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 要】近幾年來房地產價格增長過快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影響商品房價格的因素眾多,既有需求層面,又有供給層面,更有宏觀經濟層面等變量,本文基于2002年1月到2011年6月的M2、CPI、PPI的月度數據,運用協整理論以及誤差修正模型,對影響我國商品房價格的幾個宏觀經濟變量進行分析。最后,基于研究結論,提出幾點關于調控商品房價格的政策建議,以期能夠實現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商品房價格;影響因素;CPI;PPI;M2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商品房價格呈現持續上升態勢,由1998年的2063元/平方米,至2012年的5752元/平方米,漲幅達179%。同期,我國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征是流動性充裕,廣義貨幣供應量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104498.5億元增長至2012年的943688.8億元,漲幅達803%。伴隨流動性充裕的另一經濟特征是,我國CPI和PPI呈現逐年上漲趨勢。那么,房價與CPI、貨幣供應量、PPI的關系究竟如何?本文試圖從實證角度對它們之間的關系做出分析。
二、指標選擇
(一)貨幣供應量(M2)
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說過:“物價都是貨幣現象”。從理論上講,貨幣供應量至少可以從三條途徑影響房地產價格:一是自從2003年以來,我國實際利率普遍較低,導致居民按揭買房的資金成本降低,從而使居民對住房的潛在需求轉變為有效需求,促進了商品房價格的上漲;二是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始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房地產開發商能夠得到更多的信貸支持,進而在房地產市場的定價中起到更為主動和主導的作用,助推了商品房價格的上漲;三是由于證券市場不景氣,過剩的貨幣供給量將更多的流向房地產市場,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自2009年以來,我國CPI持續走高,跟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1-10月,CPI指數與2010年同期相比上漲了5.6%,2013年1-4月平均,CPI同比上漲2.4%。一般而言,當一國通貨膨脹壓力增大時,該國貨幣貶值,而作為固定資產的房產價值必定上揚。我國CPI持續上漲,房地產的保值性明顯,增加了對商品房的購買需求,推動商品房價呈現上升。
(三)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自2009年以來,我國PPI指數也是呈逐年上升趨勢,對房地產行業而言,PPI反映房屋的建造原材料如鋼材、水泥等的價格波動情況,建筑材料等價格上漲帶來了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最終反映到商品房的銷售價格上,這是從供給角度分析商品房價格的影響因素。
三、實證分析
(一)協整關系檢驗
為了分析全國商品房價格與、以及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我們使用兩步法進行檢驗。首先以全國商品房價格為被解釋變量,以及為解釋變量進行回歸,然后為了檢驗該模型是否為協整,我們對其產生的殘差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運用ADF方法,檢驗統計量,小于在任意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表明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說明全國商品房價格和廣義貨幣供應量、消費者價格指數以及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他們之間的長期關系穩定。
(二)多重共線檢驗
通過對回歸結果的觀察與分析,我們發現,該模型=0.8380,可決系數很高,檢驗值為189.6864,明顯顯著。但是當=0.05時的系數檢驗均不顯著,這表明很可能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為此,我們首先計算各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相關系數矩陣。
表1 相關系數矩陣
通過上表發現各個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較高,證實確實存在比較嚴重的多重共線性。我們采用逐步回歸的辦法,來對該模型進行修正,分別作對的回歸,最終舍去了變量。
(三)異方差檢驗
異方差的存在,會對模型的正確建立以及統計推斷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對該模型進行異方差檢驗,本文使用White檢驗對該模型進行異方差檢驗。
1.White檢驗
White檢驗的基本思路是,如果存在異方差,其方差與解釋變量有關系,分析是否與解釋變量有某些形式的聯系以判斷異方差性。通過使用Eviews軟件,我們得到,表明模型存在異方差。
2.異方差性的修正
為了消除原模型中存在的異方差性,我們使用加權最小二乘法(WLS)來對模型進行修正。
(四)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由于協整關系僅表明一種長期的穩定關系,這種長期關系需要在短期動態過程的不斷調整下得以維持,通過以上的回歸分析與檢驗,為了更加直觀的看出商品房價格在短期是如何在M2、CPI的影響下逐步調整以維持長期均衡的,以下便從滯后3期的模型開始剔除顯著性水平大于5%的變量來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四、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1)M2與房地產價格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通過協整檢驗可知,房地產價格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長期關系穩定,且貨幣供應量與房地產價格呈同方向變動。
(2)貨幣供應量變動對房地產價格的傳導存在時滯性,貨幣供應量的變動要經過2個月的變動才能傳遞到商品房價格。
(3)CPI對商品房價格具有比較大的影響,表明商品房的價格會隨著整個社會物價水平的上升而上升,且CPI對商品房價格的影響沒有滯后效應,表明CPI的變動能夠及時的傳遞到商品房價格。
(二)控制商品房價格的政策建議
(1)切實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控制流動性。
我們應有效管理流動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把好流動性總閘門,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
(2)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
在制定房價調控政策時就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不要急于求成,等到前期的調控政策發揮作用的時候制定與其相抵觸的調控措施,這將不利于商品房價格的調控以及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合理發展。
(3)控制通脹與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應同時進行,雙管齊下
商品房價格的上漲會促使居民工資的上漲,從機會成本的角度分析,導致居民務農的機會成本增加,那么相應的農民的工資應該有所上漲,導致農產品生產的成本上升,表現為農產品價格上漲,進而引起更為廣泛的工業產品價格的上漲,這就表現為CPI的上漲與高漲的房價相互促進,因此應重視并利用這種相互作用關系,使貨幣政策實施起到更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紅芬.我國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價格影響的實證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9)
[2] 蔡紀明,程世勇.地價雙向壟斷與土地資源配置扭曲[J].經濟學動態,2010(10)
[3] 白霜.房地產價格決定因素分析[J].經濟縱橫,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