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山
摘 要: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與研究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引導學生熱愛科學,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教會學生觀察和實驗的本領,是科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具以它的直觀性在小學實驗教學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自制教具不僅為學校節省了開支,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對教材進行了補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自制教具;實驗教學;學習興趣;業務素質;教學質量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農村的實驗教學與縣城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除了師資力量的原因外,就是實驗教具的配備不足以及配備的實驗教具不實用。基于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帶領學生親自動手,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出經濟、實用、直觀的教具,不僅為學校節約了開支,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合作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又對教材進行了補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通過應用自制教具的教學實踐,感覺到它對搞好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等都有著重要作用。
一、自制教具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自制教具的使用,能促使學生自己發現、理解抽象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教學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合起來的共同活動的過程。現代的小學生由于處在信息時代,他們的知識視野較寬,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嘗試、探索去發現、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知識,以此培養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這樣的教學,成為學生的科學課堂教學實驗,其知識是學生通過操作實驗“重新發現”的,容易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自制教具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自制教具,就是就地取材,利用廢舊物品自己動手制作的簡易教學工具。利用生活中的易得材料進行實驗和制作使用教具的過程,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激發學生好學,樹立創新意識。自制教具從設想開始到動手設計、制作、試用,最后定型,都要經過深入思考和反復論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到創造設計出新教具,學生的能力和思維都得到極大的發展,使學習變得自然、輕松、高效。如,四年級上冊四單元第二課“骨骼、關節和肌肉”,利用自制教具,加深學生對肌肉與骨骼、關節協調運動時作用的理解;在學生觀察挖掘機的伸縮后,教師在黑板上粗略畫出手臂的結構,加深學生的印象,使教學活動在動態中進行,使兒童把外顯的動作與內隱思維活動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順應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集中兒童的注意力,從中可體驗到創造的無窮樂趣。
三、自制教具有利于學生化腐朽為神奇,獲得畫龍點睛的功效
有些教具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達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易解決實際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因此,老師在講課時要根據自己班的情況制作教具,要有針對性,能夠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突出、強化某一知識點。畫龍點睛,結合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敢于對正規教具進行改進、完善,化腐朽為神奇,讓普通平凡的教具產生驚艷的效果。如,通過改變擺長、擺角以及擺錘的重量來探索影響擺動快慢的因素;我們都知道擺的擺動頻率與擺長有關,與擺角大小、擺錘輕重無關。而系擺繩有些麻煩,我就自制一個擺,改變擺長可以把系擺繩的橫木一頭劈開,把擺繩夾在里面然后繞幾圈來改變擺繩的長度。
四、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內容也在不斷變化,以往配置的儀器(教具)雖然仍起主導作用,但教師針對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往往利用設計制作的自制教具,在教學中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容易在最需要教具的時機發揮它的作用,教師教得輕松、愉快,學生學得扎實、透徹。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為教學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氛圍,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五、自制教具有利于彌補教具的不足
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如,易拉罐、塑料飲料瓶、各種文具、竹枝竹葉、乒乓球、橡皮筋、汽球、兒童玩具、廢舊電器零件、雞蛋、蔬菜水果、建筑和裝修的各種下腳料、各種昆蟲等,大多數都可以直接或經過簡單加工組合就可以進行實驗和教具制作,這樣不僅補充了實驗儀器和教具,制作和使用得好還能增強實驗演示效果,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化抽象為直觀,易使學生理解,突破教學難點。
總之,自制教具天地廣闊,大有可為。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師生共同動手制作教具,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優秀品質,還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新課改的深入開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值得廣大師生大力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振海.教具的制作與使用[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章偉勇.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