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強
摘 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方略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討論研究,其中對于司法體制改革的論述更是極具針對性,特別強調了公正司法的重要意義,為檢察機關規范司法行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檢察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是否做到規范司法,直接影響到檢察機關的形象,影響到執法公信力。需要全體干警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最終實現讓尊崇法律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信仰,讓辦成鐵案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追求,讓提高素質和能力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自覺,讓規范司法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習慣,讓違法必究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敬畏。
關鍵詞:檢察機關;規范司法;思路
檢察機關的規范司法建設,是一個動態的建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檢察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是否做到規范司法,直接影響到檢察機關的形象,影響到執法公信力。隨著我國法治建設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群眾對司法公平正義要求的日益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關注,檢察機關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以提升檢察機關的辦案質量,提升檢察機關的整體工作水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方略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討論研究,其中對于司法體制改革的論述更是極具針對性,特別強調了公正司法的重要意義,為檢察機關規范司法行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執法規范化建設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全體干警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最終實現讓尊崇法律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信仰,讓辦成鐵案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追求,讓提高素質和能力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自覺,讓規范司法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習慣,讓違法必究成為檢察人員的執業敬畏。
一、以深化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為抓手,實現規范司法常態化
規范執法是做好法律監督的基本功。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除了自身搞好規范化執法工作以外,還要監督公安、法院。首先作為監督者我們自身必須規范,自身不規范能監督法院、公安規范執法嗎?其次我們的監督是要規范化的監督,是按照法律規定依法監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日常的辦案當中、日常的監督當中自身要規范,并且依法規范的監督法院和公安。法律監督是我們的基本功,不規范就起不到法律監督作用。
規范化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迫切需要和必由之路。我們講要提高司法機關的公信力,公信力怎么提高?我們的工作怎么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規范司法是個重點。如果我們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平常辦案工作不規范,怎么能提高公信力!盡管平時或者在人代會前要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聯絡、進行座談、進行溝通,讓他們給我們提意見,這些形式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是我們要做好基本功,做好日常工作。只要我們真正在日常工作中下了功夫,工作做到規范化,人民群眾對我們的工作一定會滿意。反過來說,即使在征求意見、座談溝通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我們的工作如果做不好也不行。所以說功夫要下到平時,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們的司法公信力,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真正擁護和滿意。
堅持好四個專項整治工作的基本原則,即始終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突出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化程序意識和程序規范,堅持按程序辦事、按程序辦案;突出與紀檢監察部門配合協作,堅決查辦和遏制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堅持執紀問責“四種形態”,抓早抓小,強化制度建設和業務管理;注重查找偵查預防系統風險點,抓住關鍵,有的放矢,不搞形式主義。
二、以規范的理念、行為和習慣迎接司法責任制改革
當前司法改革已經進入實質性攻堅階段,雖沒有全面鋪開,但相關試點和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規范司法的理念、行為和習慣上都應當有充分的準備。規范司法必須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規范司法工作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不夠、精神懈怠的問題,而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首先要轉變執法理念,為夯實執法規范化基礎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要準確把握司法改革的目標和主要內容。司法改革的目標和主要內容有四項:即以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目標,依法有序積極穩妥的推進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職業保障體系,推動省級以下司法機關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其中改革的“牛鼻子”是人員分類管理基礎上的司法責任制改革,或者叫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制。
要抓住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核心。即按照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要求,通過建立健全檢察機關辦案組織,明確檢察人員的職責權限,完善檢察權運行機制,突出檢察官在司法辦案中的主體地位,強化檢察官的司法責任,形成權責明晰、權責相當、管理有序、監督有效的司法權運行機制,這是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核心。
要關注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新機制。明確司法責任認定及追究方式。包括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責任、重大過失責任、監督管理責任,當然也包含一些可以豁免的案件瑕疵責任等等。這四個措施的采取,對規范司法行為變“要我規范”為“我要規范”能夠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自覺養成規范司法的理念、行為和良好的習慣。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新機制、新措施,同每一位檢察官的行為、責任、權力直接掛鉤,甚至利益直接掛鉤,所以,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從現在起,就要自覺強化和養成規范司法的理念、行為和習慣,因為規范司法行為理念的形成,不規范的行為矯正,規范習慣的培養都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夜之間自動生成,不規范行為是一種反復性很強的惰性行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根治,良好習慣更需要日積月累的培養,所以必須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個案件做起,從每一個具體的訴訟環節和細節做起。
三、強化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明確督察時間和方式,強化對各項工作、各個環節的督促檢查,緊緊圍繞檢察業務、辦案接待、提訊情況和出庭公訴,集中力量向執法辦案一線傾斜。健全完善督察程序流程、督察工作文書備案、重大督察事項報告等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學規范的檢務督察制度體系。同時,重點開展自偵案件回訪督察。自偵案件偵查終結后,監察科、預防科和自偵部門聯動回訪,采取發放回訪調查表、走訪發案單位等方式,了解發案單位對案件查辦、查辦結果是否滿意,辦案人員有無違反紀律等問題,形成了適時考察、持續考察、全面考察的新局面。
科技強檢是科教興國戰略對檢察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強信息化建設是科技強檢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始終把科技在檢察工作中的應用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以統一業務應用系統為契機,著力推進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檢察業務網上全流程運行,以信息化規范司法流程、落實辦案制度、強化監督管理,提升規范司法水平。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加大偵查信息化建設力度,更新擴容偵查信息數據庫,為規范執法辦案提供技術保障。
在堅持用制度管權、管案、管人的基礎上,堅持用“制度加科技”方式管理執法辦案工作,用科技手段預防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的發生。在業務管理上,以統一業務應用軟件為重點,全面推行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質量網上考核,加強對執法辦案活動的全程、統一、實時、動態監管,以執法信息化推動執法規范化。在隊伍管理上,以人員基本信息、干部選拔任用、執法業績檔案、網上教育培訓應用為重點,不斷提升隊伍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時,加強對網上辦公系統、電子政務系統、電子郵件系統的應用,促進了信息互通共享,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在加強司法規范化建設中,堅持以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為方向,提高檢察人員嚴格司法、規范履職的素質能力,推動司法規范化實現整體提升。規范司法行為就是不斷學習業務技能、更新法律知識的過程。推進司法規范化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規范,才能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做到規范,這就需要干警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本部門的業務知識、法律法規以及其他相關領域常識的不斷探索與學習。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主要是讓干警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把學習當成是一種習慣,從而提高自身素能,才能在規范執法過程中真正做到辦好案。
規范司法行為重在落實貴在執行。落實才是最好的執行,要向實踐行動要成效。該院執法規范化建設,始終強調干警的執行力,以更新執法理念、提升執法能力、提升作風建設為著力點,以切實有效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作為落腳點,堅持從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每個環節抓起,以好的作風、嚴的態度抓落實,始終保持常抓的韌勁和長抓的耐心,抓出習慣,抓出成效。同時,對于每一名干警而言,規范司法行為不是高深、抽象的理論,而是由做好執法辦案的一次次行為細節組成的,是熟練掌握、準確無誤地對統一應用系統進行操作,是嚴格審查案件、提高案件質量的辦案行為,更是對作風紀律建設的不斷改善。
參考文獻:
[1]楊建順.規范司法行為依法正確行使檢察權[J].人民檢察,2014(21).
[2]馬永勝.檢察機關要發揮在規范司法行為中的重要作用[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5(10).
[3]胡愛國.基層檢察院規范司法行為路徑[J].法制與社會,2015(29).
[4]竇勇,秦建捷.基層檢察機關控申部門規范司法行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