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婷婷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一直是教師以及學生關注的重點,所以,主要探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此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進行知識灌輸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升,以此保證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一、培養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是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并在人類活動占據重要地位,能夠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所以,學好數學至關重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我國課堂教學不僅注重知識的灌輸,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有利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就應采取合理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幫助小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并不斷地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氛圍較為緊張,學生只是聽從教師的安排,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思考。所以,想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營造的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放松心態,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加強學生的了解,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使課堂教學更加地輕松、愉快,避免學生有任何的壓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例如,在“認識圖形”這一課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事先準備了許多玩具,這些玩具可以變形,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想知道本節課的內容,這時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思考玩具能夠變身圖形,并將教具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動手思考,并學會制作玩具,這樣吸引許多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學生可以將教具擺出各種形狀,如,大樹、魚形等,這種教學方式是學生極為喜愛的,能夠使學生在愉快氛圍下更好地進行學習。
2.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質疑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只有不斷地對知識產生疑問,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提出問題不同的解決辦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學特性,如,多解性、多變性等,引導學生多思考、多分析,而且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不斷地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敢于質疑,并將自己的疑問大膽提出來, 即使是錯誤的,教師也應對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給予肯定,這樣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信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乘法時,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為學生出了一道題,計算“6+6+6+3”的結果,讓學生分組討論,該道題的計算方法一共有多少種,討論完成后,每小組學生派一名成員向全班同學匯報,其他同學可以針對其提出不同的算法進行大膽質疑,然后再進行討論,由教師評價學生對與錯,針對學生提出的錯誤問題,教師沒有立即否定,而是先肯定了學生質疑的精神,再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
3.注重實踐活動
創新往往是在實踐活動中實現的,而且由于小學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一些知識也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更難以進行創新,所以教師應根據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踐經驗,增加數學的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為其提供良好的條件,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具備想要動手的欲望,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創新。
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中“米”時,首先,教師讓學生度量筆記本、鉛筆等物體的長度,這些物體可以用厘米做單位;其次,教師讓學生課桌等物體的高度,雖然以厘米單位進行測量比較麻煩,但是學生往往可以合作完成;最后教師讓學生測量教室的長度,這樣學生很難以厘米為單位進行測量,這樣就使學生產生疑問:有沒有比厘米更大的單位?這樣在操作過程中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的情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同時還應注重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創新,實現學生課堂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杜瑞瑾.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科技視界,2015(35):185.
[2]魏運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