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梅
【摘要】快節奏的今天教學卻要慢節奏,這是指教師慢一些,讓學生先行一步。文章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例,從物理概念的建立、規律的探索、實驗探究、問題解決等四個方面展開對物理教學中“慢”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慢;思考
長期以來,向課堂要效益一直是教師們的追求。但教師們為了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常追求物理課堂快節奏。筆者認為,適當“慢”下來,讓學生從知識的“倉儲”中走出來,可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體驗知識構建、思考問題解決的過程。
一、物理概念的建立時要“慢”一步
對于物理概念的教學,一般情況下,教師們采用“告之”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如對于“平均速度”的概念,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和經歷,為了要“效益”,直接告訴學生什么是平均速度,以及計算公式。這樣的“灌輸”,會使學生昏昏欲睡,對知識感到毫無興趣。
而對于這個概念、公式的教學,教師采用“慢一步”,讓學生自主去構建,課堂氣氛會另當別論。如當學生了解了速度的概念后,教師提出問題情境:一輛汽車從A地到B地,位移為△x=90km,用時間△t=1.5h,那么△x/△t=______km/h,那么,這個數值60km/h是途中汽車的各段路途的速度嗎?如果不是,表示什么含義?從而引導學生成功發現,是從A到B的平均快慢程度。這樣,教師把概念、公式等的探究過程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思考,自主構建,讓他們從中體驗探究的快樂,體驗發現的成功和樂趣。
此外,教師對于概念的“給與”,學生記憶不夠深刻,理解起來容易偏差,表面上記住了,可是考試、練習時還是模糊不清,容易出錯。而自主構建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按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把握概念和公式,再練習鞏固,則形成自己的固有的知識,可以靈活運用,并且經久不忘。
二、物理規律的探索之時“慢”下來
物理規律的探索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物理教學的規律,一是物理學科本身對于某一個知識點而具有的規律。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規律也稍有不同。對于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概念和意義,對于情境問題:一個學生圍繞著操場跑一圈后,回到原點,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x/△t=0, 對于這個說法,如果教師采取“給與”的方式,學生只能記住這個答案,但對其并不一定能夠理解,但如果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們探討,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性,提高學習能力。這樣的探討,使學生對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清晰可見,也分析透徹,二者不容易混淆。
再者,對于物理教學中的規律,教師更應該把握和有效運用。物理教學一般沿襲教師講解基礎知識,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往往會遇到教師沒講過的知識,此時,學生面帶焦急之色,教師便迫不及待給與補充,進行拓展。這樣,表面上看無可厚非,可是,教師的教學是“保姆式”,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成長和發展。此時,教師雖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教師應停下腳步,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面對問題,面對困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得到滿足。
三、實驗探究時“慢”下來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物理教學中,教師們為了擠時間多做練習,將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被強行割舍,對于物理實驗,多是教師簡單演示,實驗前的準備教師完成,實驗過程教師操作和講解,實驗器材教師一一介紹,教師的“一條龍”服務。學生們的能力何以得到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何以得到凸顯,學生的探究、體驗等怎樣實現?
對于操作實驗,教師更不能“輕之”。如對于《長度的測量》的教學,教師提出如果要測量圓形的筒狀物,要想測量其內徑,又該使用怎樣的測量工具?引導學生回答“游標卡尺”。教師提出任務:現在讓你測量這個金屬管和小量筒的高度、內徑等,你知道怎樣測量嗎?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游標卡尺,再做一做金屬管的高度和內徑的大小的測量,之后,不能鳴鑼收兵,讓學生們親自量一量小量筒的高度和內徑……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科學的態度與方法。
四、問題解決時應“慢”一步
問題是物理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對于問題教學,不論是問題提出、思考和解決都是“快”節奏,尤其是多媒體的使用,更使物理教學的步伐加快了許多。如對于單元復習課,鼠標一點,單元章節的重點內容、知識間的聯系便一目了然,盡收眼底。可是,學生們看得暈頭轉向,聽得天昏地暗。
這樣的教學,一味追求快節奏,可是收效甚微。尤其是問題的教授,學生沒來得及找到問題的思路,就草草結束,無益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把問題解決的時間和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思考、合作討論,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運用相關的物理知識找到問題解決的根本途徑。如一個物體在A和B兩地往返運動,從A到B的平均速度是v1,由B到A的平均速度是V2,則物體往返一次,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各是多少?對于這個問題,教師應停下“講”的腳步,引導學生思考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和公式,然后運用公式,求出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追求快節奏,成為教師們難以割舍的做法,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親自參與知識構建的各個環節,教師“慢”一步,等待學生的精彩,“慢”教學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