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es
雖然體育鍛煉是糖尿病病情管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或者是很難堅持下去。已有研究表明,定期進行體育鍛煉能讓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并延緩病情的發展。不僅如此,對患者的血脂和血壓水平、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生活質量都有積極的影響。
糖友更需要“多動”?
1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胰島素敏感性描述的是胰島素抵抗的程度。胰島素敏感性越低,單位胰島素的效果越差,分解糖類的程度就越低。但有研究表明,運動對胰島素敏感性是有著顯著的提升作用的。一項受試者為久坐、具有胰島素抗性的中年人的研究發現,受試者每星期進行3~7次,每次30分鐘的散步,就能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而且這些受試者既沒有改變飲食,也沒有刻意地減重。還有一項受試者為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在一個迷你蹦床上進行一周4次20~40分鐘低強度的鍛煉后,這些受試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即有所提高。
2有利于降低血糖 運動后,骨骼肌為了補充消耗的糖原儲備而攝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同時胰島素的敏感性也有增加,這樣,血糖水平就會降低,長期運動減弱了運動引起的升糖激素分泌的增加,再加上胰島素敏感性的增加和耗能,所以長期運動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運動還能使肌肉收縮活動增強,從而增強肌肉社攝取葡萄糖的能力,并刺激肌細胞內糖的代謝,從而讓患者能夠更好地控制血糖。
3有利于改善脂類代謝 糖尿病患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運動能提高肌肉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加速脂質的分解,降低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還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從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哪些運動更適合糖友?
●走路 走路不需要任何的器材,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走路,所以是一種非常受人們歡迎的運動,同時也是醫生最常糖尿病患者去做的運動。每次30分鐘到1小時的快走,每周3次或3次以上,就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增加運動量的方法。
●太極 太極是一種緩慢而流暢的運動,能夠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佛羅里達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相比于沒有做太極的受試者,堅持做太極的受試者的血糖控制情況較好,而且精神面貌和心理健康狀況也更好。
●瑜伽 瑜伽是一種增強人體力量與平衡性的運動,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選擇,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瑜伽不僅僅能緩解壓力,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美國糖尿病協會表示,瑜伽還能改善血糖水平。
●跳舞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跳舞是一種充滿樂趣的運動方式,既能夠增加運動量,還能降低血糖,緩解壓力,減輕體重——每30分鐘即可消耗150卡路里的熱量,而減重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游泳 游泳能起到拉伸關節的作用,而且也不會對關節造成壓力,因為糖尿病患者患關節炎的風險非常高,所以游泳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游泳無疑是一種絕佳的運動方式。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專家建議每周最好游三次,每次不少于十分鐘,等慢慢熟練后,再增加鍛煉的強度。還有,下水前最好和泳池邊的救生員打好招呼,說明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以防發生危險。
糖友安全運動的保障:血糖檢測
鍛煉固然很重要,但為了保障糖尿病患者的安全,在進行體育運動前、運動期間和運動后都要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測量。這樣,患者也能夠了解自己的身體在運動后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從而幫助預防危險的血糖水平大波動的出現。
運動前 在參加運動前,首先要取得醫生的許可——尤其是對于不經常運動的人來說。和醫生討論一下有哪些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哪些時間點適合運動,以及開始運動后,正在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對血糖水平產生其他的影響。如果患者正在使用胰島素,或者是服用能夠降低血糖水平的藥物,那么在運動前30分鐘時要測量一下血糖水平。
●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5.6mmol/L的話,那么可能不太適合做運動。最好吃點含有15~3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比如水果、餅干或者是糖果等,再開始鍛煉。
●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在5.6~13.9mmol/L范圍內,那么就可以放心去鍛煉而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一范圍都是運動前血糖值的安全范圍。
●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在13.9mmol以上,那么就需要警惕了——處于這一范圍意味著在運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危險。所以在開始運動之前,首先檢查一下尿液中酮體的水平(尿酮是身體分解脂肪釋放能量后的產物),如果尿液中存在酮體,那么久意味著身體中沒有足夠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水平。如果患者在尿液中酮體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去運動,就有出現酮酸中毒的風險,而酮酸中毒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一旦發病,需要立刻進行治療。相反的,患者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降低自己的血糖水平,并作適當休息,等到尿液中不存在酮體后再進行體育活動。
運動期間 在運動期間,低血糖是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如果打算進行長時間的運動,那么每隔30分鐘就應該檢查一次血糖,對于鍛煉新手和鍛煉強度增加了的人來說更是這樣的。每半小時查一次血糖,這樣患者就能清楚自己的血糖水平是保持穩定,還是有上升或下降,從而確定繼續運動是否是安全的。如果進行的是室外運動,那么每三十分鐘測一次血糖聽起來可能有點困難。但是,在了解運動習慣改變后,血糖水平變化的規律前,最好還是堅持每30分鐘測一次血糖。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患者應立即停止運動:
●血糖水平在3.9mmol/L以下;
●出現發抖、無力甚至是意識不清的癥狀。
出現這類癥狀后,可以攝入一點含有約15~20g“快速碳水化合物”的小零食或飲料,比如:
●口服的葡萄糖片或其他葡萄糖制品(但是一定要注意包裝上標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半杯果汁或汽水(約為118ml),注意,最好飲用普通飲料而不是低糖或無糖的汽水;
●硬糖、果汁軟糖或者其他的糖果,但也要注意這些糖果中包含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補充糖分15分鐘后,再重新檢測一下血糖。如果血糖值還是偏低的話,再攝入一份碳水化合物含量為15g左右的食物或飲料,然后過15分鐘后再重新檢測一下血糖。在血糖值達到3.9mmol/L前,最好一直重復這個過程。只有血糖水平恢復到3.9mmol/L以上后,才能重新開始運動。
運動后 鍛煉后最好馬上檢測血糖水平,然后,在接下來的幾小時內,也需要多次檢查血糖水平。因為運動會消耗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的糖分,身體為了將肌肉和肝臟中的能量儲備重新加滿,就會利用血液中的糖分。鍛煉的時間越長,強度越大,血糖水平受到影響的時間也就越長。在鍛煉后的4~8小時內,血糖水平可能都會偏低。所以,即使運動后的血糖檢測顯示,患者的血糖水平是正常的,也最好服用一些“慢碳水化合物”,比如麥片或者混合堅果等,從而幫助預防血糖水平出現大幅下降的問題。
如果在鍛煉后出現了血糖偏低的情況,那么可以吃點水果、餅干和葡萄糖片等,或者是喝半杯蘇打飲料或果汁。
糖友運動小貼士
1.列出一些有趣的運動。你可能有很多種運動選擇,既可以選擇戶外運動,如散步、跑步和球類運動等,也可以選擇在健身房里運動;既可以是你以前雖然沒有做過但是一直想嘗試的,也可以是你一直都很喜歡的,運動,跳舞,瑜伽,任何能讓你心率加快的運動都可以。
2.獲得醫生的許可。在你準備開始做某種運動之前,首先要告訴醫生,醫生會根據你的身體狀況來判斷你是否適合,以及你是否需要對飲食計劃或者服藥計劃做出調整。不僅如此,在什么時間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醫生會告訴你在什么時候運動最合適。
3.慢慢來。如果從前一直沒有鍛煉習慣的話,別想著可以一口吃個胖子。可以先從每次10分鐘開始,然后再逐漸增加運動持續的時間和強度,比如每次運動三十分鐘,一周5~7次。
4.增加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也能讓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患者既可以利用健身房的運動器械進行阻力訓練,也可以自己在家做一做俯臥撐、胯部下蹲和深蹲等活動。
5.鍛煉前熱身。鍛煉前最好進行5分鐘的熱身運動,從而防止拉傷。
6.帶個計步器。斯坦福大學發表的一篇對26想研究進行了總結的綜述發現,計步器能大大增加人們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興趣,在運動時佩戴計步器的受試者的運動量,比其他受試者高了27%。所以不妨給自己定個目標,比如每天一萬步,即使沒能達到目標,也能增加運動的樂趣。
7.提升總的運動量。不要只專注于每天的三十分鐘運動時間,在平時,也要盡量多散步,增加自己總的運動量。比如說,能走路到達的地方就不要開車,走樓梯而不是乘坐電梯等。
8.照顧好自己的腳。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是非常脆弱的,而運動可能會讓足部受傷。所以,在運動時最好穿著干凈的襪子,以及透氣性佳且支撐性好的舒適的運動鞋。運動后要檢查自己的足部是否有水泡、紅腫或者是刺痛的部位。保持足部干爽,在溫度較高或者較低的天氣里,足部更容易受傷,所以最好減少戶外運動。
Tips:碳水化合物的快慢之分
有些碳水化合物在攝入后短時間內,即能提升血糖水平。天然的“快速碳水化合物”常見于乳制品和水果中。乳制品中包含乳糖和半乳糖,水果和果汁中包含的果糖,都能迅速提升血糖水平。在食物加工的過程中也會添加一些單糖或者“快速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玉米糖漿和蔗糖等,在蛋糕、餅干、糖果、軟飲料中都有這些食品添加劑的身影。
相反的,在攝入后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分解吸收,因此提升血糖水平較緩慢的碳水化合物,被稱為“慢速碳水化合物”。攝入“慢速碳水化合物”能幫助抑制饑餓感,對血糖的控制也有幫助,常見于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中,比如李子、葡萄柚、菜花、芹菜和豆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