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 要】教學改革,很多高校由重視理論教學開始轉變為理論與實踐并重,從而去積極尋找更多的校企合作項目,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因校企合作機制不成熟,導致合作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分析一下校企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問題;方案
一、目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
校企合作可以解決高職院校在教育方面“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實現課堂教育與工作環境的無縫對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其適應以后的工作環境打下基礎。校企合作對高等院校教育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但是校企合作的近況卻很不樂觀。主要體現在一下兩方面:
(1)企業參與的熱情不高。雖然很多高等院校積極聯系企業進行合作,但是實際企業特別是知名企業參與的熱情卻不高。
(2)提供的實習崗位與學生的需求不一致。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提供的崗位多是“勞動性”崗位,而很少提供“技術性”崗位,甚至提供的有些崗位與學生的專業根本不符,這就導致了實習過程中專業技能很難得到提升。
二、校企雙方合作存在的難題
1.校企合作缺乏活力
教學管理與校企合作要求不一致。制定教學計劃時,學校未聯系企業共同制定,導致計劃制定缺乏系統性。教學管理運作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與交替的模式與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開展教學的傳統模式相矛盾。教學質量監控難,因為學生是分散企業的不同崗位進行實習,這樣就很難制定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學習成績。
2.雙方合作層次比較淺
目前雙方多是因為私人的關系而建立合作,而不是因為市場需求去建立合作共贏的關系。而合作內容上,學校僅僅是站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踐環節去安排合作,而沒有切實考慮學生的需求,企業僅僅把合作局限于為學校提供一個實習的崗位,而沒有把合作作為人才培養的長遠計劃。合作形式上,大多是聘請企業的專家來給學生做報告或者是讓學生去學校實習等。合作的核心上,大多定義在畢業階段的合作,而非培養過程的合作。
3.雙方合作合力缺乏
雙發合作是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主導,綜合利用校企這兩種資源,培養適應社會環境、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企業和學校合作的相通點是對人才的培養。但是在人才的培養上兩者又存在誤區。企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及利潤最大化,社會責任可能相對缺失,沒有從長遠發展角度看人才培養基于社會及企業的重要性;而學校這一公益性事業單位,通常注重的是學生數量,而忽略學生的質量,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與企業的實際需求聯系甚少,與行業發展趨勢脫節,從而導致培養的學生不適用企業的實際需要。因學生的能力不能滿足企業需要,企業對于校企合作的熱情就會減退。因校企雙方的利益追求不同,導致合作的合力缺乏。
三、當前雙方合作問題的解決對策
1.以政府為主導,創造雙方合作的良好環境
(1)在法律層次上,加快推進雙方合作的制度化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雙方合作的法律機制,在合作時明確雙方權責,使其雙方的合作行為在法律的制約下,促進其建立契約型合作機制,為雙方合作向深層次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與法律環境。
(2)在行政和經濟方面,金融、教育、財政等部門緊密結合,完善行政法規,在信貸、財政、稅收等方面支持校企合作,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經濟方面,可以通過財政貼息、減免稅等手段,對參與雙方合作的企業給予獎勵。
2.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雙方合作的完整體系
行業協會這一介于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中介組織,因其掌握著行業信息及其了解其運行規律,在推進校企雙方合作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行業協會開展校企合作的工作。①在宏觀方面發揮導向作用,使其在教學、實習、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發揮指導作用;②在微觀方面,引導行業協會積極促進雙方合作,參與雙方合作的標準制定;③通過行業協會與企業的溝通,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實現原來學校與單個企業聯系轉變為學習與整個行業聯系。
3.發揮校企主體作用,促進雙方合作深層次進展
(1)提升雙方認知,增強主體意識。校企雙方要提高認知,不斷完善雙方合作的機制。企業方面,要增加其社會責任感,把學校人才鏈的培養作為人力資源工作的一部分,積極與校方溝通,參與其教學計劃的制定。院校方面注重提升其市場意識,不斷創新完善其教學內容,提升教師的質量,使其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相一致,逐步提高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活力。
(2)通過創新校企雙方的合作機制促進多方互動。一建立合同管理機制。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要建立在市場經濟的契約型合作機制下,明確校企雙方的權責,規范校企雙方的行為,從而推進校企合作的規范發展。二建立共同的利益協作機制。校企雙方創新模式,研究建立利益共同體,使其合作建立在共同的利益目標上。三建立激勵機制。政府要積極鼓勵院校與企業合作,樹立雙方合作的先進典型企業,給予其多方面的獎勵,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其中。
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等部門積極引導推動,更需要校企雙方發揮其主體作用,不斷創新合作機制,研究建立在雙方共同利益體上的合作模式,從而促進雙方長遠合作,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端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科.《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2008年第9期.
[2]嬌愛玲.《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導作用》,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