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華(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
高職《電路分析》教學改革初探
趙國華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遂寧629000)
摘要:《電路分析》基礎是電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本文從高職學生現狀出發,就如何提高電路分析課程教學質量,對該門課程進行課程改革探索,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教育;電路分析;改革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中心,而人才緊缺是不爭的事實,培養制造業應用型人才主要靠高職教育。高職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職業定向性的技能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近幾年,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猛,形勢喜人,但透過繁榮表象的背后,當前高職教育實則面臨諸多困難,許多高職院校生源主要由普通高中生和對口中職生構成。生源的多元化及質量,教學難度也隨之加大,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教學質量。
而《電路分析》課程是高職院校電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全面掌握電路的基本理論知識、專業學習方法和基本技能,并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下面筆者就電路分析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談一些體會。
根據著重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高職教育觀念,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可以將電路分析和相關學科知識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忽略電路分析理論主導教學的理念,而是將以工程應用項目為載體,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例如我系電子拆裝實訓中,要求學生安裝收音機,學生在實踐中理解了收音機的工作原理,還可以融入到電路分析中“RLC 串聯諧振電路”的教學。通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有效地支撐了《電路分析》這門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同時強化了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所以《電路分析》這門課程的內容體系改革突出“以能力為本位,以夠用、必需為度,以綜合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原則。作為老師在授課前首先了解每一章節的內容與后續課程之間的聯系,對一些在后續課程中應用少、較復雜的內容可以大膽的刪除。以我院為例,分析了電路分析與后續課程之間的聯系,刪除了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二階電路的過渡過程和復頻域分析方法等深、難內容。
2.1突出教學重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針對目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應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學習的必要性,必要時可以與生活實例相結合,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二是全面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內部聯系,找出重難點、技能點,并將知識點逐步拓展、延伸,以覆蓋整個教學內容,為后續課程鋪墊,從而保證較高的教學整體效益;三是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概括和總結。
2.2教學模式的不斷探索
《電路分析》這門課程在講授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理論性強,學生學起來感覺枯燥乏味;電路圖多而抽象,教師工作量大,學生理解困難。為了緩解該課程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安排相對少等問題,可以充分將傳統教學和先進的教學條件充分結合,運用投影儀或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將《電路分析》中的概念、電路圖等教學內容展示出來,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這樣可以改變教師課堂教學的單調性,還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3.1改進實踐教學內容
《電路分析》是一門與實踐環節緊密相連的專業基礎課,為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除對理論教學進行改革之外,還須對實驗內容和實驗手段等進行改革,通過實驗和實訓,使學生真正掌握電路基本知識、實驗基本技能和安全操作常識,學會常用電工儀器儀表的使用、電路參數和元器件的測量,培養學生初步掌握一定的電氣工程技術的能力、識讀電路圖的能力和排查電路故障的能力等。
《電路分析》既是電路知識的入門,也是專業技能的入門。而以驗證性為主的實驗,已經不適應高職教育的需求。因此可以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改進為三類:一是電工基本技能訓練實驗,如元器件的識別,儀器儀表的使用,電路參數的測量,測量數據的處理等;二是保留部分傳統的驗證性實驗;三是適量增加工程應用性及設計型實驗,如電路故障的檢測與維修電路的設計與分析等。
3.2理論與實驗、虛擬仿真相結合
《電路分析》這門課程的相關驗證性實驗教學一般先從學生實驗入手,通過實驗得出數據,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由學生總結得出定理、定律或結論,再應用于實際,如果實驗從基于虛擬仿真環境和實際操作環境兩個方面展開,融實驗、理論、電子仿真于一體,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引導學生運用先進的輔助教學軟件Multisim進行仿真實驗,就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彌補實驗室元器件不足、實踐空間有限等問題,有利于拓展設計性、探索性實驗。這樣不僅克服了理論教學的枯燥乏味,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學生通過電路設計、實驗驗證,增強了學生對電路的感性認識,培養了創新思維和獨創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立林.高職《電路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新西部:下半月,2008(10):30-31.
[2]徐國鋒等.電路分析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J].科技信息,2011(25):21-22.
[3]崔紅玲等.《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探索[J]//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011(06):291-293.
[4]冉莉莉.高職“ 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教學研究與改革[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9(03): 83-86.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1.221
作者簡介:趙國華(1982-),女,工程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