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樂雄
杜特爾特技高一籌,在阿基諾三世“試錯”之后,以驚世駭俗的戲劇性方式再次展示了小國外交大智慧。
軍事與外交的關系,兩千多年前孔夫子可謂一言說透:“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在能有效管束國家的世界政府誕生前、“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時代,軍事實力在明里暗里決定外交行為,一定為不移之理。
最近菲律賓外交急速轉向正是這條定理的驗證。表面看,老杜“反水”緣起美國對他的指責,實則是老謀深算后的理性選擇。阿基諾三世甘當美日馬前卒,選擇同中國對抗,除經濟利益巨大損失外,還有極大軍事風險后患。根據1907年《海牙公約》有關規定:加入軍事同盟和向交戰國提供軍事基地的國家,不屬于中立國。若美軍戰時使用菲律賓基地,菲本土將遭受戰火涂炭,中國部署在南海區域的空軍和導彈作戰半徑,以及海軍作戰和投送陸軍的能力,足以覆蓋整個菲律賓。
菲律賓與中國的糾紛無非幾個彈丸小島,原本也不屬于菲,為了“撈外快”,卻有可能將自己國家推入戰火,豈非丟西瓜而撿芝麻之舉?加之中菲合作,菲經濟獲益極大,豈因彈丸之地而置經濟利益之巨、軍事風險之大于不顧?
大國相爭時,通常小國唯恐避之不及,豈可為蠅頭小利卷入沖突漩渦?小國政治家在大國沖突中得漁翁之利而不受損者為一流政治家;不得不失作壁上觀為二流;選邊站隊而受損為三流或不入流政治家。以此觀之,阿基諾三世當屬末流。更荒唐的是,中美是戰是和、是敵是友尚不清晰,便一頭扎進美國人懷里,并充當引爆兩個炸藥包的導火索,何其不智也?
老杜言語粗鄙、行為魯莽,著實讓帶有政治偏見且崇尚紳士風度的西方媒體、政界人士訕笑不已,仿佛可與當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聯合國會議上脫下皮鞋敲打桌子有一比,與正在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也有一拼。但無論其在獅子與狐貍或乖貓之間變幻多端,萬變不離其宗,“國家最佳利益為上”是老杜的外交宗旨。
杜特爾特明白,阿基諾三世“聯美抗中”的“遠交近攻”純屬玩火。歷史的經驗是:小國借助遠方強國來對抗強鄰,便是置國家于危險之中。“遠交近攻”是大國玩的游戲,小國是玩不起、也玩不動這種游戲的,一旦遠方的“哥們”受挫而遁,撒手而去,將何以自保?
在南海甚至亞太戰略方面,美國把菲律賓作為對抗中國的戰略支撐點和戰術導火索,菲國危矣!老杜目的就是要使自己國家脫離這種危險狀態。老杜委實聰明,擅長演技,抓住美國指責他侵犯人權的由頭,佯裝惱怒、趁機發作,一舉掙脫本國為美國火中取栗的狀態,將菲律賓恢復到“通吃”各方好處的“漁翁”位置。與此同時,首訪中國,拿到160億貸款,簽訂13項貿易協定,南海問題則擱置一旁。老杜行事,令人眼花繚亂,看似魯莽滑稽,實質果斷干脆,莽憨中盡顯外交大手筆。
當然,老杜玩的是有限“反水”,絕不會與美國為敵徹底翻臉,只是為了擺脫美國給菲律賓安排的危險困境,以便在大國矛盾中游刃有余。杜特爾特“反水”有“四兩撥千斤”之奇效:美國、日本立馬在南海兩腳懸空;中國笑納天上掉下的“餡餅”一枚,從地緣政治看,也算是突破“第一島鏈”;裝瘋賣傻的老杜穩坐“漁翁”位,南海角逐的幾位“大佬”只能陪著小心哄著這位“小爺”。當然,對“鄰居”們多少有點示范效應。
小國在大國沖突中爭取本國利益最大化、玩得游刃有余、如魚得水,那才叫真本事,如19世紀奧地利的梅特涅。冷戰結束后出了些小國玩家,如朝鮮半島南北兩個玩家,北邊的居然在中、美、俄、日四家糾纏中完成了核試驗,越南也時不時擺出要上美國的船的架勢,在中美之間走平衡木。杜特爾特技高一籌,在阿基諾三世“試錯”之后,以驚世駭俗的戲劇性方式再次展示了小國外交大智慧。