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毅
【摘 要】現階段縣域經濟中,國家背景的檢驗檢測機構利用傳統壟斷地位占據優勢,業務規模最大,占有大半的市場份額。但從體制結構來看,國有檢驗檢測機構體制較傳統,缺少或沒有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和意識,服務效能也有待提高。?筆者立足于縣域經濟檢驗檢測機構實際,通過優化整合檢驗檢測機構資源,提升縣域檢驗檢測機構效能,更好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關鍵詞】縣域;檢驗檢測;優化;整合
檢驗檢測類的技術服務機構,服務效能體現兩個方面:一是對外緊緊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和服務覆蓋領域的產業經濟,提供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平臺,包括提升檢測能力、加大技術協作研發力度、開展產品質量風險研究、質量標準法規等知識普及和宣貫等,全力為政府監管產品提供質量服務,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服務。二是對內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建設水平,以服務民眾和社會為導向,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產品。?據統計我國目前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約有20000余家,但由于長期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一直存在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專業化程度不高、技術能力、管理水平、服務能力差的現狀,檢驗檢測機構資源整合已到到了必須改革的時期。
一、我國目前縣域檢驗檢測機構現狀
目前我國2萬家檢驗檢測實驗室當中:按行業劃分:屬于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所有的約2800多家,真正意義上的沒有上級主管部門的中介檢驗檢測機構大約只有300~400家。由于第三方檢測機構由于起點低,起步晚,并不受廣大商家的歡迎。但是由于國內對外貿易的增長,需要更多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國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擁有需求。目前來說,我國大部分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的背后都有相應的部門支撐,所以目前他們承擔了大部分政府監督檢驗任務。但我國目前現有的縣域經濟中的檢驗檢測機構,普遍存在規模較小,布局結構分散,檢測品種單一,重復建設嚴重,不少機構重復檢測、結果不互認,“小、散、亂”現象比較明顯。有的部門直屬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就有70多家;單單對水質的檢測,就有近十家檢測機構承擔檢驗職責。類似狀況迫切需要通過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規模效應,做強做大檢驗檢測認證行業。
二、我國縣域檢驗檢測機構存在的困難
目前,國內各地經濟蓬勃發展,形成了以各類產業集群為主要發展態勢的經濟格局,產品的檢驗項目也越來越多,要求的檢驗手段也越來越高,現有設備水平遠不能滿足當前工作需要。面對新的產業變化,各地經濟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有與之相配套的質量檢驗機構,而我國的質量檢驗機構的發展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
一是縣域機構檢驗檢測水平較低。近些年來,質量檢驗機構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檢驗檢測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專業化分工的要求相比,還是存在很大差距,質量檢驗機構的現狀不適應當前質檢工作發展的需要和經濟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在質量檢驗機構宏觀布局不合理,盲目求“全”,低水平重復建設,技術裝備落后,現有裝備不能滿足當前檢測要求,尤其是基層的檢驗機構,大多數實驗室基礎設施差,實驗室面積小,檢測設備精度低、檢驗手段落后,布局不合理,不符合標準實驗室的要求,很難與國外檢驗機構同行抗衡。
二是縣域檢驗檢測機構發展與人力資源發展不匹配問題。一是機構領導干部的搶抓機遇意識、戰略布局能力欠缺;二是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的科學化、規范化、層次化、梯隊化不夠;三是單位管理機制不健全,發展理念落后,服務能力較差,某些長期困擾質檢機構發展的問題難以解決,如人員素質、引進人才政策及待遇、分配政策、資金短缺經費不足、政策障礙等,這些都成為影響人的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縣域經濟內各檢測機構競爭激烈。由于現在機構設置不是以市場需要為導向,而是以行政區域劃分。因此不僅省級于省會城市的檢驗檢機構重疊建設,同城競爭而且項目重復建設在同一碗里爭飯吃,形成不合理競爭。
三、縣域檢驗檢測機構資源優化整合對策
一是加強技術機構建設,加強人力資源建設。擴大檢驗機構的規模,以此實現項目檢驗水平的提升,通過項目檢驗水平提升帶動自身發展,從而逐步滿足市場的要求;同時提高技術研究開發力度,增強自身的技術儲備,積極學習外資以及民營檢測機構的理念以及市場運作手段。從戰略高度制定和執行人力資源規劃,適時引進所需要的各類人才,逐步形成人才梯隊;重視人力資源培訓、開發和配置,努力建立起一支兼有高技術能力又有高管理能力的人才隊伍;建立科學的績效管理和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牽頭成立由專業質檢機構組成的質檢聯盟。大膽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比如各縣級質檢機構可根據自身的實力,建立專業的單一質檢機構,并形成小而精的檢測實力,然后由地區質檢機構組合成一個大而全的綜合性質檢集團,在建立質檢集團或聯盟的基礎上,加強專業質檢設備的投入,在地區一級建立整合各縣優勢后的專業實驗室。這樣避免了人才、設備的重復投入及運行效率低下,加強了各種產品的綜合檢測能力,使產品的不能檢測項目及分包檢驗項目大大減少,從而提高了質檢機構的綜合檢測能力,也使質檢機構在外資進駐的情況下立于不敗之地,同時也能更好的服務企業,解決很多產品在當地無法檢驗的問題。同時要加強自身能力以及檢驗品牌影響力建設。
三是整合縣域地區內不同部門和產業之間的檢驗實力,優化檢驗結構,整合檢驗資源,使其達到運行高效、反應靈敏、整體統一的檢驗格局。整合各檢驗檢測機構的設備、人才、技術力量,統一建設全地區食品、藥品、建材等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即全地區的檢驗工作均有該機構獨立完成,并被各方所認可,而各行政監管部門只負責對本管轄領域的工作做好監管,建立一種綜合檢驗,分層立體管理的模式。這樣整合的優點在于優化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從總體上降低了政府的運行成本,提高了包括食品領域在內的所有領域的質量安全監管效能。
四、結語
通過資源整合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檢測檢驗服務能力,拓展檢測檢驗市場,還可以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檢驗檢測技術創新作好相關技術儲備,繼而提升縣域檢驗檢測機構效能,更好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 胡超君.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與支撐系統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
[2] 翟博洋,喬東,譚曉東.淺談我國檢驗檢測機構資源整合及發展[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