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不管是麥芽、花椒、大料、茶、酒精、咖啡,還是鼠尾草、薄荷等等,這些流傳在中西方的回奶食物或偏方讓很多人深信不疑,但它們真的有效嗎?
那些中西方流傳中能回奶的食物或偏方 在新媽媽們關注的問題里,“回奶”食物或許是“下奶食物”之外的一大焦點。一方面,媽媽們擔心誤食了“回奶食物”影響乳汁的產生,到處收集需要“忌口”名單;另一方面,在斷奶時,蓄積的乳汁導致乳房腫脹、疼痛,甚至誘發(fā)乳腺炎,一些乳汁豐富的媽媽們認為“比下奶還痛苦”,于是,又期望那些食物幫助身體停止產奶。
在中國,廣為流傳的“回奶食物”的有麥芽、花椒、大料、茶、酒精、咖啡、韭菜、山楂、茴香、蘿卜、玉米……在國外,很流行的偏方有鼠尾草、薄荷等植物的提取物或者它們泡的水;冷敷,最流行的做法是把涼的白菜敷在乳房上;維生素B6。
真的能夠“回奶”嗎?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國外的,這些偏方往往歷史悠久、試過的人很多。任何方法只要試的人足夠多,總能碰上一些“有效”的例子。國外那些偏方真的有科學家進行過臨床研究,但結果都很令人失望——這些方法,并不比安慰劑更有效。而中國的這些偏方則沒有人去進行過研究,全靠“個人經驗”和“民間傳說”來號召粉絲。
其實,乳汁有著很強的“按需生產”的特性。分娩之后,母體就處于可以泌乳的“一切準備就緒”狀態(tài),乳頭受到刺激就是“開工”的信號——最有效的刺激是寶寶的吮吸。此后,只要乳頭持續(xù)受到刺激,這個產奶流程就會持續(xù)運轉。吃什么食物,對這個系統的運轉影響有效。
斷奶的時候,人不再對身體發(fā)出“需要產奶”的信號,但這套系統還需要一段過度時間才能停止運轉。所以要減輕斷奶后的不適,最好的辦法是循序漸進地平穩(wěn)過渡。從打算斷奶開始,逐漸減少喂奶或者泵奶的次數和時間,從而減少產奶量。到完全斷奶時,泌乳系統已經低速運轉,泌乳量低,也就不容易產生不適了。
吃或者不吃“回奶食物”,對停止產奶都沒有什么幫助。
怎樣才能消除斷奶的不適?不過,在斷奶的時候,有一些措施可以減輕這個過程的不適,比如:
1.避免刺激乳頭。不要穿太緊的胸罩,可以用乳墊來吸收滲出的奶。
2.洗澡時盡量避免直接刺激乳房。雖然洗熱水澡可以減緩不適,但熱水接觸乳房也會刺激產奶。
3.感到腫脹時不要用奶泵去吸奶,用手擠出少許,讓自己感到舒適一些就可以了。記住:泵奶和擠奶,對身體來說都是“需要泌乳”的信號。
4.喝足量的水。跟許多人的直覺相反,人體在缺水時會自動調節(jié)產奶機制,保證泌乳進行。身體缺水會增加不適的感覺。
5.如果腫脹和疼痛比較厲害,可以服用一點布洛芬或者撲熱息痛。但它們并不能幫助“回奶”,而只是減緩乳房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