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準大學生徐玉玉、云南大學生段金可用生命的代價,喚起了全社會對電信詐騙問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以往大家不以為然的騷擾電話、詐騙電話背后,存在一條牽涉人數眾多、涉案金額巨大的黑色利益鏈,并吞噬了很多人的財富甚至生命。(9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
@迷失在雨季:電信詐騙的精準度和成功率不斷提高,癥結在于保護個人信息的安全防線不斷失守。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面對虎視眈眈的黑客、等待販賣牟利的信息販子,如果缺乏嚴格的保護和追責機制,公民信息就會處于“裸奔”的狀態。
@下山不易:查閱新聞時,只要點擊過某一起事件,客戶端就會記錄下你的“喜好”,自動推薦相關的新聞。大到買房買車、小到餐廳就餐、醫院就診都涉及個人信息的記錄與讀取。很多關鍵的用戶信息,恰恰是通過看上去相對正規的機構泄露出去的。
@老湯鍋拆了火:電信詐騙不能歸結于被騙者愚笨或者貪婪,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是人就可能被騙,你我都可能上當。電信詐騙之所以屢屢得逞,是因為個人信息“裸奔”泛濫,騙子能報出準確的個人信息,所以迷惑性強,稍有不慎就容易上當。
@走心:我國網絡、住宿、通信等領域的管理過于倚重實名制,而這些按照實名制要求收集起來的信息,普遍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技術和法律保護,所以至今為止,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很多人的個人信息可能都已無數次被泄露和買賣,而我們自己卻還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