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鑒于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單一,無法適應現代語篇的多模態性,本研究基于多模態理論及多模態教學思想,構建了多模態交互式閱讀教學模式,并將此模式付諸實踐,通過教學實驗發現,該閱讀教學模式有助于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提升英語閱讀水平,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關鍵詞】多模態;閱讀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05-02
閱讀是人們獲取和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人們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基礎所在。然而,在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交流、交往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書面語言不再是單一的表達手段,而是呈現出一種多樣化、多模態化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現代語篇也越來越具有多模態化特征。為了順應這一態勢,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并充分利用好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為學生創建一個多模態相互協同,共同參與構建的交互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已成必然。
一、多模態與多模態教學
“模態”是指人類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跟人、機器、物件和動物等外部環境之間的互動形式?;舆^程中只運用單個感官的被稱為“單模態”;運用了兩個感官的被稱為“雙模態”;運用三個或以上感官的叫“多模態”[1]。“多模態”也被稱為多符號,指的是人與人之間運用多種感官,通過使用語言、文字、聲音、圖像、動作、表情等多種手段和符號進行交際的現象[3]。
多模態教學研究源于20世紀90年代,快速發展于21世紀初;國內多模態外語教學研究源于國外的多元識讀教學研究[2][3],多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社會符號學為依據;朱永生[5]、張德祿[4]等學者在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引介和分析基礎上探討了多模態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但多模態在教學當中的應用研究主要是從教師的角度探討多模態話語的運用;且在如何創造性結合中國信息技術與媒體技術發展特征,實現多模態外語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的自主創新還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間。
本研究嘗試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大學英語多模態交互式教學體系,并將這種模式運用到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檢驗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詞匯習得和運用水平,多模態閱讀教學是否有助于增強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及多模態閱讀教學是否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英文語篇內涵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維的增強。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實驗項目的受試為長江大學文理學院15級的兩個班,其中會計5142班為控制班,人文5141班為實驗班,實驗前他們剛參加完第一次CET4考試,會計5142班總人數36人,已排除通過CET4的9人;人文5141班總人數34人,已排除通過CET4的10人。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對比教學的方法,針對實驗班,將以學生為主體的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貫穿課前準備、授課過程以及課后鞏固等各個教學階段,控制班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本研究自2015年1月起,進行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對英語閱讀能力的前測與后測試,進行比較分析。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前測與后測為2015年12月與2016年6月舉行的兩次英語四級考試(CET4)的閱讀部分成績。閱讀部分包括選詞填空;長篇閱讀信息匹配;仔細閱讀信息匹配。此外,本研究結束后還對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包括學生對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接受度,該模式對閱讀的效果,對師生、生生多元化互動的影響。
(四)結果分析
1.閱讀成績分析
2015年12月CET4及2016年6月CET4考試中閱讀部分各個題型得分的對比分析如下:
上表數據分析顯示在實行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之前的CET4考試當中,兩個班級在閱讀部分的得分平均值只相差3.55分,且是控制班稍微高于實驗班。經過為期一個學期的教學,兩個班的閱讀成績都有所上升,但相比之下,實驗班在閱讀部分三種題型的得分都有明顯的提升,總分平均值提升了46.15分;比控制班的后測總分平均值高出24.85分。這足以證明在其他外界客觀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相比傳統閱讀模式更能提升學生的閱讀成績。
2.問卷結果分析
(1)學生對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接受情況。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認可“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的實施,認為相對于傳統的黑板和粉筆式閱讀教學,老師通過運用視頻、音樂、圖片、動作等多模態資源使他們對語言的記憶更加深刻。
(2)學生對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提升閱讀效果的自我評估。認同或完全認同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提升了他們的閱讀速度及閱讀正確率的人數分別占實驗人數的50%及53%;但約有33%及45%的學生不認為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讓他們更加注重閱讀策略和批判性思維的運用,這與學生長期以來的思維習慣及對閱讀策略的不太了解不無關系,這也間接表明,在實施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基本閱讀策略的運用和掌握情況,同時引導學生不斷改變固化的思維習慣。
(3)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對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精神的培養情況。微信公眾平臺及微信群、QQ群等社交網絡平臺融入到閱讀教學的各個步驟和階段,使得學生可以更便捷、更直接地和老師及同學溝通交流;同時團體任務的設計和完成加深了學生之間的了解和互相幫助。公共平臺的資源分享及自我作品展示,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更愿意課外自主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加以鞏固學習。因此,超過60%學生的學生都贊成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實施過程極大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
三、結束語
多模態交互式教學模式很好地融合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科學技術,教師在此種模式的指導下把英語閱讀課堂改造成一個師生、生生多元化互動的理想平臺,使得師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實踐閱讀技能,促進了語言能力的提高。英語閱讀教學中多種模態的使用充分調動了教師學生各個感官協同參與“教”與“學”,極大提升了學生對英語語篇信息的感知、理解、處理。
在多模態交互式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是整個教學環節的引導者,既要在課堂設計和課程規劃方面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導方向,協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多模態英語閱讀語篇材料,使他們接觸到并能合理運用各種多模態資源,也要指導學生明確各個部分的聯系和建構性意義;其次在充分享用多種網絡互動平臺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網絡資源和互動溝通便捷的同時,教師需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不斷鍛煉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和跨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4):3-12.
[2]胡壯麟.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1-10.
[3]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多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4):15-20.
[4]張德祿.多模態外語教學的設計與模態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2010(3):48-53.
[5]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82-86.
作者簡介:
石從紅(1980-),女,漢族,湖北省陽新縣人,碩士,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外國語系,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