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細富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有著課時緊、內容多、任務繁重的特點,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多采用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滿堂課都在灌輸和重溫知識,完全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也無法照顧到學生個人發展要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告誡我們:“希望你們要警惕,在課堂上不是總是教師講,這種做法不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實踐證明,這種傳統的滿堂灌復習模式,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缺乏交流與互動,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自主復習能力欠缺,課堂效率低。為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提高高三生物復習的實效。我們的課堂教師要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保證給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復習時間,使生物課堂真正成為“學習共同體”。讓他們在教師的引領之下進行主動合作探究,逐步培養自主復習的能力。
在這種背景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有著獨特的優勢。合作學習是指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活動中,通過學習、討論和研究,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準的一種教學策略。在高三生物復習課融入合作學習模式,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互動的、多元化交流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激發潛在創造力,無論在教學效果上還是教學效率都能得到顯著的提升。筆者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探索和改變教與學的行為方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高三生物必修二《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一輪復習,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復習能力,從而實現高三生物復習的高效性。
1 ?以合作學習指導設計
1.1 ?教學設計思路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高中生物的兩個重要核心概念,本節課內容既是對前四章內容合乎邏輯的延續,又是復習下面有關育種與進化內容的重要基礎。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加深學生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注重對學生實際理解能力和圖形分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實現知識的內化。因此本節課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上側重實現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任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樣的復習課不僅僅復習了課本的舊知識,還將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融為一體,使教學目標由單純傳遞死的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終身發展。
1.2 ?學生活動設計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有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在時間有限課堂教學中,既要全面梳理知識,又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為解決這個矛盾,筆者采用任務驅動型小組合作教學理念,將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將授課班級分為A、B、C、D學習小組。教師對每個小組發布教學任務,每小組的活動內容進行輔導,提供幫助,并對學生提出的疑惑作出引導與點撥。
任務一:根據導學案的基因突變知識框架雛形,各組同學閱讀課本相應的內容進行構建和完善“基因突變”的知識網絡。A組完成基因突變的概念,B組完成基因突變的原因,C組完成基因突變的特點,D組完成基因突變的意義。
圖1 “基因突變”的知識網絡圖
對于高三生物一輪復習,最重要的任務是全面夯實基礎知識,把握核心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本知識的系統脈絡,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用概念圖的形式構建起各種知識體系。課堂教學中如果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完成“基因突變”的全部知識網絡圖(如圖1),時間上是不夠的。采取合作學習的策略,學生能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脈絡,教師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大膽提出不同的歸納方式,查漏補缺,全面梳理知識。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活動中有效地克服了知識的遺忘問題,將知識進行遷移、歸納、整合和拓展,橫向比較相關知識,縱向整理知識脈絡,并逐漸養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任務二:了解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替換、缺失或增添對其編碼蛋白質的影響有何不同。下面已經給出正常DNA分子的堿基序列,當堿基序列分別發生如下變化時,翻譯成的氨基酸序列將如何變化?各組同學利用模型分別回答以下的四個問題。(各種氨基酸所對應的部分密碼子,甘氨酸:GGC GGU GGA; 丙氨酸:GCU ?GCG; 組氨酸:CAU CAC ;纈氨酸:GUU GUC亮氨酸:UUA UUG ; 谷氨酰胺:CAA CAG)
A組①第6位堿基對C-G被堿基對T-A 所替換;B組②第6位堿基對C-G被堿基對A-T 所替換;C組③第6位堿基對C-G發生缺失;D組④第6位堿基和第7位堿基之間插入一個堿基對T-A。
筆者針對“基因突變是否改變生物性狀”這一內容難點,精心設計四種情況的問題串,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走向深入。開展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爭論、討論等方式,促使學生多角度去理解基因突變的概念,促使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互相啟發,暴露出錯誤,將產生認知的沖突。但隨著問題的解決,能達成更好理解基因突變的本質,有效地提高課堂復習課的效率。
任務三:以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為例 ,請各組同學們利用染色體變化模型組件,根據基因重組類型判斷可能產生配子的種類 ,并在下面的圖2中畫出相應的染色體組成并標注相應的基因。
由于學生前面已經復習了自由組合定律和減數分裂知識,通過讓學生利用染色體變化模型組件進行減數分裂模型的構建,請每組的學生競爭上臺展示所構建的模型,其他小組的學生再提出修改意見。最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基因重組的兩種類型模型范式,讓學生對照、比較( 圖2、圖3)。
圖2 自由組合型基因重組
圖3 交叉互換型基因重組
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教師通過預設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積極互動,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自主體驗自由組合、交叉互換過程的實質,加深多種配子如何形成的認知,把問題的方向引回本課的教學主題,通過反問、追問來引導全體學生的關注和深入思考,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融會貫通。
2 ?總結
高中生物復習課融入合作學習策略,明顯增進小組間的競爭意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氣氛熱烈,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展示自身觀念和能力的機會,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溝通與交流,大大提升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思維能力,從而形成有效的一輪復習。
基金項目:本文為寧德市2015年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科研課題《高中生物學生作業合作分析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