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期,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矛盾和糾紛的種類也越來越具復雜化和多樣化,以往的司法調解和民事調解,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需要了,因此我們必須要建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這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不僅要積極改革司法制度,同時也要更加重視民間調解、行政裁決和司法調解的結合,加強他們之間的聯系和銜接。
關鍵詞 糾紛解決機制 多元化 法律 非訴訟調解
作者簡介:廉嘯天,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公證處公證員助理,研究方向:公證法。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164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矛盾和糾紛的解決,已經不能只采用單一的訴訟方式解決。非訴訟調解方式再一次進入我們的視野,但是縱觀國家在進入新世紀以來出臺的相應政策,目前的糾紛解決機制還存在許多漏洞和不合理之處,為了保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順利建設,相關機構要及時出臺有效的政策,及時解決機制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多元化、全方位糾紛解決機制的建立。
我國為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在不斷地實踐中,更多的完善糾紛解決制度,建立了人民調解、仲裁等非訴訟機制。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實際國情,仍然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我國糾紛解決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糾紛解決機制缺少法律依據
從我國的立法內容來看,明顯缺少關于糾紛解決機制的專門的法律條文,當出現矛盾或者糾紛時,往往是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由于我國的糾紛、矛盾等問題日益多樣化、復雜化,這很容易導致在解決相關的民事訴訟問題時,缺少公正性、合理性,并且也會降低法律的權威,可見單一的解決途徑已經不能適應糾紛問題的現狀。
在具體立法方面,我國的民事訴訟主要依賴《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些相關規定,這些規定雖然可以作為司法解釋,但是適用范圍較廣,具有普遍性、一般化等特征,對于較為復雜、細小的民事訴訟問題來說,是缺乏效力的。從我國的糾紛、矛盾等問題出現的情況來看,這些問題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具有時代性,而我國的相關立法也僅僅適用于普遍情況,原則性較強,細化程度低,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過低,對于具體的糾紛缺少合理的法律依據。并且民事調解和司法程序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甚至出現嚴重的脫節問題都是困擾我國糾紛解決制度發展的問題。
最為典型的就是和民商事仲裁相關的立法,自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越來越與國際接軌時,相關立法卻沒有調整腳步,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依舊是遺忘的立法,即使做了相應的調整,但是在實踐運用中缺乏有效性。
(二)對于糾紛解決的途徑過于單一
在對糾紛、矛盾等民事問題的解決上,我們往往會過多的依賴于司法機構,對于司法機構抱有很大的期望和信任,大量的案件集中于法院,給法院造成沉重的負擔,加之相應的法律條文、系統、制度并不完善,因此很容易出現民事問題通過司法途徑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并且我國的民事訴訟法的程序設計較為落后,只要一方當事人拒絕民事訴訟,那么就很難啟動調解程序,這更不利于糾紛等問題的解決。
我們對法院等司法機構給予過高的期望,并且我們往往忽視了非訴訟程序的運用。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明確提出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的銜接,促進他們之間的相互協調,努力建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但是在政策和思想導向上,依舊是重視訴訟途徑,對于非訴訟的途徑缺少重視,政策沒有落到實處,還是需要通過法律的途徑對這一程序加以規范化,促進此制度可以長久發展。
(三)相關機制存在明顯的缺陷
1.相關的制度發展不均衡。從長久的實踐來看,在解決糾紛調解問題時,為了有效節約司法資源,通過人民法院解決問題已經成為人們常用的途徑,而民間的人民調解等途徑的發展落后緩慢,與此相關人員的素質和相關的經費投入、制度建設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調解得到了長足、全面的發展。而其他例如人民調解、和行業相關的饕餮,通過行政途徑調節的方式,由于缺少經費、相關的政策扶持,發展勢頭較弱,這種不均衡的發展不利于建設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
2.機構部門的設置上存在明顯的缺陷。由于我國的糾紛、矛盾日益多元化、復雜化,相關的法律不完善,沒有明確的、細化的規定,在人員落實和機構仍然采用較為泛化的設置方式,并且缺少明確的標準設置,缺少細化的部門設置,在不同部門的交叉地帶,相關的責任很難落實,不僅會降低解決問題的效率,還不利于糾紛解決機制的合理化發展。
3.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使用范圍、機制程序和相關收費缺少明確規定。不同的調解機制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從我國法律對于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的使用范圍來看,很多糾紛問題沒能包括在內,因此不能很好的發揮相應的作用。并且程序上也存在嚴重的缺陷,對于時間期限沒有明確的規定,有的案件時間期限過長,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對于收費缺少明確、固定的規定,很容易造成亂收費的現象,很容易造成較為惡劣的影響,降低人們對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信任。
(四)對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缺少公正性和權威性的保證
我國倡導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國家。任何機制的存在,為了保證他的公正性和權威性,都需要以相關的法律效力作為支撐。雖然我們一直在努力發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但是缺少制度上、法律上的效力。我國有明確規定,人民調解和司法調解都必須遵守三個原則,即:自愿、合法和非訴訟必經階段。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缺少法律效力,對于審查案件的權利和事前審查是否符合此原則都存在問題。
二、對于糾紛解決制度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建議
(一)將民事訴訟和非訴訟途徑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1.對于民事訴訟,完善程序,結合糾紛、矛盾現狀創新程序。對于民事訴訟,首先,要完善機構設置,細化部門設置,責任落實。其次,創新、改造民事訴訟程序,完善庭前準備程序,設立不應訴判決制,完善雙方的爭論焦點,以及整理雙方的證據。采用調審分離機制,充分保證審判的合理性和權威性,充分發揮經驗和法律相結合的作用。在法院對于糾紛案件采取繁簡分流的措施,由于法院需要審理的糾紛案件很多,在對案件審理之前,在充分了解案件的基礎上,根據案件的復雜程度,事項繁簡分流措施,較為復雜的案件由法院按照嚴格、專業的程序進行審理,提高案件處理的效率。最后,促進程序的簡易化,過多、過于繁瑣的程序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案件的審理效率,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簡化程序,在保證案件審理的合理、公正基礎上,設置專門的適用于大眾問題的,較為簡單的問題的基本程序,將程序簡易落到實處。不僅能夠減少法官和司法機構人員的案件處理量,也能夠有效、及時地處理當事人的問題,兼顧公正和效率。
2.發揮民間糾紛調解機制的作用,對民間調解機制進行整合。作為解決糾紛的第一道防線,民間糾紛解決機制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民間調解缺少較高的社會化、制度化,缺少法律保障,加之民間調解人員缺少專業化的訓練,法律素質沒有達到相應水平,調解的規范程度較低,調解的效果往往不盡人意。民間調解機制缺乏保障機制,缺少經費,也會影響調解效果。
為了更好地發揮民間調解機制的作用,可采取相應的措施。首先,將司法審核制度和民間調解制度結合在一起。制定相關法律,增加民間調解的法律效力,提高民間調解的可信度。其次,根據糾紛的特點,建立相應的民間調解機制。將糾紛進行歸類,根據分類細化民間調解機構,落實責任,減少交叉地帶的出現,快速有效地解決糾紛問題。對調解人員進行培訓,提升調解人員的法律素質,并且由權威人士對他們進行聘任,提升他們的威望,使他們的能力可以得到認可。最后,對于民間調解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支持,促進民事調解和法院調解的均衡發展,促進民事調解可以真正落到實處發展。
3.發揮行政裁決機制的作用。行政裁決也是解決糾紛、矛盾的一種有效途徑,并且行政裁決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點,因此是一種常用的糾紛解決方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行政裁決似乎沒有發揮出本身應有的作用,由于行政裁決的程序過于單一化,缺乏靈活性,因此人們對于行政裁決采取消極態度。并且行政裁決的調節效果也不如法院調解具有效力,往往效果不理想。
對于行政裁決,改革完善鄉鎮司法所,建立專門的行政裁決機構是必要的。根據《民間糾紛處理方法》對純民事訴訟進行處理,對于在行政機關處理事務時出現的糾紛可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進行處理。
為了保證行政裁決的實施結果更具有權威性,首先,采取相應的司法審核制度,司法賦予行政裁決一定的法律效力。其次,對于我國現階段經常出現的民事糾紛,可以采取相關法律規定首先采用行政裁決,如果沒有經過行政裁決直接交予法院,法院可以拒絕受理,以此激勵人們重視行政裁決。最后,規范行政裁決的程序。簡化相應程序,使程序更加合理高效。相關裁決人員必須要保證公平在心間,保持中立地位,對糾紛作出公正合理的裁決。
(二)合理分工、充分發揮不同機制之間的相互協調作用
為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對于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的建立需要不同部門和機制之間的共同作用。首先我們要轉變觀念,并不是所有的糾紛事件都必須經由法院才會取得相應的效果。對于現實生活中日益增多的復雜的糾紛、矛盾。要先判斷事件類型,然后再決定采取何種解決機制。在解決案件的過程中難免會涉及到某個部門,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部門之間的聯系和協調,同時司法機構加以配合,以增加法律效力,增加信服度。對于復雜的案件,有的時候可以根據當事人的情況和案件情況。在實踐經驗和相關法律的規定基礎之上,將不同的調解機制加以結合和綜合運用,必要的時候采取相應的司法手段,更加公正、有效的化解糾紛、矛盾。
(三)完善多元糾紛調解機制的相關的法律規定
任何機制的存在都需要法律依據,這樣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才符合我國依法治國的方針。首先我國的相關機構應該加快立法,為多元化糾紛解決提供相應的法律依據,使其更具有法律效力、更具有權威性和公正性。其次,為了保證糾紛解決機制多元化的實現,應該重新定位法院的地位,應該及時解決以法院獨大的糾紛解決現象,更多的重視其他相應的調節機制的作用,并且也要充分保證多元化糾紛調節機制的獨立性。再者,完善相應的司法銜接程序,減少糾紛解決過程中程序多接的情況,將人民調解、行政裁決、司法調解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多元化糾紛解決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建立。
(四)樹立多元化糾紛解決制度的權威
首先要樹立調解人員的權威,提升他們的威望,其次促進多元化糾紛解決制度的推廣,提升群眾對其認可度,使其逐漸的深入人心。
我國的多元化糾紛解決制度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因此需要相關機構和部門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永紅、王安平.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法律思考.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2]鄭振遠.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法律思考.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5(1).
[3]王冉.完善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立法問題研究.西北民族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