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
摘 要:新課程改革已經“搖旗吶喊”多年,初中語文寫作課堂教學也需要變一變,努力朝著高效多元的方向發展。就如何在初中寫作課堂上進行有效教學做簡單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課程;教學策略;生活化教學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學生學海拾貝的新階段。從初中開始,學生的語文學習就不僅僅局限于讀書認字上了,他們開始品讀名家大作,開始接受古今中外文學名著的熏陶。作文一直占據著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中考作文幾乎占到了語文總分的一半。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所有語文教師亟需思考的問題。
二、如何在初中寫作課堂上進行有效教學
1.生活化教學,激發寫作興趣
春秋時期著名的教學思想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工作時,如果能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突破,鼓勵學生用筆尖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表達真情實感,激發創作欲望,使得學生愿意寫、樂意寫。
很多學生抱怨:寫作文不知道寫什么,沒有靈感,寫起來太痛苦了。“看到作文皺眉頭,下筆行文狂抓頭”,這是當前初中習作課的生動寫照。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有話可寫,排除寫作畏難情緒。生活是廣闊的海洋,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挖掘生活中的寫作素材,以自己的生活感悟為題材進行寫作。教師要針對學生身邊的熱點話題,做幾次專題訓練,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其實就是寫生活中的人和事,拉近學生與作文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對寫作的芥蒂。例如以《我的家》為題,組織學生就家庭里面的人、事、物展開寫作,寫學生熟悉的爸爸媽媽,家庭趣事,學生就不會覺得無話可寫了。
只有消除學生寫作難的心理,才有可能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教師要采取激勵性評價,多鼓勵學生,對學生的習作要及時進行點評,既要指出學生的不足,又要為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在肯定中引導學生跟著教師的步伐,慢慢對作文產生好感,最后喜歡上寫作。
2.課外閱讀,積累寫作技巧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將作文寫好,學生一定要肚子里有貨。為了作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要讓學生積累課外素材,擴大閱讀量,加深學生的文字功底。學生要多讀教師推薦的文學名著,并將書中的優秀段落、好詞好句摘抄下來,經常背一背、看一看,增加文學積淀。
教師要為學生精心挑選課外讀物,根據初中生知識水平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推薦閱讀書目。初中生的課業負擔比較重,每天花在閱讀上的時間不能太多,《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名著篇幅較長,學生讀起來比較費時間,應安排暑假、寒假進行閱讀。在春、秋學期,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海底兩萬里》《朝花夕拾》《魯濱遜漂流記》《紅巖》等篇幅較短的書籍。課外閱讀應廣泛涉獵,古典文學、外國文學、現代文學、詩歌、小說、散文都要適當閱讀,尤其是古典文學,《論語》《唐詩》《宋詞》都要有所了解。教師也可用班級的名義訂閱雜志期刊,如《讀者》《青年文摘》《萌芽》等,這些雜志內容比較正面,文章類型豐富,構思精巧,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領略文學風采,增加人生閱歷。
不論教師教授多少技巧,如果學生胸無點墨,寫作水平仍然不會提高。教師要不厭其煩地組織學生進行讀書活動,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在讀書活動前,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教學課程,安排好每學年的閱讀書目。在學生閱讀后,教師要安排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并根據學生的習作水平調整習作教學進度,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消化書中所學到的技巧,在寫作中學以致用。
3.豐富上課形式,創新教學方法
現代的初中生一代,是在迅速發展的多媒體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學生普遍喜歡追逐時髦新穎的事物,傳統“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已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初中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個性和小孩子一樣,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與想象。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性格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利用豐富多彩的上課形式,提高寫作課堂教學效率。
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多媒體走入教學課堂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借助于電教手段,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形式進行教學,能大大降低作文課堂的教學難度。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態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氣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學生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搜集寫作需要的材料。教師也可以用多媒體更生動地為學生講解作文,通過畫面引導學生聯想、思考。在作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降低作文教學難度,讓學生樂在
其中。
新課改的春風已經吹遍全國,初中作文課堂也應剔除應試教育所遺留下來的落后思想,引導學生與文學親近,在文學的海洋中熏陶學生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更好地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世界,用更好的詞句與世界交流,提高作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高繼紅.初中作文教學方法淺探[J].魅力中國,2010(4).
[2]王平香.激勵成功心理是提高寫作質量的關鍵[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