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斌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在中學教育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方法改革,中學時期正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而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課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中學思想品德課中,教師要采取正確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為國家培養(yǎng)新型人才。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改革;困惑
一、教學方法改革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在當前的思想教育課中,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新意,教學中一般都是按照預習新課、課堂學習、布置作業(yè)、復習已學知識等固定的模式進行的。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阻礙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而且還影響了新課程教學目標的完成,所以說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缺少了對學生內在素質的培養(yǎng),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比較差,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在教學中就要采取措施進行教育改革,全面實行素質教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適應現代社會中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在中學思想教育教學中各方面都存在問題,比如,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不符合實際、學生缺少學習積極性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改變教學現狀,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選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
二、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改變單一的學習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造成了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和教師之間缺少學習上的溝通,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缺乏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不能得到很好地運用,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漸漸對知識形成了沒有實用意義的錯誤認識,喪失了在學習中的積極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實現教學方法的綜合化,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課堂的教學需要,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就要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將讀、問、練、說結合起來,在使用一種教學方法的同時將其他的方法也滲透進去,形成新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更新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學習和合理運用,就要改變以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講課為主的方式,要多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在傳統(tǒng)學習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并不十分清楚,造成了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要多進行學習中的互動,教師要改變以往課堂上嚴肅的教學狀態(tài),走下講臺,融入學生中,和學生一起討論有關學習中的問題,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更好地安排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進度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在中學思想教育課的改革中,要想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自覺性,就要更新教學理念,將課堂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阻礙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根據教材內容來教學,還要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能只是單一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應該讓學生學會掌握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并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實現學生對知識活學活用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覺主動的自學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
四、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教學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更離不開和教師在學習中的正確引導和督促學習,所以,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與教師的教學責任心和教學能力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積極主動的學習,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yè)素質,不斷學習,從而提高自己、充實自己,為學生傳授更先進的知識。另外,教師還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學中,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知識的不斷發(fā)展,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也進行了進一步改革,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以及實際應用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好知識,還要更關心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提高學生在思想上的認識和道德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讓中學生在學習中健康成長,提高各方面素質。
參考文獻:
[1]夏靜.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思想教育藝術[J].華人時刊(校長),2016(4).
[2]趙幼明.微課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