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鵬
摘 要:目前在我國許多大中城市中,羽毛球運動作為一項課外體育活動已經在許多具備場館條件的小學中開展起來了。本文針對小學開展羽毛球運動所涉及的學習訓練的年齡、教練員的選擇、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訓練中所應遵循的原則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希望這些能夠對羽毛球運動在小學體育活動中的推廣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羽毛球;啟蒙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10-0044-02
羽毛球運動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人們喜愛。目前,許多具備場館條件的小學已經開展起來了羽毛球的選修課、興趣班等。對于少年兒童來說,好的啟蒙教學訓練,既能使其對羽毛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可以增強小學生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可以使他們充分享受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因此,羽毛球啟蒙階教學訓練尤為重要,不僅影響一個孩子的身心成長,也關乎我國羽毛球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下面是關于小學階段兒童羽毛球啟蒙教學與訓練的幾點思考,希望對開展羽毛球運動啟蒙訓練有所幫助。
一、小學生幾歲適宜開始練球
很多知名運動員開始學習羽毛球的時間大概都在5歲左右,他們經過了長達20年的專業訓練達到了運動技術的頂峰,創造了令人矚目的運動成績。這些專業運動員沒有從半路開始學球的,都是從小經過逐級選拔輸送,最終進入職業領域的。這似乎給我們造成了一個假象:只要從小練起,就一定打得好。但中國的競技體育金字塔告訴我們一個嚴酷的事實,那就是能夠最終站在塔尖上的人終歸是少數。那些從小就開始學球,技術并不好的人比比皆是,只不過不愿提及而已。要想盡早打好基礎,進入專業領域最好選擇在學前期5~6歲,或者學齡期6~12歲;若想有一技之長,可選擇在學齡期6~12歲和學齡中期12~15歲;若只是鍛煉身體則任何階段都可以。兒童學習羽毛球時要明確初衷,這樣既不會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也不會在學習過程中急功近利。
二、學校如何選擇教練
目前,小學的羽毛球課教師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學校自身的體育教師任課,他們絕大多數沒有羽毛球專業訓練的經歷,因個人愛好或教學需要而從事羽毛球教學。這種形式的優勢是任課教師在學校體制內便于管理,他們有教學資質且授課規范。劣勢是他們缺乏專業技術和專業訓練理論知識,訓練方法、手段單一。而且由于訓練課時費較低,教師們普遍教學積極性不高。
另外一種為外聘教練,外聘教練群體大致分成四類:一是各專業隊伍退役運動員(國、省、市),他們的運動水平較高,在羽毛球專業領域人脈資源廣,隊員向上輸送渠道多。二是體育學院(系)羽毛球專業方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他們入學前為二級運動員,運動技術水平比專業退役運動員略低,接近市體校退役水平,但教學理念新穎、手段豐富。三是高等院校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畢業生,雖然不是羽毛球專業方向,但他們代表高校參加全國大學生比賽,運動水平較高。四是體育學院(系)羽毛球專項選修生,他們入學前無羽毛球專業基礎,經過幾年專業學習與訓練,具備一定技術水平,個別人接近二級運動員水平,有一定教學能力。以上四種類型的外聘教練都存在同樣的風險,那就是他們普遍沒有教師資格證書。因此,學校在選擇外聘教練時,應該優先考慮有教師資格證書的人員。并與之簽訂比較規范的聘任合同書,以免發生意外傷害等教學事故時引發糾紛。
三、如何設置課程
小學在開展羽毛球運動中,無論是選修課還是課外興趣班,都要有規范的課程設置。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設置羽毛球課程的教學目標,從而制訂課程的教學時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計劃(一個學期或多個學期)。學校在設計班型人數、聘請教練數量時要結合小學生們自身技術水平、學校的資金條件以及場館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小學開展羽毛球課程普遍是大班(20人以上)、中班(10人左右)兩種班型,由于受場地條件的限制很少有小班(4人左右)、一對一等班級結構。因為單位時間的場租和聘請教練的費用基本固定,因此,班級人數越多,人均費用就越低。當然,每個學生練習的密度和強度以及接受指導的頻度也會相應越低。
四、小學生教學訓練應遵循哪些原則
目前,少年兒童羽毛球啟蒙階段的教學大部分是參照成人的教學模式和專業運動學校以及專業運動隊的少年兒童訓練方法。羽毛球技術動作復雜,少年兒童難以理解,不容易形成意識映像,達不到科學、生動、形象的學習。枯燥無味的訓練式教學,很難迎合大部分剛接觸羽毛球運動的少年兒童的心理,這樣的教學方法手段,很有可能使孩子們望而卻步,還沒有入到門里來,就被枯燥乏味的揮拍練習、身體素質練習所阻擋。如何以他們的年齡特點為出發點,使他們還沒到“門口”就被吸引進來,這樣的啟蒙教學要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興趣至上原則
培養興趣是學習好羽毛球的基礎。興趣愛好是運動的動力,對某種行為有快樂感,即對其產生了愛好的興趣。在羽毛球體育教學活動中,興趣對認知和技能形成的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兒童在學習中,興趣和快樂相互交替會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們總是希望帶著偷快的心情去參加體育活動,特別是參加自己所喜愛和擅長的體育項目,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表現自身能力;還能充分地實現情感體驗,達到實現自我的心理滿足。對于兒童學習羽毛球來說更是這樣,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啟蒙教育的首要任務。
興趣培養要融于教學訓練的始終,興趣培養的內容要符合少兒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在培養與羽毛球運動技術有關的耐力素質、力量素質、速度素質等趣味性活動中。
2.素質全面發展原則
羽毛球的啟蒙教學訓練內容不要僅僅停留在擊球技術的學習上,要全面發展各項身體素質。要抓緊兒童身體素質的各個敏感發育期,提早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鍛煉。小學階段兒童神經系統發展比較快,與視聽有關的系統發展較快,可塑性強,適宜于發展平衡、協調、反應、靈敏、柔韌性。在羽毛球啟蒙教學訓練課上,多讓孩子們做各種跑、跳躍、投擲動作,以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和判斷、理解能力。這一時期因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緩慢階段,其關節、韌帶裝置、骨骼系統、肌肉系統都還未發育成熟,所以力量訓練以負擔本身重量和輕負荷為好,其重點應放在柔韌、靈敏和動作協調性幾個方面上。
速度素質的敏感發育期為10~12歲;爆發力如彈跳力在12~13歲;力量素質在13~17歲;耐力素質在10歲、13歲和16歲;協調性、靈敏性、柔韌性均在10~12歲;反應速度、模仿能力均在9~12歲;跳躍耐力增長期女孩為7~10歲,男孩為8~11歲;背肌和腿肌力量猛增期女孩是9~10歲,男孩9~12歲和14~17歲,臂部肌肉增長到15歲就緩慢了;強度適中的耐力,男孩在8~10歲,女孩更早些;體型的形成(指身高、四肢、肩寬)發育最快的時期男孩為11歲、13歲和17歲,女孩為11歲、13歲和15歲[1]。
3.區別對待原則
男孩與女孩的素質發育有一定差異,12歲之前性別差異不明顯,12歲以后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年齡越大這種性別差異越明顯。男孩一般先是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的增長,其次是下肢爆發力;比較緩慢的、增長最晚的是臂肌靜止耐力。女孩12歲前與男孩相同,12歲后腰腹肌力量和臂肌靜止耐力顯著落后,甚至出現增長停滯或下降[2]。在教學訓練中應盡可能做到區別對待,準確把握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特點、技術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4.循序漸進原則
在少兒時期孩子們的無意注意占優勢,因此,兒童記得快忘得也快。而在這一階段,由于孩子們是初學者,其特點是大腦皮層的條件聯系處于泛化階段,動作表現為肌肉緊張,動作僵硬,不連貫、不協調,擊球無力,缺乏控制力,拍面不正,經常打不準球,并伴有較多的多余動作。我們所謂“規范合理”的羽毛球技術,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下——“打到球”。在兒童還打不到球的時候,總是強調動作的幅度、揮拍的速度、肢體的配合等,顯然是不符合運動技術學習規律的,其學習的過程也必然是枯燥乏味的。我們在小學生中開展羽毛球技術教學應提倡“先打到球,再規范動作”。因為運動技術的掌握規律一定是由慢到快、從簡單到復雜的。首先讓少年兒童感受擊到球的成就感后,再一步一步規范動作進而提高擊球質量。這樣練習者也更容易理解:為什么要這樣握拍(正、反手挑球)、為什么要側身引拍(擊高遠球)、為什么擊球后有隨揮動作等。
總之,小學中開展羽毛球運動一定要因地制宜,結合學校自身條件以及發展規劃,有目標的開設羽毛球興趣班甚至是開展小學生的校隊訓練,讓孩子們在學習羽毛球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快樂、運動的快樂、競技的快樂,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杰.兒童青少年素質敏感期的變化特點[D].北京體育大學,2015.5.
[2]邢文華,曲宗湖.研究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發展的特點對改進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