和能夠盡快掌握新技術和新知識的適應能力,由此可以提高整個行業職工的生產效率、個人收入,進而縮小行業收入差距。
3.4 制定完善的社會再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講效率,再次分配講公平”,在進行完初次分配后,需要再對個人的收入分配進行宏觀調控,通過合理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及其他社會再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控制高收入者的收入。以個人所得稅制為控制行業收入差距的重點,以其他稅為補充,多方面、多環節對個人收入予以調節。降低最高邊際稅率并減少稅收級數,拉開相鄰級數之間的級距,低收入者少交稅,高收入者多交稅,有利于社會公平的實現和收入差距的縮小。
[1] Luc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
[2] 張原,陳建奇.人力資本還是行業特征:中國行業間工資回報差異的成因分析[J].世界經濟,2008(5).
[3] 王敬勇.行業收入差距的原因:壟斷資源與人力資本孰是孰非?還是兼而有之?[J].當代經濟科學,2013(35).
[4] 李曉寧.我國勞動力工資收入差距的統計分析一對工資基尼系數的測算與分解[J].財經問題研究,2008(2).
[5] 李婉.我國收入行業差距及實證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9.
[6] Mince C N.Human Capital and Industry Wage Structure in Guatemala[R].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1995.
[7] 常盛.中國政府行業收入差距與政府調節[D].天津師范大學,2007.
[8] 任重,周云波.壟斷對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的影響到底有多大?[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4).
[9] 王培暄.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的現狀、成因與對策[J].科學·經濟·社會,2012(1).
[10] 金玉國.工資行業差異的制度詮釋[J].統計研究,2005(10).
[11] 劉悅.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4.
F124.7
A
2096-0298(2016)08(a)-074-03
徐珮琦(1995-),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大學本科,就讀于山東財經大學,主要從事經濟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