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萍
師生互動的教學實踐是課程理論界研究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思想品德課特殊的學科地位和作用決定了思想品德課比其他學科對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有著更高的訴求。正確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學生同老師的不斷交流過程中,只有雙方同時發揮積極性,真正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感悟,才能在交流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提高道德水平,促進教師教與學生學。思想品德課缺乏師生互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課堂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情境,能激活課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了讓師生有更多交流與互動的形式與機會,我就創設互動情境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在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1.把師生校園生活情境引入課堂
課前,教師通過到圖書館找報紙雜志、網上、廣播和電視中找相關的材料,然后對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形成典型的合乎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開啟他們的智慧,開拓他們的思維。但我在教學中發現,用師生現實的生活材料做教學資源更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和熱情。例如:講到八年級“競爭與合作”時,當我把學生在運動場上努力拼搏的情景、在領獎臺上的喜樂、在失敗后的失落與沮喪、同學間齊心協力、團結互助這些圖片展示給學生的時候,學生驚訝了、感動了,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在討論中認識了競爭和合作的意義。在教學中將學生課堂學習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直接經驗結合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才會更深刻。
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魅力在于引發思考、參與的問題及情境。問題構成了一切教學活動的實際出發點。學生課堂參與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師對問題的設置是否富有情趣,是否科學合理。結合思想品德課教育性強,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特點,課堂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設置一些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老師如果在教八年級上《享受健康網絡的交往》中設置網絡交友(網絡游戲)利與弊的辯論,就能有效解決此類困惑。像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內心需要的兩難問題設置,能極大地激發他們探索、討論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在思辨中學會了用全面的、一分為二的方法看問題,拓展了思維,加深了認識,初步形成了態度,有效實現了思品課三維教學目標。
3.玩游戲、演小品,在活動情境中體驗和感悟
中學生童心未泯,對直觀、生動、形象的東西感興趣,對感興趣的東西非常關注。在教學中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開展活動情境表演,讓他們進入角色,在道德行為里加入學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學生把行為與道德規范相對照,鞭策自己努力實踐道德規范,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創設活動情境,運用情境導行,讓學生在看中、做中、玩中、演中知情明理。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加強其良好品德的養成。例如:給學生上兩代人的對話這一塊內容時,涉及文字性材料《初中生小冰的故事》,一開始我直接選取這個材料讓學生閱讀并思考接下來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幫小冰正確處理這件事,探究解決沖突的途徑和程序。但是就學生的反映來看,他們似乎并不想參與進來。后來我找兩位同學分別扮演小冰和爸爸,依照該劇本表演。因為這是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而且是學生亟待解決的問題,表演者表演得非常真實精彩,其他同學觀看得特別仔細。此時如果讓觀眾給小冰指出缺點,學生就會很積極地參與,學生在積極思考和極大熱情中,掌握了與父母化解矛盾的方法和途徑,完成了本課學習的任務。
4.營造競爭氛圍,競賽中全員參與
當前電視里很多“益智”類節目很受觀眾的喜愛,不論男女老少都愿意看,如幸運52、非常6+1、開心詞典、財富大比拼等,受這些節目的啟發,我想將競爭運用到課堂上一定會達到積極的效果。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堂思品課就是一堂競賽課。將每堂課上討論積極、回答問題好的、課堂上善于向老師提出質疑的以小組的形式加分,并直觀地寫在黑板上。下課前對每小組的成績進行盤點,并實施獎懲。教師通過分組競賽、小小獎勵等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臺,營造出了人人參與、個個表現的競賽氛圍。競賽中有些學生為了能獲得好的成績,往往花費很多時間主動學習,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些不善于語言表達的學生,通過競賽能激發表達欲望,無形中鍛煉了能力,在快樂中求知,在快樂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