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芳娟
在小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體育器材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同時也是高效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體育器材有效地將教師和學生聯系在一起,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保持體育鍛煉的激情。那么,體育器材的選擇就變得尤為重要,要求選擇那些適合小學生心理和生理承受的體育器材,并充分地發揮器材的有效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器材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器材,確保在課堂中發揮最大的作用,全方位鍛煉學生。第一,學校在選取器材的時候要全面考慮教師的課堂設計。教師的教學設計直接影響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在完成重難點的教學任務時,要全面了解各種器材的特點和使用方法,然后選擇合適的器材。第二,教師在選擇器材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因為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不一樣的,自身基礎和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對于體育器材的熟練程度也不同。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器材,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得到鍛煉,同時要發揮體育器材的最大功效。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體育器材能否發揮最大功效往往取決于教師,要求教師全面把握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基本情況,全方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小學體育的課堂中,小學生會接觸到前滾翻這個項目,在熱身運動結束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孩子們選擇合適的器材。對身手敏捷的孩子,教師可以給他們選取小號的墊子,能充分發揮學生的運動天賦;對那些還不太熟練的孩子,老師可以適當地放寬原則,選取大一些且足夠柔軟的墊子,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基礎上進行體育鍛煉。采用這種方法選取器材,能有效地發揮器材的作用,體現教學的層次化,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器材
在小學體育的教學課堂中,要根據學校的基本情況選擇合適的器材。器材的選擇要與學校的場地相契合,選擇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器材。在小學教學中體育僅僅是一門基本學科,然而,體育還具有它自身的特點,具有一定的競爭性,這樣的學科特點必將影響場地的布置和使用。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在一些小學校園中很多的器材有成人化的趨勢,這就勢必會造成器材的浪費以及學生得不到有效鍛煉的現象。例如,無論在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往往會使用同一型號的籃球架,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在小學體育課中,小學生的籃球訓練就受到器材的嚴重阻礙,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選擇器材的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更有發言權,教師應該從課堂實際和學校實際情況兩方面來考慮,向學校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該考慮學校的經濟情況,把消費控制在學校的承受之內,切忌好高騖遠,同時也不能“以次充好”,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另外,教師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分配器材,這樣才能夠使體育器材發揮最大的優勢,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要充分發掘器材的可用性,設計多種教學方案,合理開發體育器材。如在學習排球時,如果排球的數量有一定的限制,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兩三個人共用一個,這樣不僅解決了教學難題,還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在互相合作中學習、進步,相互促進,相互監督,提升學習水平。為了彌補體育器材短缺的現狀,學校也可以開展一定的選修課程,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在基本鍛煉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教育。例如,在選擇過程中,有部分孩子會去選擇對器材依賴性較小的健美操運動,還有部分孩子會去選擇乒乓球運動,一定程度上就減輕了體育課程的教學壓力,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
三、全面發揮綜合器材的作用
在充分利用必要的體育器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發現體育器材的其他利用價值,在有效利用的基礎上追求充分利用,全面挖掘體育器材的潛在價值。例如,學校為了讓孩子們學習體操運動,會配備體操墊進行教學。然而,這樣的墊子不僅僅用在體操課中,教師還可以將墊子與其他體育器材相結合,開展更多的體育訓練。當然,教師不可以忽略簡單器材的使用,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利用現有的資源,自己合作動手制作體育器材。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學校器材與學生制作的器材進行合理的組合使用,這樣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還可以降低學校的開支,將更多的資費用在大型器材的配備上,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的硬件設施。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小學體育器材的有效使用,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從三個角度出發,尋求三方的契合點,要將學校的基本情況、課堂的教學特點與學生的個性特點相結合,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小學體育的課堂教學質量。小學體育器材的有效使用,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提升自身水平,有效利用現有器材,合理開發器材的潛在功能,為學生創造鍛煉身體的機會和條件,提升學生的身體機能,為學生以后的發展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國家培養新一代的接班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