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智慧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教學目標,教學中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力求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動起來,以達到課程改革的目標。初中思想品德課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進行討論、分析、答疑、點評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來開展教學。我們思想品德教師要加強業務學習與研究,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把握好課堂這一實施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教學,將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融為一體,綜合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推動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一、創設觀察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思想品德課知識的理論性很強,有的知識點相對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在執教中缺乏一定的引導,久而久之,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就會逐漸失去興趣。為了更好地突出《意志堅強的表現》一課的教學主題,在授課時科學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適當引入視頻、音樂、案例說法、動畫等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以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效果,同時也可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思想品德課內容的生動性和實用性,使其更好地接受教材知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為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教學內容,更快融入教學情境中,教師可制作圖文并茂的視頻資料展示:朱彥夫是一個重殘軍人,他在與命運的抗爭過程中與各種困難作斗爭,創作出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很多學生哭了,此時教師同步地把問題提出來:朱彥夫同巨大的困難作斗爭,用《極限人生》書寫人生極限,靠的是什么?讓學生邊觀看、邊閱讀、邊思考,朱彥夫被譽為當代的“保爾·柯察金”,他擁有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身殘志堅、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體現了一名傷殘軍人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奮斗精神。他讓我們每一個人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運用朱彥夫“凡人善舉”的精神、事跡,對學生進行正能量的傳播教育可謂恰到好處,既充分刺激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受到生動的教育,提高了思想覺悟,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故事實例,觸動學生的情感
教育離不開生活,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更離不開生活。新課標強調:“思想品德課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特別是目前學生的生活實際。”否則,思想品德課將達不到教學的目的。教師都知道單純地講解課本內容只會使學生興趣索然甚至產生厭學心理,所以在《意志堅強的表現》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人物事跡來打動學生,以激發情感,讓學生因了解而思考。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留給后世最著名的心靈雞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失敗者的一大弱點在于放棄,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斷地重來一次。”他一生中的發明創造約有1300多種,而每種實驗都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但他卻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做下去并最終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實驗是失敗的,對于我們所說的“失敗”,他總是會問為什么并熱情地記錄自己從中學到的內容,他有3500本筆記,筆記本中記滿了這些失敗案例以及對每個案例的分析。由此可見,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怕困難與挫折,困難與挫折是每個人成長歷程中必然會經歷的,如果你能將它轉化為動力,成功就離你不遠了。愛迪生的勵志故事激勵了無數人拿出拼搏的精神,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學生通過對故事實例的深層次思考,深刻理解意志堅強的表現和不怕困難、不放棄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在無形之中將故事實例與所學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從而掌握新知識。
三、引導學生自我剖析,將德育滲透于教學之中
思想品德課在新課程理念的大背景下,其教學的反思蘊含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已經成為教學中的關鍵環節,是真正實現“教”與“學”的統一。教要促進學,并將其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宗旨,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樂學”“善學”。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勇于探索,不斷創新,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現有知識去探索、去感悟。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學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我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改革教法,注重學法,變滿堂講式教學為學生自由發展式教學,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艱辛與喜悅。同時,教師適時加以點撥,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本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發展的思想,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第一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去服務于課堂,讓快樂學習貫穿于課堂前后,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感受到無盡的樂趣,相信只要正確建立自主學習環境,自主學習教學實踐定能使教育教學更加多樣化、多元化,真正實現高效思想品德課堂。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