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鄭健
【摘 要】大學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制定要實現的目標和為實現目標的有效安排。大學生涯規劃能使大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全面成才,并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打下基礎。大學生通過充分認知、制定目標、明確路徑、實施調整等一系列環節做好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度過大學生涯,促進個人成長成才。
【關鍵詞】大學;大學生;大學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31-01
大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黃金期,它不僅是一個人學知識長技能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重要養成時期,應該早有規劃,這個規劃就是大學生涯規劃。所謂大學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在有效指導下,對自己大學生活主客觀條件正確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大學要實現的目標和為實現目標的有效安排,確保大學生順利、充實地度過大學時光并成功就業,為人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過程。[1]
一、做好大學生涯規劃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制定大學生涯規劃必定是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是“全人培養”的重要途徑,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習成績的要求,它應該包含思想道德素質、知識與能力、身體與心理素質等多方面,這些規劃引領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按此要求反復重塑自我、完善自我,促使大學生全面成才。
大學生涯規劃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準備,也是大學生事業生涯規劃的基礎,良好的大學生涯規劃可以延伸出來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創業。[2]
二、大學生涯規劃的實施方案
(一)認知過程。一方面是自我認知。大學生涯規劃要求客觀全面并用發展的眼光審視自我、評估自我,對自己做出正確評價,為做好大學生涯規劃奠定基礎。該環節要求大學生通過自我分析、同學交流、參加輔導和聽取建議等方式完成,也可以通過人才測評工具,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特長及適應的工作等,結合自身日常表現進行查驗和深化,得出評價的結果,完成自我認知。[3]另一方面是環境認知。包括社會環境,即政治形勢、經濟形勢、國際環境、人口結構、文化背景、法律政策、發展趨勢等;個人環境,即家庭背景、成長方式、情感約束、傳統觀念和人脈關系等;學業環境,及大學生所學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畢業需求等。環境認知最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也可以通過聽取報告會、查閱資料等方式加強學業認知。
(二)制定目標。大學生涯規劃既然是一種對于大學生活的有效安排,那必將在規劃中制定目標。大學生涯規劃的目標是人生目標的一個短期目標,但是這個目標是大學生涯規劃的關鍵,它是在充分認知基礎上明確出全面、具體的方向,它既是單一的、又是多元的。單一的終極理想即為長遠目標,靠多元的階段目標支撐。多元的階段性目標是一種短期目標,可以是每學年的,也可以是每學期的,甚至是每月的目標,它是為實現整個大學生涯規劃終極目標而分解出來按時間劃分的連續性的多元目標。大學生在不斷實現多元的階段性目標基礎上,最終也就完成了終極目標。[4]
(三)明確路徑。大學生在充分認知基礎上建立目標,這之后就要考慮搭建為實現目標的成長路徑,這種成長路徑既要結合個人目標,更要結合自身情況。大學生涯規劃的成長路徑應該包括學習方式、學習助力、監督措施等,學習方式是個人學習習慣的體現;學習助力是促進個人學業進步的各種內外驅動力;監督措施是約定個人學業在既定軌道上穩步前進的保障,是對個人大學生活的各類約束措施。
(四)實施調整。大學生涯規劃在明確目標設定路徑后,就要落實到方案實施上。在方案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個人的情況及時做出調整,根據調整方案,不斷優化大學生涯規劃。大學生按照大學生涯規劃開展大學生活,在實際過程中發現需要調整的,就要經過分析后及時調整,使得大學生涯規劃不斷適應自己。在不斷完善、不斷修復、不斷調整的大學生涯規劃實施過程中,對本人也是一個重要成長鍛煉的機會,只有不斷矯正自己的成長路徑,使自己不斷完善,促進個人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周祥龍.大學生涯規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40-44,73.
[2]陳燕麗.科學發展觀視閾下大學生涯規劃的方法論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12):69-70.
[3]崔國強.大學生涯規劃探究[J].泰山學院學報,2014,(2):137-140.
[4]胡波.大學生涯規劃設計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7):144.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周 輝(1978-),男,山東金鄉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教育;
第二作者:鄭 健(1989-),男,山東牟平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