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高壽華
技術創新對浙江省制造業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分析①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高壽華
隨著知識經濟在全球的迅速崛起,技術創新已成為每個國家乃至企業發展經濟、增強實力的必由之路。在這種新的經濟環境下,浙江省制造業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技術創新能力的不足使其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本文在浙江省制造業技術創新和出口貿易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技術創新對浙江省制造業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并依據浙江省制造業技術創新所面臨的障礙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技術創新 制造業 出口競爭力
1.1 浙江省制造業出口競爭力現狀
浙江省是中國的制造業大省,加工制造業最具比較優勢。近年來,雖然浙江省制造業出口貿易整體呈現平穩發展的態勢,但是因為產業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弱,制造業出口主導產品尤其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低、核心競爭力嚴重匱乏、產業經濟效益不佳等問題逐漸凸顯,嚴重制約了產業出口競爭力的提升。由表1可知,2014年浙江省出口機電產品6911.8億元,同比增長9.6%,占全省出口總值的41.2%,機電產品成為浙江省第一大類出口商品。紡織品、服裝、玩具、塑料制品等七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則成為浙江省制造業第二大類出口商品,占全省出口總值的33.6%,同比增長7.2%。計算機與通信、生命科學、光電等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占比不高,但是出口增速較快,發展后勁持續有力。

表1 2014年浙江省制造業主要產品的出口貿易情況
1.2 浙江省制造業技術創新的現狀
根據產品創新的新穎程度高低,可以將產品依次劃分為“國際市場新”、“國內市場新”、“本企業新”和“無創新”四類。據相關調查,2012~2014年,浙江制造業雖然不斷推出新產品,但是其創新程度主要是基于“本企業新”層面,“國內市場新”和“國際市場新”的產品占比分別為22.3%和8.5%。2014年,這就是制造業“國際市場新”、“國內市場新”和“本企業新”的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8%、8.7%和16.3%,無創新的產品比重高達72.2%。調查結果表明,浙江省制造業創新成果中高科技占比不高,創新產品的經濟效益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因此,技術創新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1 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出口核心競爭力
首先,對技術創新的合理有效運用,可以提高制造業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改造了制造業中的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耦合,帶動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變,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善;其次,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規模的擴大,可以推動制造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資源一并向優勢產業集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出口產品比重的增加,可以有效優化制造業出口商品結構,同時也能改善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滿足了國際市場對浙江省制造業出口商品的需求。
2.2 降低生產成本,使產業獲得成本競爭力和價格競爭力
降低生產成本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一個有效方法。然而,想要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就必須進行技術上的改進,并生產出新穎且更實用的產品。幾十年來,隨著浙江省經濟的迅速發展,低成本和豐富資源的優勢在制造行業中已慢慢消失,浙江省面臨落入“比較優勢陷阱”。浙江省制造業必須要依靠合理的技術創新,節約生產成本,從而迎接高成本時代的到來,增強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此外,技術創新也是緩解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企業如果想要開發出性能好、低價格的新材料,創造出高效的節能設備、開發推廣綠色工藝技術,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這都離不開技術創新。
2.3 提升浙江省制造業應對貿易壁壘的能力
價格和成本的競爭成為浙江省大部分企業的一種習慣性意識,然而技術標準才是現代企業競爭的主流。當前,隨著傳統貿易壁壘的不斷降低,很多發達國家出于保護國內市場的目的,頻頻設置了包括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內的各類新型貿易壁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發展中國家產品的輸入。浙江省制造業在提高產品種類多樣化的同時,只有通過有效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才能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貿易壁壘,提高浙江省制造業應對貿易壁壘的能力。
3.1 企業技術創新意識不足
浙江省大部分中小企業依舊停留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上,以大量消耗資源為基礎,進行一些簡單的低成本加工,盡管產品技術含量低且同質化問題嚴重,但企業依然能獲得可觀的利潤,致使其沒有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動力。據統計,浙江省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滿足于獲得現實性的利潤,不愿意在自主創新方面進行投資,存在著重視引入、不重視消化吸收,重視模仿、不重視自我創新等現象,導致企業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力。
3.2 企業創新激勵機制不完善
創新人才的缺失抑制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浙江省制造業技術創新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制約浙江省出口產品創新改革的重要因素。技術創新人才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業的創新激勵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沒有建立對企業家在企業內部實施創新的激勵機制,導致企業家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創新積極性不足,不愿意承擔創新風險,缺乏通過技術創新將企業辦強、辦大的戰略目標;其次,企業對創新人才也沒有足夠的重視。相關調查顯示,超過50%的企業沒有建立鼓勵員工進行創新的相關制度,致使企業員工在工作中缺乏創新的內驅力,企業的技術創新就難以得到發展。
3.3 企業R&D經費投入不足
浙江省R&D經費投入規模是R&D經費支出與浙江省GDP的比值。雖然近年來浙江省 R&D經費投入持續增加,但是R&D經費投入規模一直處于較低的狀態。由表2可知,浙江省的傳統支柱產業在R&D投入方面更是極度欠缺。研發投入的匱乏,促使企業往往傾向于將創新的重點放在跟蹤和模仿上,原始創新的動力明顯不足,最終導致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相對較低。

表2 浙江省傳統產業R&D經費投入規模
4.1 增強企業家的創新意識
企業家技術創新意識的培養,可采用以下兩種策略。第一,行業協會要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培訓活動,提高企業家及高管對技術創新含義的理解。通過此類活動的開展,企業家及高管不但能了解技術創新成果突出的企業技術創新的實戰經歷,而且也能認識到企業發展道路上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明白企業在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大形勢下,不進行技術創新必將被淘汰,從而激發他們技術創新的內驅力。第二,政府要鼓勵企業引入具備技術創新意識以及經營管理能力的人才作為企業的領頭人,從而帶動企業技術創新意識的提升。
4.2 完善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力度
創新人才是產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在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方面,浙江省制造業企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于在創新活動上有突出貢獻的員工,可以給予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的獎勵;在創新人才培養力度方面,可以設立并充分利用創新人才基金,培養大批具備創新能力的技術人才以及經營管理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從而打好企業創新發展的堅實基礎;另外,企業要保持與各大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聯系,吸納企業真正需要的高層次的專業性強且組織能力強的技術創新領頭人。
4.3 加大企業R&D經費投入
一是要充分發揮國家、企業、金融機構的作用,擴大融資渠道,廣泛地吸引各種投資,并要為制造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 R&D 的活動提供一定的風險資金,從而加大企業R&D投入強度和投入熱情。二是政府要充分發揮其政策引導作用,并保證相應政策的合理有效實施,這樣企業的R&D活動才能得到極大的鼓勵。首先,企業自主創新的實施需要稅收優惠政策的貫徹落實,比如說行業專項基金的設置,可以為先進的R&D活動提供資金上的支持;另外,針對一些重點發展項目,稅收返還與稅率優惠政策要適當傾斜,從而提升企業開展R&D活動的積極性。
[1] 董麗麗.制造業技術創新與產業競爭力的協調性——以浙江省為例[J].經濟與管理,2013(4).
[2] 劉秀玲.中國出口企業技術創新特性與影響因素研究[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9).
[3] 于明遠.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與國際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12).
F427
A
2096-0298(2016)08(a)-112-02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互聯網+”跨界融合背景下浙江制造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16NDJC123YB)階段性研究成果。
高壽華(1984-),女,安徽安慶人,紹興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